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地方志书资料,对18世纪潮汕地区的人口增长、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和粮食短缺问题进行分析,发现18世纪是潮汕地区区域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段,因为社会环境和平安定,本地人口快速增长,土地资源和粮食短缺的问题呈现,其他社会变化随之产生,最终导致了潮汕区域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人口迅猛增加,耕地急剧减少,粮食日益短缺,已成为全球性重要议题。国外不少人认为,21世纪任何国家谁也养活不了中国。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人口、粮食生产状况的分析,提出了解决土地、人口、粮食矛盾的几项措施和对策:一、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地关系;二、有效地保护开发土地;三、努力提高粮食生产总量。文章认为,中国的吃饭问题不会依赖任何人,我们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口问题与资源、环境、粮食等问题将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内蒙古虽然地广人稀,由于沙漠、戈壁等干旱、半干旱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承载能力较低,加之区域经济不发达,人口增长导致的社会、环境压力仍很突出。本文对内蒙古的人口问题从人口总量与持续发展,人口性别、年龄、职业、民族构成、人口地区分布等方面作了剖析,进而提出几点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理科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人类在面临各种全球性问题如人口膨胀、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和破坏以及动植物的减少和灭绝等的时候,地理科学以其能够系统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许多国家出现粮食严重短缺的问题。在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就成了世界性的农业科技研究难题。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日本和菲律宾等国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水稻杂交的试验,但始终没有成功。中国是一个世界人口大国,吃饭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绝不能等待别的国家的研究成果。于是,从20世纪60年代起,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研究区域人口消费与食物生产、人类需求与资源供给间的平衡关系问题,研究土地资源承载力能为区域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文章以人粮关系为基础,建立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and Carrying Capacity Index,LCCI)模型,从县、地级市、流域三个尺度定量评价了汉江流域湖北段的土地资源现实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汉江流域湖北段不同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地域特征与时空演变格局,反映出土地资源、粮食、人口的耦合关系,为湖北省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衡阳、零陵、郴州三地市,呈品字型排列在湖南省的南部,习称湘南。因为它们地理区域邻近,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类同,历史发展过程和社会经济现状基本一致,客观上已构成一个完整经济区,即湘南经济区。全区土地总面积57048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22.2%;人口15000万,占全省人口的1/4强。然而区域经济相对落后,1985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仅占全省的17.5%,该年粮食总产量只及全省的12.5%,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人口转移的社会背景之下,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农村人口转移既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条件,为农业现代化带来了新的契机,又客观上造成农业劳动力缺乏,土地抛荒严重。因此,要加速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培育新型农民,优化土地资源,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以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环境和发展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前景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 ,为解决二十一世纪因人口膨胀而粮食短缺及环境等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如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这使转基因技术的发展面临挑战。本文对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特别是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的争论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王萍 《教学与管理》2001,(12):69-69
生物科学将是21世纪的领先科学,当今世界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问题:如粮食短缺、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资源开发不合理等,都与生物科学有直接关系,因此,在生物学教学及实践活动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既是国策教育,又是国情教育、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西汉到东汉胶东半岛人口发展空前迅速并达到100万人以上,成为秦汉以后半岛人口发展史上的高峰第一个,人口总量在此后1500年中一直未被超过。到公元17、18世纪之交半岛人口再次超过100万,此后一直呈加速增长的态势并在20世纪30年代突破1500万。汉代人口高峰的出现,与区域性海侵和黄河下游决口导致的人口向半岛机械迁移有密切关系。汉代人口高峰长期未被超越的原因,主要是18世纪以前半岛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足以养活更多的人口。18世纪以后虽然半岛由粮食输出地区变为输入地区,但人口数量能够迅速增加,其重要原因是半岛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从19世纪中叶开始本地农业生产力水平对区域人口发展的影响明显减弱。2000多年来的人口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半岛自然环境,森林覆盖率由60%以上降低到0.5%,其中仅两汉400余年中就减少了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潮汕地区人口超生问题严重,人们普遍具有追求“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生育渴望,以至于形成了难以克服的痼疾。是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原因的综合作用,共同酿就了潮汕地区的超生现象。政府解决人口超生问题的策略应是:思想观念上重视落实计划生育国策的意义,行政干预不可放松;行政执行上必须依法行政,对超生行为实行法律约束;制度安排上提倡创新思路,完善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老有所养的保障机制;文化建设上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实现人口生育观念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晚清潮汕地区深受鼠疫的折磨,大规模的鼠疫导致潮汕地区大量人口感染鼠疫以及患者的高死亡率,社会各阶层都采取措施来防疫治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遏制了晚清时期潮汕鼠疫的蔓延。  相似文献   

15.
土地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通过对长沙市开福区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可以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开福区土地利用中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动力,文章最后提出了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 ,由于忽视了人口、土地、资源与灾害系统内各因素的相互协调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基本问题越来越多地摆在我们面前 ,致使在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下 ,产生了土地资源质减量退、农业生产徘徊不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危害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在跨入 2 1世纪的关键时期 ,针对中国国情 ,分析人口、土地、灾害相互间的关系 ,如何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进而提出了相应之对策 ,已成为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校建设低碳校园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侯变暖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对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能源消耗、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环境退化、粮食短缺、生态失衡六大基本问题造成了各种灾难性后果,给人以时代性思考。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校园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建设低碳校园,既以环境经济学理论为支撑,又把能源经济学理论作基石,还应遵循生态学的自然规律,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建设低碳校园也具有清晰的实践路线图:低碳理念进人心;低碳转型入主流;低碳活动进校园;低碳行为生活化;低碳研究融社会。  相似文献   

18.
人类栽培野生植物和改良作物品种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人口不断增长,更由于工业的发展、环境的污染、土地的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等原因,可耕种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食品问题开始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而这个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我们常说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超过世界20%的人口。现在人口虽然初步得到控制,但耕地却一年比一年在减少着。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也就是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扩大可耕地的范围,迅速地发展农业生…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绥远省并不是一个缺粮的地区,粮食人均占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一个粮食相对富余的省份。这既得益于人口稀少而土地广阔的自然条件,也得益于绥远农户的勤苦耐劳。尽管如此,各个县局粮食的人均占有却十分不均衡,严重缺粮县的人口约占全体人口的20%。省内形成了以武川、归绥、凉城为典型的三个需求中心,以萨拉齐、安北、丰镇为代表的三个供应中心,粮食在供应地与需求地之间辗转流通,调剂了占有的不均衡,保障了省内的粮食安全,与此同时还形成了包头、归绥两个粮食贸易中心和以萨拉齐为代表的几个运输中心。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科学世纪”这句名言已成为科学界的共识。当今世界上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诸如,环境污染、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粮食不足、能源短缺,等等,都与生物学研究有关。这就表明,生物学所显示的进步意义已远远超过了它自身的知识范畴,更是其它任何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国内外有识之士还认为:“生物知识能否得到普及和应用,直接关系到人类素质的提高,慵得生物知识的人,就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