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啸山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米莉·勃朗特作品很少,只有一部小说和一些诗歌。但她仅有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却在100多年来掀起了阵阵研究热潮,在过去十几年里更是引起了东西方文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研究和评论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释《呼啸山庄》的各种意义:《呼啸山庄》主题阐释与比较;《呼啸山庄》的艺术魅力研究;《呼啸山庄》的比较研究;希斯克利夫形象研究;艾米莉.勃朗特与《呼啸山庄》。  相似文献   

2.
“陷入冲突”的局外人:耐莉·丁和傻大姐儿王奎军,孟凡韶一19世纪中期,英国的艾米莉·勃朗特写作了一部令后人争论不已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在这部著名的作品中,有个不起眼的人物耐莉·丁,正是她向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房客洛克乌德先生讲述了发生在呼啸山庄的故...  相似文献   

3.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描写了弃儿希斯克利夫对呼啸山庄进行报复的故事。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运用娴熟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超自然现象与现实相结合,塑造出独特的哥特式恐怖、阴暗的氛围。本文从哥特文学特点的角度分析《呼啸山庄》中的哥特书写,剖析其典型的哥特特征,深入探讨该小说在背景、人物、情节和主题四方面展现出的哥特文学独有的阴森、恐怖和黑暗的特点,以此让读者深入了解《呼啸山庄》独特的文学魅力以及艾米莉·勃朗特独具一格的写作风格与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4.
正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1847年出版了《呼啸山庄》这部小说,1943年天才作家张爱玲出版了她的代表作《金锁记》。刚刚出版的时候《呼啸山庄》并不被评论界看好,甚至被指责为"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可是在20世纪30年代,《呼啸山庄》的作者却被誉为"三姐妹中最伟大的天才"。方平先生更是认为《呼啸山庄》"足以和莎士比亚的伟大的戏剧前后辉映"。张爱玲的《金锁记》在当时得到了化名为迅雨的傅雷的高度赞扬。一、形成孤独性格(一)出身卑微  相似文献   

5.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创作出了《呼啸山庄》这一文学界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瑰宝。本文以伯克的崇高理论来研究艾米莉的写作特色,指出《呼啸山庄》在主题选择、环境氛围、怪诞与梦境、人物行为及叙事方式等方面都带有崇高特点,以便读者能更好地欣赏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6.
由Emily Jane Bronte(艾米莉·勃朗特)所著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在英国文学史上是有着重要影响的文学著作,也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为奇特的一部作品。特别是作者独特叙事手法,使得本作的时间叙述更具哲学价值,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因此作品将对《呼啸山庄》中的时间哲学进行思考阐述,了解作者蕴含在这部作品中的独特用心。  相似文献   

7.
《呼啸山庄》作为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作为最著名的作品,其在英国文学史甚至是世界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经过一百多年的沉淀,这部作品所散发出的光彩仍然对很多读者产生重要影响,被它其中包含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也是我们高中阶段拓展自己阅读量的推荐作品。  相似文献   

8.
储继红 《文教资料》2013,(30):25-26
19世纪的艾米莉·勃朗特有着许多相互矛盾,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性情。这个个性独特的女子在代表作《呼啸山庄》中描绘了凯瑟琳和希斯克厉夫的另类爱情,那是一种你即我我即你的、灵魂高度契合的感情。这样的两个主角身上有着作者双面性情的影子。在某种程度上说,《呼啸山庄》是作者艾米莉双面性情统一、集合的外化。同时,读者也在《呼啸山庄》的阅读中完成了平俗现实生活与激情历险阅读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惟一的一部小说,在这部不朽的作品里,作家通过男主人公的爱恨情仇来探索人性的问题。作家认为:人的极爱和极恨的感情,都可能导致人性的扭曲,但是真的人性应该是美好的,总能找到复苏之途。  相似文献   

