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中央提出的又一重大举措。辽宁要构建区域经济三大板块,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和扩散功能。  相似文献   

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网络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景敏 《钦州学院学报》2010,25(3):27-29,70
通过构建综合物流枢纽中心、区域物流枢纽中心和城市物流枢纽中心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多功能网络系统,形成高效、有序的各种经济要素集聚扩散平台,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区域中心的功能与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教育区域中心的形成是其所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具有资源集聚、资源辐射、资源配置、协调发展的功能与多样化、网络状、分层次、动态性、开放式的组织特征。加强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一要通过非均衡发展来实现区域内的均衡发展,二要明确不同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各自的定位,三要关注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的分时性,四要注重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城市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时期高等教育资源的流动。文章通过对我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讨发现,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呈多中心结构分布,主要可分为国家高等教育中心、国家高等教育次中心、区域高等教育中心、省域高等教育中心和地方高等教育中心五个等级;在样本期内,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整体向西南、西北地区扩散,其中高等教育主体性资源主要向西南地区的省域及以上中心城市扩散,成果资源以华东地区为核心,向西南、西北地区的国家次中心城市扩散,品牌资源空间差异变化较小,路径依赖特征明显;此外,东北、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格局仍处于初级的中心城市极化阶段,要素的外溢效应不明显,一体化的高等教育资源集聚体系尚未形成,属于典型的"寡头型"集聚方式。  相似文献   

5.
伴随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心城市高校逐步具备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及文化传承四大办学功能,并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优势.面对区域经济社会转型的新趋势新要求,中心城市高校必须正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找到内涵建设的新方向,大胆创新,不断提升和完善其四大办学功能,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五邑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群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滇中城市群具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范围内集聚与扩散商品和各类生产要素功能、为国内外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提供全面而高效服务的功能、为市场服务的商品制造功能、全省和西南地区生产经营决策和企业战略策划中心的功能、技术和制度的创新功能、可以产生有力地带动全省和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的作用、联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枢纽作用、代表中国参与东南亚和南亚的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的作用,因此,建设与发展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群,是云南省二十一世纪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区域布局结构是衡量高职教育发展水平与质量的重要内容。我国高职院校区域布局结构的不均衡是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省域间高职数量差异较大,如高职院校数较多的省份主要是经济发达省份;区域间布局不均衡,如高职院校主要集聚于东中部;中心城市依然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聚集地;民办高职区域聚集更为明显,主要分布于中东部,或主要集聚在中心城市。鉴于此,高职院校各级主管部门应完善政策安排,发挥引导作用,区域高职院校应立足实际,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心城市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辐射源,对区域起着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采用了中心城市集聚能力指标体系对台州中心城市的集聚力进行测量,运用了区域经济学中的相关公式对台州中心城市辐射强度进行测算,分析了当前制约台州中心城市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加快台州中心城市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加快提升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发挥楚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将成为构建滇中特色大城市的重要举措。因此,研究增强楚雄市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加快提升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发挥楚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将成为构建滇中特色大城市的重要举措.因此,研究增强楚雄市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区域城镇化的集聚演进机制与其基本路径,以鲁东南地区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发现区域城镇化发端于综合优势和市场需求,经过单元集聚、中心集聚、群化集聚、集聚衰退,形成了"单元集聚—中心集聚—群化集聚"的区域城镇化路径,以及单元集聚、中心集聚或群化集聚的子区域城镇化路径。由此提出应建立政府、企业家、科技专家、社会组织的协同战线;完善政府评价与激励体系、区域优势评价体系;构建区域教育、培训、信息、服务、融资平台;培育区域产业区、制度创新实验区、风险投资实验区、官产学研联合实验区;深化户籍、土地、住房、保障制度改革,促进资源的区域流动。  相似文献   

12.
中心城市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具活力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和集聚地。促进合肥中心城市形成:尽快形成统一协调的跨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提高合肥对周边地区的产业辐射能力,充分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加快推进以合肥为中心的区域金融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区域中心城市,作为特定区域内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区际、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中心城市规模小、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会制约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弱化中心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增长极功能,增强中心城市带动能力,必须完善中心城市功能,扩大中心城市规模,提高中心城市要素聚散能力,促进层级城市网络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构建区域中心是21世纪初区域经济竞争的重点.在确立和巩固区域中心地位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对构建区域中心具有人才支持,知识创新、高科技传播与推广作用.在建立中心城市的过程中,高校在构建城市文化,形成城市精神,凸现区域文化特色,提升中心城市的文化品位等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因而在构建区域中心的过程中应该从战略发展的高度确立高等教育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城市集群的概念及其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发展唐山城市集群的必要性,列举了发展唐山城市集群具备的基础条件,探讨了加快唐山城市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区域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安徽省需要通过发展自身的中心城市来引领全省经济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然而,从政府合作的角度来看,安徽省内行政区之间依然存在恶性竞争关系。这需要通过强化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和推进其对资源由集聚向扩散的转变速度,改革对中心城市政府的考核指标,强化省级政府对投资的宏观环境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能力等措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全省经济实力,以全面参与长三角区域的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城市集群的概念及其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发展唐山城市集群的必要性,列举了发展唐山城市集群具备的基础条件,探讨了加快唐山城市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区域经济的中心,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以增长极和点轴网络理论为指导,通过建立合理的、层次分明的城镇网络体系,可提升各级城市功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来带动湖北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湖北在中部地区的崛起。  相似文献   

19.
将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党和国家在创建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对北京城市功能的新定位,是以全局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推动首都创新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的战略部署。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实质即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高校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生产、技术革新、知识传播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高校应强化基础研究功能,重视应用科学研究优势;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服务区域、行业的核心发展,为区域发展提供成果支持和智力支撑,突出特色和提升服务北京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中心是笔者创立的教育地理学的重要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的教育区域内,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教育活动的集聚地。教育中心具有体系、功能的完备性、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性、条件性和地位的中心性等重要特征,具有引导、传播、聚合、服务等功能。研究教育中心对区域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地理学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