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然美是鲁迅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鲁迅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自然美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被人所感知的,同时自然美也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因此他推崇崇高的自然美,并在其文学创作中予以表现.  相似文献   

2.
康德主张"审美不涉利害",并由此对自然美的形式、内容作出了相应的阐释。庄子则提倡以"无为"的审美方式观照自然美,进而崇尚自然万物的本然状态。二者均强调自然美排除一切人工雕琢和矫情伪饰,顺乎自然事物和人类的自由本性。同时,他们对于自然美的认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1)形式上,康德认为自然美具有"合目的性"的主观形式,庄子眼中的自然美则无处不在,是超越形式的存在,具有"无目的性"的无限形式;(2)内容上,康德所认为的自然美是"有为"发展的,而庄子意识中的自然美是一种"无为"存在。  相似文献   

3.
与人相分离的自然美的自在存在,是与人的当下生命活动无关的抽象的"纯粹存在";我们取消自然美作为自在存在者的地位,恢复自然美作为人类历史性现象和作为时间性的审美此在.自然物成为审美对象,其内涵和特质在不同的审美此在中并非既定的,而是随机的、可塑的.由于意向作用,使自然美处于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边缘.自由想象照亮了沉寂中的自然物,使其在各种时间性的审美此在中呈现不同特质的美.  相似文献   

4.
自然美的政治之维阐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醉于自然美,人获得的是自由;自然美中万物多元共生,人学会尊重各个生命的民主;自然美以独立姿态对抗着人类中心主义,人为了逃离和抵抗社会中心,皈依于自然美,更获得了一种批判的生存智慧.自由、民主、批判,正是政治的核心内涵,自然美的政治之维就体现于其中.阐释自然美的政治价值,是为了帮助人们能从中获得一种政治智慧,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自然美的理解是受制于一定的文化模式的;从主客一体的文化模式出发,必然强调研究自然美要面对自然审美本身;自然美源于人的情性与对象形式的异质同构,即一种内在的同一或契合,人对自然的欣赏与对艺术的欣赏是并不相同的;人对自然的美感可以借用中国古代"神"这个概念来描述,还可以把人对自然的美感分为"神妙"、"神奇"、"神秘"三个层次或境界。  相似文献   

6.
正历史学科中蕴涵有丰富的美育资源。纵观人类文明史,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和科学美无不在历史中流光溢彩,使其成为一种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历史美。1、自然美。就是自然领域的美,它有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是未经加工的自然美,如动物、植物、崇山峻岭、奔腾的江河、清风明月,同时也不乏文学作品中一些不朽的壮丽篇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色;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等。另一类是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美,比如雄浑的长城,蜿蜒的大运  相似文献   

7.
"水"是中国文化中一种常见的象征.沈从文的创作与"水"密切相关,体现为"人格的自我写照"、"女性美的化身"、"自然美的写真"和"喻无常与不定",从而使其作品形成了整体上的阴柔风格.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这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使学生感知作品的自然美,从而逐渐深入体会作品的神韵美,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发现美的基础上,进行美的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美育渗透。一、初步感知自然美1.声情并茂的范读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显然感悟作品的自然美,首先从朗读开始。教师充满感情、抑扬顿挫的朗读,可  相似文献   

9.
1.渐慢2.::··1=bE監盵中速生动、形象地雷无声词□项成曲小蝌蚪呀排长队,摇摇摆摆去开会。一个一个的小逗号呀,汇成朵朵黑玫瑰。小蝌蚪开会讲的是啥呀?爱护环境自然美!爱护环境自然美!爱护环境自然美自然美!(225655225655662326561250)51211512166232655—5·61111656666232321—2565521233623226232662323165—66232653251—爱护环境自然美@雷无声 @项成~~  相似文献   

10.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自然美的散文.自然美,是美学范畴之一,其基本含义足广大神秘的自然界所蕴藏、表现出的美.它同社会美、人的美感一起,共同组成美的全部领域.自然美往往要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使之更具有美的社会特征.<荷塘月色>的自然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表现技巧之一,就是双声叠韵词的妙用.综观<荷塘月色>这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一共用了25个双声叠韵词.按其词索性质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四类.  相似文献   

11.
自然科学是一个美的世界,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包括知识中的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和知识探究中的发现美。认识与发掘自然科学之美,从美的角度去认识自然、研究自然,发现自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科学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活动是能动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活动的本质诉求是“求真”——“合规律性”,“向善”——“合目的性”,“尚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并以真、善、美三者统一的全面尺度实现对现实世界的全面认识、利用和改造,创造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类所理想的“属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有其他作品一样,《白痴》关注的焦点是现实世界中人的存在和人的价值。作品通过梅诗金的形象塑造揭示出其道德倾向:首先是对近现代用经验理性来规定道德价值判断提出了质疑和否定,同时重新界定了道德情感在道德伦理中的地位,特别是恻隐之心在道德体系中的根本作用,表达了以基督教为核心、以基督为人格美和道德美的标准,并以这种“美”拯救世界的伦理价值观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4.
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也对文学产生了污染。文学反映社会生活应该是人类全景式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古今中外许多文学作品因成功的生态表达而熠熠生辉。生态表达充分表现了自然的美,而这种自然美体现了自然界的一种秩序与和谐。自然美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对象,也是人类最高的审美境界。文学的生态表达是一种本质的需要。文学要创造艺术美,需要从自然生态中寻求美。生态表达是文学恒久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5.
演歌是日本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恋歌"、"人生演歌"和"感叹自然美的演歌"为主题的歌曲忧伤感人。"泪雨酒"、"浮云落樱"、"海港船"等是演歌中常用来表现"悲伤、思恋、人生无常、望乡"等哀伤情感的意象,这些悲伤意象通过烘托、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营造出情景交融、哀婉忧伤的意境,体现了演歌的"物哀"审美特征。通过了解演歌的"物哀"美,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人以哀为美的审美观,和他们独特的感情世界。  相似文献   

16.
《边城》美学意境情景交融,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作品不仅构建了一个由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相融合而成的恬和秀美的“边城世界”,而且还讲述了一个曲婉动人的爱情故事。集中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的赞美,以及对待生活的审美态度,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美的至爱和追求。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双遗产地。自然遗产的完美保护与文化遗产的精神浸润具有内在的契合。选取“逝者如斯”、“鸢飞鱼跃”和“智动仁静”这三方具有代表性的摩崖石刻来揭示朱熹的生态思想,并认为朱熹的生态思想是一个生态世界观、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三者内在统一,亦即真、善、美完美结合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认为"美"源自审美状态,而审美状态并非是主体的某种精神状态,而是"存在"的本然状态。美是存在者自身的显现,"存在"即是美的本质,也是美的功用,美不是显现的结果,而是"显一现"这个动态过程。存在之显现之所以美是因为,人无法在流变的世界中领会与观照存在之本质,存在必然在生活的日常状态中被遗忘,只有打破了这种遗忘状态,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获得存在之澄明,这种获得存在之澄明状态过程,就是获得美的本质与本源的过程,美就是存在者的澄明之光,是存在之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不仅是个体的梦想而且也是国家、集体的梦想,每个时代、每个人的梦想有所不同,但每个梦想中的积极因素都会给予“中国梦”营养与活力.20世纪30年代中国京派文人的作品构造了自然质朴、民性和谐的理想世界,表达了他们对传统美德,对人性美、人情美、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现代文明的批判.这些对于我们实现“中国梦”以及思考现代化问题都有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