10.
张珺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56-57
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叙事声音三方面对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的叙事策略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除新颖奇特的内容外,别具特色的叙事手法同样是使勃朗特姐妹的小说长久不衰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艾米莉在创作《呼啸山庄》之前大约10年间,陆续写出了《贡达尔传奇》诗歌和抒情诗约200首,为《呼啸山庄》的写作进行了充分准备,这些诗歌成为艾米莉惟一的传世之作的母腹。贡达尔诗作内容丰富,人物众多,结构复杂;其多重叙事,多声齐鸣的技巧和众多的人物都在《呼啸山庄》中成熟地得到了再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艾米莉.勃朗特的名著《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式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证明,艾米莉.勃朗特是哥特式风格的继承人。笔者分别从《呼啸山庄》的主题思想、人物刻画、背景和情节发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小说中的哥特式风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原型批评的观点,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和希腊神话中描述的原型进行对比研究,提出希斯颀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是古老的爱的原型的再现;《呼啸山庄》是人类集体无意识及艾米莉个人天才的结晶。这个结论解释了艾米莉创作的灵感和源泉来自何处,也藉此解开了《呼啸山庄》中一些长期困惑人们的谜。  相似文献   

14.
稍谙外国文学的人大都知道夏绿蒂·勃朗台与艾米莉·勃朗台是姐妹,她们的作品几乎同时出版,但却各具不同的命运色彩。夏绿蒂的《简·爱》使她一夜之间成名,以后,她的文学之路一帆风顺,接着便有《雪莉》、《维莱特》、《教师》问世,使她在英国文坛上声誉鹊起。而她的妹妹艾米莉不仅不为那时的评论界接受,连她的姐姐也不能充分理解《呼啸山庄》。当艾米莉的《呼啸山庄》连遭猛烈谴责,当艾米莉忧然去世之  相似文献   

15.
[导读]艾米莉·勃朗特是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有独特个性的小说家,可惜她在世间仅度过了30个春秋就撒手人寰。她的诗歌被评论家们赞赏,她留给后世的惟一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呼啸山庄》发表于1847年,它独特的风格和故事使其在同时代的作品中脱颖而出。19世纪后期的英国文学正处于现实主义批判时期,大多数作家描写的人类矛盾斗争都是纯社会性质的,而《呼啸山庄》更多关注个人与世界的斗争。小说中塑造的阴郁、充满着矛盾疑惑、经受着狂风暴雨洗礼的世界,既是指我们生活的环境,也象征着人类难于驾驭的复杂内心。“呼啸”这个词形容在大自然逞威的日子里,这座山庄所承受的风啸雨吼。从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对人性的阐述。虽然在那个时期,现代主义尚未形成,然而,后代的评论家都认为,《呼啸山庄》带着强烈的现代主义气息,其创作写法与20世纪的现代派表现手法不谋而合。小说看起来只是一个爱情复仇的故事,人物场景都不算大手笔,可情节和语言蕴含着强烈的诗意和神秘主义、谜一般的思想内涵及奇特的想像力。正因如此,自20世纪以来,文学评论家从社会、人性和爱情等不同的角度评价和探讨《呼啸山庄》这部小说的社会意义和艺术成就。英国评论家戴维·赛西尔曾说过,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中,《呼啸山庄》是惟一的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住其光辉的小说。  相似文献   

16.
艾米莉·勃朗特和她的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以其不朽著作《呼啸山庄》闻名于世界文坛,其实,她不仅是一位小说家。也是一位诗人。她的小说《呼啸山庄》已在我国广为流传。然而很少有人读到她的诗歌,所以,就她的诗歌做些简单的评介,对于全面地认识艾米莉及其作品,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7.
周春红  段惠琼 《海外英语》2013,(6X):210-211
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批评的一个分支领域,其反对男性对女性的压迫,提倡自然与女性的和谐发展。艾米莉·勃朗特与托马斯·哈代分别通过《呼啸山庄》和《德伯家的苔丝》,深刻批判了欧洲父权制社会的不平等,以及塑造了凯瑟琳与苔丝的新女性形象。该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重新解读《呼啸山庄》和《德伯家的苔丝》,并探讨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海明 《考试周刊》2010,(33):31-31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留给后世的唯一的一部小说,但她的这部小说在世界文坛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引发了评论家们不同角度的多种研究。本文以小说对传统哥特小说元素的继承和发展为基础,来探讨小说对传统哥特人物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女作家独特的性格和生活经历,作品中极具个性的人物塑造,环境刻画和情节构造方面的哥特手法,使《呼啸山庄》具有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爱情,人类生存中希望的花朵,一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英国作家艾米莉于1847年出版的《呼啸山庄》,比起她的姐姐夏洛蒂同时出版的《简·爱》的境遇,简直有天壤之别。《简·爱》一出版便声名鹊起,《呼啸山庄》面世却遭到冷遇,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严厉指责:这部"可怕"、"恐怖"的作品简直可以叫"枯萎山庄",哪里有美好爱情的描写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