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留守儿童已发展成庞大的一个特殊群体。父母的教导及监护缺失,通常会使留守儿童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以及行为的规范问题,如胡乱花钱、顶撞长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等行为。如果不能及时纠正这些行为,就会对留守儿童实现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留守儿童及其行为规范的问题进行概述,并提出团体的体育运动以及运动干预,从而有效规范留守儿童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体育锻炼对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玩具选择任务研究范式,对81名来自小学和业余体校的儿童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受到儿童的性别、体育运动项目以及参加该运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2)参加跆拳道和体操训练都会强化男孩的男性化性别角色,弱化女孩的女性化性别角色。参加跆拳道训练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较参加体操训练更明显。(3)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越长,对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3.
汤司令 《乒乓世界》2012,(12):149-149
留守儿童是一群特殊的未成年群体。他们从小就很少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为了让留守儿童也能像在父母身边成长的孩子那样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欢乐,安徽太和成立了留守儿童乒乓球活动中心。10月20日上午9点30分,安徽太和“留守儿童乒乓球活动中心”准时启动。市体育局局长阎森,市技师学院书记单怀影,县委常委鲍丽,副县长陆凤杰,旧县镇书记镇长李健,市乒协主席王建新,县直工委书记、市乒协副主席、太和乒协主席唐黎明,县委办副主任谷明辉,县妇联主席章祈,县关工委办主任胡云霞,一职高校长王永先,县直工委副书记崔浩、郑艺,县体育局副局长刘刚,原县委常委、政协副主席崔献良,原副县长、人大副主任邢桂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批青壮年农民工涌入城市,随之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成长问题已成为我国各界所关注的热点。学界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也已有很多,但对于留守儿童隔代监护方式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主要根据实地调查及分析,讨论总结了隔代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改善留守儿童生活现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开始对农村留守儿童关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的研究,从法律的角度对他们的受照顾权、生命健康权和受教育权等进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健康权利容易受到威胁,由于农村地区缺乏医疗保障,他们生病时缺乏人照顾,容易受到人身伤害。为了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权利进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照顾权容易受到侵害,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劳动负担加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权利不能获得保障,由于他们的学习环境并不稳定,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下降。因此,我国应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权利进行保护,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河南省留守儿童健康体适能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留守儿童健康体适能发展水平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相对滞后,其中身体质量指数(BMI)较低.体型偏瘦;心肺耐力、身体柔韧度、肌力和肌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与非留守儿童持平,甚至略大于非留守儿童。同时本文对影响留守儿童健康体适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武汉市留守儿童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状况,对武汉市留守儿童学校的学校师资、学校课程、学校场地、学校体育教学与管理等进行较为全面地调查,并从生态学视角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结果:当前留守儿童学校体育教学系统生态失衡。留守儿童学校的校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不强,学校体育教师缺乏并且自我提升意识有待加强,留守儿童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极度不齐全。对策建议:各政府部门加强对留守儿童学校的资金帮助,学校应增强体育文化意识建设,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尽快完善留守儿童学校管理制度来调动各方积极性,对学校相关体育体制进行改革,注重培养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贵州省仁怀市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体育课及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学校和家庭环境,并从学校和家庭的角度分别提出了一些推动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机抽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解放岩乡解放岩学校留守儿童200人进行调查,发现在同伴教育的干预下留守儿童的身体素质有了提高,说明采用同伴教育模式对提高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有一定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遂川县白云小学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不足、锻炼方式单一、时间和频率较少,提出要对他们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器材投放和扩大体育支教力度与范围;对白云小学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设计、发放、回收以满足论文研究的需要;结合遂川县白云小学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为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日后更好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田野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问题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平均BMI指数为15.5;(外)祖父母和父母其中一方是其主要照顾者,且1/4的农村留守儿童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特征;6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统计分析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相关性,有体育生活方式的留守儿童比没有体育生活方式的人际交友更好,更能主动地适应社会,拥有更多的积极幸福感,情绪障碍和心理烦恼也少于没有体育生活方式的。体育专业教师缺乏、场地器材不足和体育活动环境滞后是制约农村留守儿童体育生活方式养成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以"体育生活方式为核心,留守儿童为主体,政府层为主导,学校层为主阵地,社会层为支持,家庭层为配合"的西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1+5"模式。  相似文献   

12.
