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瓶梅》与《红楼梦》都采用超现实宗教人物来预言或归结人物性格命运,表达一定的思想内涵,也都写到了形而下的宗教活动和世俗化了的宗教人物。不过《红楼梦》作为雅化的世情小说,其宗教书写更具有美学意味,三个神话具有空灵超越之美,是对神仙美学的继承与发展,使之具有了审美功能,并重建了神圣的品位。相比之下,《金瓶梅》中的得道高僧高道并没有为该书提供超逸的品位,而只具备叙事学上的预叙——总结功能;由于主体故事体现出正视人欲的态度,与因果报应框架构成强烈矛盾,还解构了宗教神圣形象,这与全书的审美品位是一致的。关于小说中各自的男主人公形象的宗教书写印证了这一区别。最后,《金瓶梅》的宗教书写更坐实,《红楼梦》则更灵巧。  相似文献   

2.
东西方文学史上两部奇书《金瓶梅》和《十日谈》有着相似相异的创作背景,通过对两性关系的惊世骇俗、特立独行的描写,塑造了迷失和寻找中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东西方不同文化观照下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的地理背景是一个长期有争议的问题。由《金瓶梅》以宋写明这一特点可以看出。《金瓶梅》原著部分所写的东平府清河县是以北宋京东西路东平府须城县为原型的。这一县城乃是路(省)级中心城市,它相当于明代山东省省会济南府历城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金瓶梅》的描写对象、文本矛盾、全书构成。  相似文献   

4.
5.
散曲用在小说中,是两种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结合。据不完全统计,小说《金瓶梅》所用散曲之多,为中国小说史仅有。这些散曲的运用有得有失,但总的来说。大多滥而别扭。本文主要从小说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来探讨《金瓶梅》中散曲运用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6.
论作丁耀亢的品和人品,对续书的写作年代作了简要的考证。  相似文献   

7.
文章立足于语文分析,从表层到深层,从显性到隐性,对《金瓶梅》书名所蕴含的修辞寓意进行深入挖掘,提炼、概括出书名的四层修辞寓意:第一层,点提小说中的三个重要女性的名字——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第二层,暗喻女主角的悲剧命运;第三层,象征西门庆及其家庭荣华的短暂;第四层,以“反讽”笔法映照《金瓶梅》世界的灰暗与卑污。这四层寓意,逐层延展,互相关联,共生于同一个语义场内。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中的“尤花殢玉”谓男士迷恋、亲昵所爱的人,或沉湎于女色。“尤”和“殢”均谓迷恋、昵爱、沉湎;“柱戗”意思是支撑物,可依靠的东西。“柱”音zhu,通“拄”,“柱”和“戗”都是支撑的意思。白维国主编的《金瓶梅词典》对上述二词的释义均有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词话》篇端的“四贪词”,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概括性描述和直观性反思。在具体描写中,又通过“药”等意象的选择及“相面”、“卜卦”等形式,表现出当时普遍存在的道德迷失、存在迷失和形上迷失。为此,小说通过冷热转换间不容发的道家叙事文法、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的佛教叙事文法。重开人们的“畏惧”之心,修复由于社会变迁所造成的文化断裂。这种障蔽的破除和身位的开显,形成贯穿于小说之中的一套宗教伦理话语,表现出作者明确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借鉴了诗词的写作手法,频频使用数字,开创了小说使用数字的先河。《金瓶梅》语言简练,风格独特,和数字的使用有很大关系,《金瓶梅》对后代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关于《金瓶梅》的各种版本的校勘和词语解释,都还有许多粗疏和错误之处,本文对此做一补正。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独特视角对《金瓶梅》作者的非“大名士”说、创作形态的世代累积型、版本源流的词话本源诸说散本及饮茶细节表现主题诸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新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金瓶梅》中的部分词语的确切含义进行了细微的考释,并对王利器、白维国、黄霖等人编著的《金瓶梅》辞书中的误释部分进行了纠正。  相似文献   

14.
官哥儿的设置是<金瓶梅>作者艺术构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一个人物,也是一件艺术道具.其艺术作用,一是为小说的主要人物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场面,二是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向前发展.这种重要作用是其他人物形象所不能替补的.  相似文献   

15.
亲情、爱情、友情是根植于人性深处的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情感,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家歌颂的永恒主题。然而,这种颂“情”传统在世情小说《金瓶梅》中却遭到了彻底的颠覆。《金瓶梅》刻意表现的是“亲情”之淡、“友情”之伪、“爱情”之假。这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对作品的创作意图给予了诠释。  相似文献   

16.
从《金瓶梅词话》有关方言研究的材料入手,联系当今《词话》作者的有关学说,浅析《词话》语言相当驳杂的原因,力图说明其与说唱文学有关系,支持《词话》乃集体创作学说。  相似文献   

17.
丁耀亢(1599——1669),字西生,号野鹤、紫阳道人、木鸡道人,明清山东诸城(今日照市五莲县)人。是旨在借《金瓶梅》故事影射朝廷君臣忠佞贞淫的名著《续金瓶梅》的作者。他颇有才华,颖悟过人,工诗善文,但久不得第。曾随从大书画家、《金瓶梅》藏有者董其昌游走江南,归来后,取历代吉凶诸事,作《天史》10卷。明朝末年,国事腐败,弊政累出,对丁耀亢刺激很深。他在传奇《蚺蛇胆》中,借黄门之口,大胆抨击明代弊政和官宦陋习。“过于贾生支流涕,有如长孺之直戆”,心中的长期积愤,倾泄而出。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的故事框架是从《水浒传》第22回到第31回中移植过来,又加进了作者天才的创造。细比较二书对于同一人物的描写,有助于对《金瓶梅》作者的创作初衷、《金瓶梅》一书主题等方面的探究。文章选用潘金莲作为剖析的材料,发现存在诸多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正与二书的主题、表现重点各有不同等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中“讲欢”是动词,意思是男女欢会,“讲(请)”通“媾”;“绰耀”作动词用,意思是照耀,作形容词,意思是光彩闪烁、光明显赫的样子,“绰”通“焯”。白维国主编的《金瓶梅词典》没有辨明二词中的用字通假现象,因此对上述二词的释义均有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作为第一部世情小说,历来被学术界所关注。本通过对小说中世情大暴露、色欲大宣泄、审美大逃亡的剖析,重现了明朝中叶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一个鬼蜮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