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考回顾]近代化进程是近年来高考关注的主题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广东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人文环境,在中外文明交往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同时,广东历史高考从2005年开始自主命题。可以预见.关于广东地方史的考查将会在试题中有所体现。从近几年的广东历史卷来看。结合广东历史和近代化内容的题目屡见不鲜,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
浅析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由量变到质变的程度是衡量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尺度。这种变化所引起的各类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形成、”高等教育结构和制度的改变、同一类型高等教育机构内部本身职能的增减等,是划分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历史进程的根据。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是渐进和缓变的过程,大致经历了行业化、宗教化、国际化、区域化、民族化、世俗化以及近代高等教育制度形成和确立等三大阶段  相似文献   

3.
近代商业意识,是近代商业有别于传统商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商业近代化在更高层次上的升华和定位。天津商会作为近代新型的资产阶级商人社团,在推动天津商业经济近代化的同时,因势利导,着力培养,促成了以忧患意识为底蕴,以竞争意识、开放心态、商法观念为辅翼的近代商业意识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两大基本任务中国近代化过程有两大基本任务:一是民族独立,一是近代化。两者的关系是: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实现近代化;没有近代化,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二、中国近代化的特点1.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但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近代化最终未能真正实现。2.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列强的破坏,发展缓慢,历经…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本质规定性是科学化,科学与人文之争是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程的文化主线.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存在三种典型的文化心态:偏激、折中与功利心态.科学与人文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中的斗争轨迹为:课程由经史大一统到西方近代科技为主;力量对比由落后到先进;科学教育由弱到强,由传统到近代;斗争图式由分立到并立到融合.  相似文献   

6.
近代化作为一种历史潮流,既是客观发展的进程,也是主观适应的过程.中国国立大学的近代化以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为上限,1948年国民政府公布的<大学法>为下限,半个世纪中完成了创建、发展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宏观上考察其规模结构的变化、制度演进和制度实施者学历转型,有助于整体上把握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7.
当工业社会逐渐从中世纪封建社会母胎中孕育成熟、在西欧的地平线上升起后,由蒸汽机所启动的资本主义动力便越过易北河,自西徂东,向东方和整个世界迅速扩展,同时近代民主政治制度和文化精神也相随而行。那么,这样一个世界范围的近代化过程,在东方、在中国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回应及特点,便构成了由章开沅教授主编的《中外近代化比较研究丛书》的基本主题。该丛书已出版的三本是:章开沅著《离异与回归》、罗福惠著《国情、民性与近代化》和易升运著《西学东渐与自由意识》。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年。向为化外之地的东北新学蔚起,开启了教育近代化的历程。特别是东北新政推行以后,奉天教育骚骚日上,由原来的后进地区在短时间内迅速跃居全国教育发展的前列。在总体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清末奉天的教育近代化也由原来的启蒙状态发展到了高潮阶段,完成了局部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清末绥远地区的武备学堂随着绥远新军的编练而产生,并伴着军事改革的进程而发展,正式建立于1901年清末新政后,到1906年底绥远武备学堂改办成陆军小学堂止,共存在6年。由于绥远八旗军的腐朽落后,绥远地区统治阶层内部有识之士把"强兵富国"的注意力转向编练新军与发展近代化军事教育。绥远武备学堂的创立作为清末军事近代化活动中的一个地域性新事物,虽然办学规模和成效不大,但是仍对绥远地区的军事教育近代化、民族发展和社会心理起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的近代化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热点问题。就中国近代化的启动而言,它是中国近代化研究的起点,只有在这个问题上达成相对一致,中国近代化及中国近代史更深层次的研究才能得以不断拓展、不断深化。因此,对中国近代化的启动类型这一根本问题重新进行梳理,不仅有助于中国近代化本身的研究,还可以深化中国近代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新军与会党是革命党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所依赖的两支基本力量,这两支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始终没能整合成一支声势浩大的反清武装。钦廉防城起义是同盟会联合新军与会党发动武装起义的首次尝试,因同盟会缺乏居中协调的经验,新军与会党在起义中没有坦诚相待,没能形成良好的协调合作机制,双方分歧越来越大,合作最终失败。新军与会党在革命理念、行事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如果不积极加以引导、协调,很难组合成一支强大的反清力量。  相似文献   

12.
广东人民在北伐战争开始前,积极敦促国民政府早日出师北伐。北伐战争开始后,广东人民积极参加、配合、支援北伐战争;为北伐军运送兵员物资;开展宣传、慰问、募捐等活动;负担北伐军的所有军费开支;协助广州国民政府巩固后方;以实际行动抗议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的问题是除了革命党人的打入和策反外,促成湖北新军辛亥首义的其他外部条件是.晚清政局的变化及相关之财政状况、波澜壮阔的革命风暴与报界的宣传、党人的革命策略及宝善里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清朝末年,为自救国强清政府编练了新军。这支军队的编练,来源及所受到的影响带有明显的革命化倾向,以至武昌新军起义后,全国新军大都站在了清朝的对立面,对结束清朝统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学术界在论述辛亥革命的时修往往只强调了资产阶段革命党人运动新军,才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笔者以为,武昌新军乃至全国新军举行反清起义关键在新军本身,即这支军队从编练从编练之始就逐步具有革命化倾向,可以说是辛亥首义的内因。  相似文献   

15.
抗战初期组建的新四军原本是一支文化缺乏的军队,后来因为新四军领导者大力延揽人才,善于使用人才,营造学习氛围,使新四军成为政治素质硬、文化素养高、军民关系密切的人民军队,新四军的成功的文化建军之路,对当今社会的文化建设具有较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燏棻是晚清史上一位次重要级人物。甲午战争爆发后,胡留于京津地区督办粮台军需,又奉旨协助洋员汉纳根编练新军。在新军计划的过程中,胡燏棻与汉纳根产生了争论。随后,胡燏棻上书朝廷,晓陈其利害关系。最终,朝廷放弃汉纳根的练兵计划,由胡燏棻另练一支新军,而此新军正是后来北洋新军的前身。  相似文献   

17.
清末大规模编练新军,需要大批掌握现代军事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军官队伍,因此建立各种类型的军事学堂,培养和轮训各级新军军官,就成为清末新军编练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云南陆军讲武堂就是这样一所培养和轮训新军军官的军事学堂.不仅如此,该学堂还是一所存在时间较长(1909年9月28日至1928年)、规模较大、成效显著、影响远播海内外的军事学堂,不仅在中国近代军事学校教育史上具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18.
刘少奇在皖南事变发生后,处变不惊,及时向中共中央建议调整战略方针,以战略家的眼光,率先提出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并实现了华中党军领导和指挥的高度统一,创造性地解决了抗日游击战争中战略指挥关系问题。刘少奇对华中抗战尤其是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的发展壮大,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19.
20.
抗战时期,陈毅同志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向东发展,建立苏北根据地"的指示,率部挺进苏中、苏北地区,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根据地建设工作,粉碎了敌寇发动的一次次扫荡与进攻,既扩大巩固了根据地,又发展壮大了新四军的武装力量。其间形成的根据地建设的理论,既是陈毅同志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对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