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彬 《现代语文》2007,(6):11-12
《古诗十九首》开文人五言诗歌之先,其诗歌主题中所体现的生命意识的觉醒,对诗歌创作进入自觉时代,具有重大意义;其创作手法实现了抒情达意与写景状物的和谐。其美学风格达到了委婉含蓄和沉着痛快的统一;其“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的整体风貌树立了文人诗歌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2.
<古诗十九首>揭示了汉末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信仰缺失的孤独,人生无常的焦虑以及对死亡的恐惧.他们试图在声色美酒服药求仙以至理想爱情中寻求一种解脱之道,尽管结果是令人失望的,但这寻求本身却彰显出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古诗十九首》以其“文温以丽、意悲而远”被誉为“一字千金”与“五言冠冕”。本文从美学风格的划分入手,探讨优美与弱美之区别,随后以抒情主人公所面临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为切入点,分析其形象所体现的依赖特征,内在意蕴的哀情、愁绪特点以及下行、婉曲的情感表现与主人公感伤激情之间的联系,认为其所呈现的为弱美形象的审美特点。进而分别以“气”、“韵”为基点探讨《古诗十九首》作品风格具有气弱韵显的弱美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古诗十九首》的审美价值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试图将切入的角度由文本之外转向文本自身,借助与中国古代诗歌极具亲和力的英美新批评学派的批评方法,通过“细读”的方式,从双重语境的魅力、时空意象的悖论、和隐喻机制的巧设等三个方面来体会《古诗十九首》“深衷浅貌,短语长情”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5.
《诗经》《楚辞》共同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写悲抒情传统,然而汉代由于大赋兴起却逐渐淡薄。《古诗十九首》延续了《诗经》《楚辞》抒情特色,采用悲情意象和鲜明的对比,运用大量叠字,甚至以乐写悲,营造出浓重的悲怨底色。这种写悲抒情传统极大影响了建安诗歌,同时对后世文学而言又具有典范性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的显著地位和影响,使它成为古今学者关注的焦点。文章对《古诗十九首》的百年研究史历程进行综述,从时段划分上,以1997年为界分割成前后两大研究时期。前一时段又细化为四个阶段进行诸方面的综述;后一时段则从创作时代、诗歌题旨、艺术和审美价值三个方面来进行综述。历时与共时相结合,以期为《古诗十九首》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古诗十九首》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其对生命的感悟和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相似文献   

8.
9.
弥漫于《古诗十九首》中的时间意识,表现为时之迟和时之速具有对立意义的两种形式,分别对应于诗人两种不同的感受--生命焦虑和功业不就的感伤情怀。  相似文献   

10.
《古诗十九首》诞生于动荡不安的东汉中后期,复杂的环境使得文人开始重视个体的生命情感,因而《古诗十九首》中具有极强的生命意识。本论文主要从思妇的闺怨哀思、游子的羁旅思乡、士人对人生短促的感伤、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以及梦想幻灭后及时行乐的快意这五方面的"生命意识"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的陶渊明,似乎是一个极为“静穆”的人。然而,细读其诗文后,会发现在其豁达的外表下面,其实掩藏着很多的有关悲情的内容,从而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悲情美。本文试从以下五方面论述其悲情美:一、忧生患死的悲凄美;二、士不遇的悲怆美;三、羁旅赠别伤悼的悲切美;四、相思苦恋的悲艳美;五、“竟抱固穷节”的悲壮美。  相似文献   

12.
作为谙熟古典文学传统和民族审美意识的作家,川端康成既深得传统的佛教禅宗的无常思想,表现了人生虚幻、生死轮回的“悲哀美“;又接受佛教禅宗对于虚无的顿悟和化解,阐释了寓有禅机、充满思辩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3.
曹操诗歌中的许多篇目呈现出一种感人至深的悲情美,这种审美风格的形成以诗歌主体悲天悯人的外向情怀和悲怆难言的内在情感体验为基础。具体说来,曹操诗歌之悲情源出于时代苦难的巨大阴影、社会与政治理想追寻的艰难以及个人家世背景之卑微幽隐。  相似文献   

14.
历来对以诗为词的阐释众说纷纭,实际上,其涵义本身就是多方面的,不同语境各有侧重。在《后山诗话》特定的语境和场合下,以诗为词的意义只能是:将诗歌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改变了词传统的婉约风格。  相似文献   

15.
《古诗十九首》中游子思乡,怨妇思夫,人文苦闷等三方面内容,充分体现了作者们追寻自我、回归自我,超脱自我的生命意识,其关注当下个体存在价值的背后显现的是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超脱自我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利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通过分析《古诗十九首》中所表达的各种声音,以及作者委婉含蓄的表达自己内心声音的方式,尝试分析该组诗感发力量强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古诗十九首>把审视的焦点从外部世界转向人,从男性转向女性,着力塑造了思妇这一独特的审美形象.作者借助女性视角审视着女性丰富敏锐的内心情感世界,充分彰显了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同时也传达出自己孤独忧伤的人生体验与精神苦闷.<古诗十九首>作为拟女性写作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高潮,为日后文人拟女性写作的发展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魅力依赖于它那独特的节奏 ,这种节奏主要表现在重复和变化两方面。  相似文献   

19.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议的焦点。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身份及诗歌主题等方面分析,确认其作者为东汉桓、灵二帝时人物。同时从鸿都门学士的身份、地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古诗十九首》之其作者为鸿都门学士的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