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志摩的爱情诗内容上有三类:一是写给林徽音的爱情诗,二是写给陆小曼的爱情诗,三是讴歌女性美的爱情诗。徐志摩的爱情诗大多缺乏社会意义,大多是个人感情的真实抒写,但同他的理想关系密切,是其人生理想的缩影与写照。徐志摩的爱情诗在艺术上独具特色。标志着中国现代爱情诗的成熟,他为中国现代爱情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西方文化的渗透使得徐志摩的爱情诗在中世纪骑士精神的熏陶下,流溢出骑士的冒险精神和浪漫情怀;西方绅士文化在他的诗中表现为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趋向于选择高贵典雅的意象。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的爱情诗中体现出一种积极入世的绅士精神,而老庄思想中的超脱又给了其诗歌飘逸灵动的姿态,二者在某种程度上的契合成就了其诗歌的永恒之美。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对徐志摩与林徽音的恋情不愿多谈,对两人之间的爱情诗更是讳莫如深;笔者认为徐志摩与林徽音的爱恋及其爱情诗是一个不应回避的事实,故对两人之间的爱情诗进行了发掘与剖析,并认为这些爱情诗对研究徐志摩,对正确理解徐诗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李白与徐志摩都是浪漫主义诗人。他们爱情诗内容具有相同点:都表达对爱的赞美和憧憬;都关注女性的现状和命运;斥责薄情无义的负心人。二者爱情诗内容也存在不同点:封建思想观念不同;情感范围的不同。研究两人爱情诗内容的对比分析具有深远意义:珍爱生命,珍惜爱情;爱情交流中精神层面的追求;体会他们写作的美感与技巧。  相似文献   

6.
读徐志摩     
第一次接触到徐志摩,是从一部电视连续剧里,演绎他与三位女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纠葛。说理不清,至少在年少的  相似文献   

7.
中西文化在徐志摩的爱情诗中往往是悖论性地扭结在一起,而且还呈现出了十分和谐的面貌。徐志摩的爱情诗将庄子的"真"与骑士的自由精神相结合。他执着的生命追求轨迹,是其爱情诗的魅力所在,在中国文坛上散发着永恒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的爱情诗创作与其婚恋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爱情推动徐志摩拿起了诗笔并激发他创作出为数不少的堪为人称道的爱情诗篇,而徐志摩的爱情诗篇又艺术地勾勒了他短暂一生中复杂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婚恋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徐志摩热情奔放、灵感涌动、充满浪漫和幻想,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新月派的主要成员。徐志摩的爱情诗艺术形象鲜明,意境深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腾挪自如;表现手法自由灵活,变幻无穷。徐志摩十分注重诗歌的音乐性和排列美,重视诗歌的语言形式给人带来的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审美感受。然而最能体现徐志摩风格之妙的,还在于他爱情诗中蕴藉的爱、感伤的美、飞动的灵感、飘逸的柔情及其对生命的哲思和中西融汇的诗艺。  相似文献   

10.
新月派诗人在新诗成熟和发展的过程中自觉进行艺术尝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诗歌个性、风格,而徐志摩正是贯穿新月派前后期的重镇。他的诗歌创作集个性化与创造性为一体,从意象创造到情绪情感的宣泄以及音律和谐,都带有"徐志摩式"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也被广泛收录于中学教材与读本中,对于学生掌握现代新诗的艺术技巧和体味诗美大有裨益。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侧重于对课文逐词逐句的翻译和解释,忽略了从整体上分析诗歌意象与诗人情感表达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的爱情诗有着独特的诗学内涵,其诗情、才情、爱情的多维图式,是他独有诗思、诗情、诗性在20世纪中国爱情诗尚未成熟张扬背景下的一种魅力彰显。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茵、陆小曼的爱情纠葛,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爱情范式,即徐与张的媒妁恋、徐与林的知己恋、徐与陆的素性恋。三种爱情范式的变异形态虽不尽相同,但情感内质的纯洁,转换方式的健康,认知态度的严肃却是相同的,其间倾满着诸多社会、家庭以及文化的无奈阻隔和冲破阻隔的抗争与斗争,有着波澜不疲爱情灵性的诗化律动。这使他的诗作既引领时代,又确立自身诗界席位,更留下何为纯诗珍品思考空间的重要一翼。  相似文献   

12.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结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恋情的终结》是格雷厄姆·格林最具代表性且宗教色彩最为浓厚的一部作品,其中贯穿了信仰与救赎的重大主题.莫里斯、亨利与萨拉三人复杂纠葛的恋情陷入到人性爱欲与宗教信仰的冲突困境,而萨拉在信仰与情爱之间矛盾挣扎最终牺牲生命归属天主,以达成和解,获得最终的救赎.小说展现了格林对传统宗教与现代人思想之间的矛盾问题的思考,以及对现...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的《黄鹂》登在1930年2月10日的《新月刊》上。具体的写作时间不详,但诗中反映的思想比较成熟,可能是1930年前后的作品。这首诗从表面上看很简单:写一只黄鹂,不知从哪里飞来,掠上树梢,伫立在那里,默不  相似文献   

15.
忽然香风扑面,我听见了花朵开放的声音,我们立足的大地,怀揣着春天的气韵,不断有转机与轮回的普天光照.刘福申是我多年熟识的朋友,这一次,他神秘兮兮地向我打开他的一卷新诗,名为<摇曳在风雪中的四十一朵玫瑰>,读来确是情采淋漓、爱意透彻,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刘勰<文心雕龙>)我以为这样的诗是爱情诗中的力作,此话决非溢美之辞.  相似文献   

16.
在我看来,我们的心中都有一点浪漫蒂克思想。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小都听说过神话,当时也相信那样儿的理想社会,但过了一些时间,当我们长大了,我们就知道,我们从前的想法并不实际,这时也就是我们失去了童年的单纯的时候。但世界上也有和徐志摩一样几位非凡的人,他们一辈子相信这样一个理想社会,这是他们的“单纯信仰”。徐志摩就是这样。“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  相似文献   

17.
张莉 《考试周刊》2010,(31):34-36
西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和我国的梁祝爱情一样让我们感动、流泪。但中西诗歌中都不乏薄情寡意的"负心郎"和红杏出墙的"不贞妇"。本文通过重读、诠释古代爱情诗,来感悟现代爱情,旨在启发人们认真审视当今社会中的"爱情观",更多地关注女性在一定条件下作为弱势群体的内心世界和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一,都选人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当我们读到这首诗时,我们惊叹诗人敏锐的触觉,细腻的感受,新奇的比喻,惊叹诗人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感叹之余,我们不妨参照他的诗,写别样文章。  相似文献   

19.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诗兴勃发,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康桥美丽的景色里,驰骋在诗人奇异的想象之中。全诗运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营造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人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流连,对往昔的眷恋,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一首《再别康桥》,  相似文献   

20.
张燕 《考试周刊》2012,(19):12-13
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集中体现了他“爱、美、自由”的单纯信仰和人生追求,向我们袒露了至情至性的纯关人格和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