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诗学象似性是文学的特质,具有本质上的审美性、过程上的整合性和机制上的隐喻性。诗学象似性的多模态表征创造出新的文学阅读和审美体验模式,调用读者的多个感官,甚至会诱发读者的身体动作,令其得以在真实和虚拟、身体和认知之间的界面上感受文学艺术的审美效果,体悟文学世界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2.
儿童绘本是一种多模态文本。绘本中的图画与文字在交融互动中形成对称、互补等关系,共同叙述故事、传情达意。两种模态的有效互动有助于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以《心灵成长故事》为例,探讨多模态视角下的儿童绘本英译策略,指出译者应具备多模态意识和儿童视角,在全面深入解读绘本图文关系的基础上,选择灵活适宜的翻译策略,在译文中准确地、充分地、生动地再现故事的意义与童趣。  相似文献   

3.
诗学象似性是文学文本的一种美学特质,它来自于文本中形式、意义、情感和审美效果之间建立在相似关系基础上的融合,最终以符号形式反映现实世界与作者一读者观念世界的映照性相似或关联,其基本特征是(广义的)隐喻性.它主要有顺序象似、数量象似、距离象似、音韵象似、图形象似、环境象似、言语象似和角色象似等八种形式类型,有超越语言的象外之意,是作品艺术张力和魅力的主要源泉和读者对作品进行“具体化”的触发器,能引导读者感受象外之趣,获得更多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4.
儿童绘本(图画故事书)作为一种多模态文本,其中的图、文、音三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叙述故事。本文将运用系统功能多模态语篇研究相关理论以及社会符号学的相关分析方法,从模态间相互关系、印刷模式和分隔、视觉元素的语篇衔接三个方面尝试阐释儿童绘本中的图、文、音三个模态的功能及相互关系,以加深对儿童绘本的解读,利于儿童绘本的译介和出版。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认知隐喻视角,选取25本获过权威奖项的儿童情绪绘本为语料,借助多媒体数据分析软件Nvivo12对所甄别的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儿童情绪绘本中情绪隐喻的多模态表征类型,并结合实例剖析其背后的认知意义,以期为儿童读者识解抽象的情绪概念提供合适的切入点,提高其情绪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6.
绘本阅读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媒介,多模态电子绘本作为对传统纸质绘本的补充,在满足同伴阅读、丰富幼儿阅读模式、促进幼儿阅读理解与词汇语句掌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研究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要求出发,基于协同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多模态文本理论,设计开发了多模态电子交互式英语绘本,并应用于幼儿英语学习中。在家长自愿的基础上,对温州市4所双语幼儿园的小班幼儿进行了每周1次每次30分钟共11周的实验研究,最终发现多模态电子绘本可以让幼儿在游戏化过程中显著提高对英语的兴趣,促进幼儿的有效阅读,提高幼儿的英语水平。在未来的开发中,还需充分考虑绘本的故事性、拟人性,注重调整不同模态的版面设计,避免大量重复画面。  相似文献   

7.
绘本以其特有的形象性、趣味性和审美性,深受广大儿童和家长、教师的青睐。近年,一些学者试图以绘本为媒介,探索绘本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指导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顺利过渡。本文力图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梳理绘本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同时进一步探讨绘本在指导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和误区。  相似文献   

8.
正绘本是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或没有文字的书籍。低幼绘本最吸引孩子的地方,应该是绘本色彩瑰丽而富有童趣的画面。通过绘本鉴赏,孩子根据自己的情感、经验、艺术感,对绘本内容加以补充和丰富,由此实现对绘本作品的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在此,我就以低幼绘本为例,尝试从美术鉴赏的角度去解读一下绘本对低幼儿童审美发展的价值。一、低幼绘本的美术风格由于作者来自世界各国,而各国文化都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象似性手势是指在形式和表达方式上与其所伴随的言语的语义内容密切相关的手势。儿童通常在18~24个月产生象似性手势,到3岁时能准确理解象似性手势的含义。象似性手势的产生和理解与儿童年龄呈正相关,且受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大。象似性手势能够揭示儿童的象征发展水平,解释并再现言语组织过程,补充言语中未表达的信息,促进多通道表征,提高词汇加工效率,因而有助于儿童的词汇理解、记忆和泛化。未来相关研究应进一步扩大象似性手势的研究对象,考察象似性手势与具身认知的关系及其对儿童词汇学习的多方面影响,这将有助于提高未来研究成果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现代小学英语低年级绘本呈现多模态性,对于小学生而言,需要教师在多模态理论指导下,根据科学的阅读教学策略,帮助小学低年级阅读课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陈俊 《英语广场》2022,(33):35-38
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心理反映,但这种反映是抽象的、难以言语的,而隐喻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认知抽象的情感世界。多模态隐喻能够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模态符号具体、形象地呈现人类情感。本文运用多模态隐喻理论对儿童绘本《团圆》中的“喜悦”“幸福”“快乐”等情感进行多模态隐喻识别分析,进一步探索多模态情感隐喻的运作机理。  相似文献   