摘要:从贵州省农村中小学少数民族留守儿童中抽取750名回族、布依族、苗族留守儿童,对他们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表明:三个民族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各有优势又各有劣势,健康状况各不相同。建议根据各民族学生的体质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确实提高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应用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南省初中13—15岁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身体形态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机能发育、等多项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村非留守儿童的各项指标优于农村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与思考.提出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一种科学的、健康的社会文化活动,发挥其体育的功能,有利于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方式,促进留守儿童的社会化与同辈群体的融入.旨在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社会化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湖北体育科技》2018,(6):505-509
目的通过对比黄冈市农村同地域、同年龄、同性别的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体质存在的差异,提出促进本地区留守儿童体质发展的科学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3所小学1012岁的74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所规定的测试方法对抽样学生进行测试并对所测的数据在EXCEL2003里进行简单分类处理,运用SPSS19.0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均值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结论留守儿童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均值低于非留守儿童。大部分年龄性别组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饮食、睡眠、生活习惯、情绪、体育锻炼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体育运动的剂量效应与儿童注意功能的关系,体育运动与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注意功能的关系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总结了体育运动与儿童注意功能的研究成果,以对以后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体育教育的视角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体育教育主体的缺位、体育教育组织的匮乏、体育教育投入的不足、体育教育师资贫瘠、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边缘化等方面。提出了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的教师责任制,城乡体育课程标准因地制宜等建议,同时国家政策的惠及与政府的扶持,也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希望和保证。保障留守儿童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公平原则、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以体育合作学习为研究视角,针对当前留守儿童生存教育的欠缺,通过对5~6岁留守儿童进行为期16周的实验研究对体育合作学习模式对留守儿童生存教育价值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文献梳理,提出了建议:①采用效率提升、相互依赖的游戏方式提升体育合作学习效率;②体育合作学习要注意任务分工,形成良性的合作或竞争目标结构;③社会和政府要提升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关注留守儿童生存教育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水平,采用文献资料、实验研究、访谈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体育参与对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影响及作用.研究表明:体育参与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都有积极促进作用.并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科学》2015,(5):112-120
研究目的:了解留守儿童、随迁儿童和城市儿童的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江苏省南京市、安徽省砀山县和萧县9-13岁留守、随迁和城市儿童共1,936人(男生1,069人,女生867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留守儿童、随迁儿童和城市儿童的营养状况。研究结果:1)体格方面,总体上城市儿童男生身高、体重和BMI在三组中最高,其中身高比随迁儿童(最低组)高2.5cm,体重和BMI比留守儿童(最低组)分别高出4.2kg和1.3kg/㎡;女生身高、体重和BMI最高同样为城市儿童最高,比随迁儿童(最低组)分别高2.7cm、1.6kg和0.4kg/㎡;2)营养不良检出状况:城市儿童、随迁儿童和留守儿童,男生生长迟滞率分别为0.4%、1.2%和1.9%,女生分别为0.5%、1.7%和2.6%,消瘦方面,男生分别为9.8%、8.9%和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生分别为9.0%、11.6%和15.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城市、随迁和留守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方面,男生分别为17.9%和10.6%、10.4%和8.9%、10.0%和3.3%,其中城市和留守儿童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3%和4.1%、5.6%和2.6%、2.6%和5.7%,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4)生活习惯方面,城市儿童一日三餐摄取状况,食物的摄取频率均好于随迁儿童和留守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城市儿童在身高发育等方面好于随迁儿童和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比例(主要为消瘦)高于城市和随迁儿童,城市儿童超重和肥胖比例则高于随迁和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相比,留守儿童日常生活习惯和食物摄取方面相对较差,其营养状况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