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高考实验题已从简单的背诵、记忆转向考查实验的思想、方法和原理,加强了对基本实验方法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从97年第17题首次出现电学设计性实验题以来,98年第20题,99年第19题,2000年浙江省理科综合第31题,2001年理科综合第 29题,每年均出现了电学设计性实验题,占分15-20。  相似文献   

2.
2010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第二十届天原杯)复赛试题,第三大题为实验题,该题包括3道小题(第24,25,26题),其中第26题赋分较多,为一实验探究题,笔者仅对该题作以下解析与点评.  相似文献   

3.
在高考考卷中,实验题是高考过程中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变化的题型.从2008年江苏物理高考采用新的高考模式以来,江苏省高考实验题一直设置为两道题,第10题(8分)、第11题(10分).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实验题除了分值固定外,还有很多相对固定的特点.现将分析结果与大家一起分享,望能对2012年高考创新实验复习起到一定的作用.一、2008~2011年高考第10题特点分析纵观2008~2011年江苏高考第10题,从该题的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化学高考实验题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是:1992年两题是“信息迁移”,1994年两题是“一题多解”,1995年两题则是“重视基础”。1995年实验题重在基本实验中测试能力,表现在: 1.重视基本实验,考核基本操作 碳酸钙与过量盐酸反应(第27题),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第28题),两个实验均为基本  相似文献   

5.
从1993年开始,物理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成为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其中1993年第5题考查了用干涉法检查平面的演示实验(占3分),1994年第13题考查了简谐振动图像绘制的实验(占3分)。1995年第6题考查了光电效应实验(占3分);1996年第6题考查了平行板电容器实验(占4分);1997年不但继承了往年高考试题重视学生实验考查,将实验题单列为第三大题(占17分)的传统,而且还在1、5、7、13、14题中考查了其他实验内容,其中1、5、7、13考查了课本中的4个演示实验,题目见下文(共占16分);14题考查了用基本测量仪器万用电表检查电路故  相似文献   

6.
本套试题通过第一大题(选择题)和第二大题(填空题)来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所有题目不是从难度上来要求学生,主要强调知识的全面性。题目中使用了一些新鲜的素材,如欧洲强子对撞机、“神七”航天员首次出舱为题干。第三大题对物理实验的考查主要是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如作图题第26题和第27题),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如第28题和第29题),第30题是考查学生对实验的评估和改进能力,第31题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也最能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高考中,如1991年高考上海卷第四大题第(5)小题、1993年高考全国卷第26题、1994年高考全国卷第25题及1997年高考全国卷第17题均是牵涉到在实物图上连线或画出实验电路图的实验题,这些考题中都隐含一个要求:把滑动变阻器作为为分压器使用.为什么这些实验中滑线变阻器必须要作为分压器使用,而不能作为限流器使用呢?  相似文献   

8.
物理实验年年考,年年有变化,年年有创新,2007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推陈出新高考物理实验题从既定的教材实验中脱颖而出,这就要求考生不能死记硬背实验目的和原理等,而是要理解教材中的实验原理,再根据已学过的实验方法灵活解决变化的新问题,贵在灵活、善于应变.如:全国卷一中第22题的第(2)问是教材验证动量守恒实验的改进,天津卷中第22题的第(2)问、北京卷中第21题的第(2)问  相似文献   

9.
有机实验和无机实验是构成化学实验的两大部分,全国理综考试对实验的考查,多集中于无机实验,而对大型有机实验题考得很少.上海高考题却时常考查有机实验:2001年上海高考试题第27题涉及了天然气合成氨的综合问题;2002年上海高考试题第26题考查乙炔和溴水的反应机理问题;2005年上海高考试题第26题考查了溴苯的制取装置。第28题则考查了对废旧塑料进行加工回收的实验.  相似文献   