12.
针对低年级儿童绘画心理和生理特点,将"儿童绘本"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和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阅读在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普及,电子绘本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也逐渐成为争议的焦点。目前,不同绘本载体对特殊儿童阅读影响的实证研究仍然缺乏,因而本研究主要探讨纸质绘本和电子绘本对特殊儿童阅读理解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纸质绘本和电子绘本两种载体的差异不会影响特殊儿童阅读理解的效果;不同性别、年段和障碍类型的特殊儿童使用纸质绘本和电子绘本的阅读理解成绩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均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由此提出教学和研究建议:发掘电子绘本的潜在优势,丰富儿童的阅读教学资源;增加高质量的阅读陪伴和支持,帮助儿童获得优质的阅读体验;优化实验研究设计,多维度考察绘本载体对儿童阅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英文绘本作为教材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正被广泛地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较之单模态的绘本,由文字、图像、色彩、版式、音频等组成的多模态绘本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预测文本内容、辨析重点信息、理解细节信息、锻炼思维能力。在多模态绘本的开发中,教师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绘本与教材衔接,并补充一定的阅读策略,同时还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待绘本练习。  相似文献   

15.
幼儿对不同类型绘画作品的审美偏爱是一种莆要体验.当不喜欢某此绘面作品时,幼儿就很难产生审美兴趣,欣赏活动就难以顺利进行,幼儿的审美体验也就难以增强.如何基于幼儿的体验,选掸绘画欣赏作品,促使幼儿在欣赏中获得刨造性体验和开放性体验,是本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强调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可释性,理据性和非任意性。文章从英汉儿童文学出发,主要分析了象似性原则的四大方面,即语音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距离象似性。并针对目前对儿童文学象似性研究不足的情况,试图将象似性与儿童文学联系起来,初步探讨象似性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绘本是最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而无字绘本作为绘本的其中一种类型,也有着独特的价值。无字绘本是只依靠图画进行内容叙述和传情达意的绘本,它的画面往往具有直观性强、解说性强和连贯性强的特点,可以让读者读懂故事的情节和发展。而阅读无字绘本也有利于儿童增强自己的读图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也更能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参与感。因此,家长和教师在带领儿童阅读无字绘本时,也要在引导儿童学会读图、关注细节后,注意尊重儿童对绘本的独特解读和他们的自由想象,让儿童真正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作为世界著名的绘本作家,大卫·威斯纳创作了许多无字绘本作品,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也更加能够感受到无字绘本的魅力,那就是为儿童展现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奇幻世界。  相似文献   

18.
多模态的绘本教学需要教学资源的多模态、教学方式的多模态,同时也需要作业的多模态。设计多模态的作业,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即作业内容的多模态和作业形式的多模态。实践证明,多模态的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英语绘本作为一种融合文字、图片、色彩等元素的多模态语篇,在讲故事的同时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绘本阅读教学前,教师可利用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多模态资源介入,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利用多模态多向互动,让学生预测文本大意。  相似文献   

20.
多模态隐喻是多模态化时代的产物,多模态隐喻研究日渐兴起。本研究基于多模态隐喻的概念和优势,对一则动漫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分析,力图回答两个问题:(1)这则广告中存在哪些多模态隐喻?(2)这些多模态隐喻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模态呈现的?研究发现,广告中的图像模态,语言模态和声音模态协同作用来完成多模态的呈现,由此实现更好地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