10.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实验题一直是高考生物试题中必备的一种题型。从近几年实验题在高考中题型变化来看,借助实验方法创设新情境,侧重考查考生对实验进行解释和分析的能力成为命题趋向,其中设计型实验更是热点。近三年上海高考卷的最后一题, 1999年广东高考卷第 44题, 2000年广东高考卷第 40题, 2000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 (浙苏吉卷 )第 25题,都是设计型实验题。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今年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是教科书上的两个学生实验.原题见本期第39面第22题.  相似文献   

12.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近年来,高考加强了对“探究实验”部分的考查。如2006年全国卷Ⅰ第30题,北京卷的第30题、31题,四川卷的第31题,广东卷的第37题,江苏卷的第34题、42题,天津卷的第31题等等,考  相似文献   

13.
何勇 《物理教师》2012,(9):23-2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省高考题对电学实验的关注度都很高,如2010年江苏卷第10题、2010年上海物理第29题、2010年广东卷第34题、2011年全国卷第23题、2011年四川理综卷第22题(2)、2011年山东理综卷第23题(2).笔者发现高考命题组对"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考查更是青睐有加.现对"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以下总结.  相似文献   

14.
第十五届天原杯赛第三大题(23、24、25题,见本期58、59面)为实验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该大题用三道题目分别从原理分析、实验探究、实验对比三个层面对学生实验能力进行了考查。  相似文献   

15.
正人教版的教科书高中《物理必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的第十节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课后习题第2题的命题不够科学,第3题的实验原理图用的是第2题的电路图,题目里给定的数据也有问题。教材题目如下:第2题:用图2-10-6的电路测量一节蓄电池的  相似文献   

16.
第十六届天原杯赛第三大题,共设3道小题——24、25、26题(见本刊第5期58页),均为实验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3道题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化学知识点出发,考查学生能否从知识点获取实验的原理,能否根据原理设计实验方案,确定验证、探究的方法,并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化学课后习题中一共有四道物质鉴别练习题,它们是第对页第4题、第115页第5题、第169页第4题、第190页第11题,同学们在做四道题时,普遍存在不知道如何下手、如何叙述的问题。我认为做物质鉴别题,应在叙述中具有“三个要素”,简称“三要素”。第一要简述实验步骤,第二要说清各自不同的实验现象,第三根据现象得出结论。要做到步骤简单,现象明显,结论明确。以第23页第4题为例:有三个集气瓶,分别充满空气、氮气、氧气,试用简单的方法加以鉴别。做法是: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这是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18.
本套试题通过第一大题(选择题)和第二大题(填空题)来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所有题目不是从难度上来要求学生,主要强调知识的全面性。题目中使用了一些新鲜的素材,如欧洲强子对撞机、“神七”航天员首次出舱为题干。第三大题对物理实验的考查主要是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如作图题第26题和第27题),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如第28题和第29题),第30题是考查学生对实验的评估和改进能力,第31题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也最能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第四大题(物理知识的应用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3个题都是从身边寻找的素材.特别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觉得物理是有用的和有趣的,同时又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套试题反映了课改实验区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的一些探索和研究。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最后5个题,即30、31、32、33、34题都是原创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课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吴健 《物理教师》2002,23(3):33-34
近几年高考物理实验题中 ,“电阻的测量”是考查重点 ,特别是“测电表内阻”的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如1 997年全国卷测了一个电压表内阻 ,2 0 0 0年的全国卷测电流表内阻 ,2 0 0 1年的全国卷的第 1 6题和理科综合卷的第 2 9题分别是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电流表内阻 .而每次这类实验题得分率都不高 ,像 2 0 0 1年理科综合卷第 2 9题抽样难度 (得分率 )为 0 .2 5 ,估计全国卷第 1 6题的得分率还要低 ,究其原因 ,主要这类测电表内阻的实验题不属于《高考说明》中的 1 7个规定实验 .这一方面反映了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走向 ,即注重考生对实验思想方法的…  相似文献   

20.
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第26题,是针对人教版新教材第二册第四章的《铝热反应》演示实验改编的一道实验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