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  相似文献   

2.
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人物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占有很大分量.蒙恬和李斯是秦王朝的大人物,二人虽同朝为官,相较之下,二人的家世背景、功劳过错、为人处世、脾气秉性却皆有不同.但恰恰是他们不同的性格和命运使他们先后走上了死亡的悲剧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古文字学的基础上,探讨“荆”“楚”二字的初义。“荆”的部族之义早于植物之义,和“楚”字并不同源。虽然两字都引申出了国号之义,但是却有着不同的演变轨迹,其作为国号的含义也由最初的不同而逐渐归一。  相似文献   

4.
作为女性美最高理想的海伦和西施,不过是各自民族集体想象的结果,而在男权中心思想主导的文化传统中,她们的悲剧命运不可避免。两人的“活”和“死”俱在一个“美”字,海伦因其美是非活不可,西施因其美却不得不死。两人极其相似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女性美在男权社会里的一般遭遇,而结局的不同则显示了文化差异对审美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第三回,宝黛初见,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各种词典中对"杜撰"的解释是: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但是"杜撰"这个词的词源却真的来自一  相似文献   

6.
在江西福建一带,人们称外婆为“阿婆”,我外婆的祖籍在江西,按当地的风俗,我就叫外婆“阿婆”。虽然这个叫法有点“土”,但却充满了亲切感。外公自然也就称作“公公”了。我自小生活在阿婆家,阿婆是新中国的知识女性,在北大毕业。我还很小,阿婆就为我念书,后来,又教我认字。记得第一次认字,阿婆拿着削尖了的铅笔在纸上写下“戴”二字,摸着我的头说,这就是我的名字,又在前面的“戴”字上轻轻画了个圈,笑道:“‘戴’就是你的姓呵。”然后,她写下了“阿婆”,说:“这个是‘阿婆’。”我立刻“聪明”起来了,小胖手点着纸上的“阿”字,得意地说:“…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人教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t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玟两个字.岂不两妙!”  相似文献   

8.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 ,是美的一个特定的类型。从生活与艺术中的实际出发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又分为三类 ,即新生力量的悲剧 ,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和“小人物”的悲剧。鲁迅笔下的“孔乙已”和法国作家莫泊桑笔下“于勒”就是这类悲剧性的下层社会的“小人物”。两个作家 ,生活在不同的国度 ,不同社会 ,不同时代 ,却刻画出两个很相似的艺术典型 ,写的都是普通人被毁灭的悲剧 ,给人以深沉的同情、哀痛、激情的强烈感受 ,产生了相同的悲剧效应。这种悲剧的审美价值 ,在于引起人们的震惊和深思。一、社会制度吞噬人 (相似的矛盾冲突 )恩格斯指…  相似文献   

9.
我们先看下面的两个例子:“此时情景愁于雨, 是处莺声苦却蝉”、“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第一例子中作者借两种不同的景“雨”“蝉”反衬其心境之“愁”与“苦”,即“愁于雨”,“苦却蝉”,观二句之意“于”、“却”二字却是互相通用的,言苦于蝉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以下与曹邺、曹唐诗歌用韵研究者不同的现点:“阮、月”与“旱,产、狝、薛、屑”均属山摄,而不是分属臻、山两摄;“昆仑”的“仑”应为魂部字,而不是谆部字;二曹用韵与《广韵》同用独用例不同的近体诗,不止四首;曹唐诗歌没有用江摄字,而曹邺却用了江摄字;二曹极少用耕韵字,他们的近体诗没有庚耕清同用的;曹唐的诗歌出现了东钟同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我国清代著名学者脂砚斋在评点《红楼梦》时,曾引用这么一节:书中第二十回写宝玉和黛玉正在说话,湘云走来笑道:“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么爱三四五’了。”对于这段描写,脂砚斋批道: “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羞花闭月,莺啼燕语,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如太真之肥,飞燕之瘦,西子之病,若施于别个则不美矣,今以咬舌二字加之湘云,是何大法手眼、敢用此二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许多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是由“说”“问”“道”等引出,其中很多对话是由“笑道”引出的。以《红楼梦》第七十回为例,谈论两种英译本中“笑道”译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提出了以下与曹邺,曹唐诗歌用韵研究不同的观点:“阮,月”与“旱,产,Xian,薛,屑”均属山摄,而不是分属臻,山两摄;“昆仑”与“仑”应为魂部字,而不是谆部字;二曹用韵与《广韵》同用独用例不同的近体诗,不止四首;曹唐诗歌没有用江摄字,而曹邺却用了江摄字,二曹极少用耕韵字,他们的近体诗没有庚耕清同用的,曹唐的诗歌出现了东钟同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练习六(两课时) 一、辨认形音相似的字。有的字加上偏旁成了另一个字,意思不同了,读音却相同或相似。二、辨认字的结构。有些字是左右结构,有些字是上下结构。三、辨别同音字。①头一句用“爬”,是匍匐着向前走;后一句用“趴”,是伏着卧倒不动。②头一  相似文献   

15.
次序 “笑”的出处 “笑”的背景 “笑”的含义 “笑”的性质门子……忙上前请安,笑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 ?”门子笑道:“老爷怎么把出身之地竟忘了 !老爷不记得当年葫芦庙里的事么 ?”雨村那里想的是他 ?便忙携手笑道:“原来还是故人。”雨村笑道:“你也算贫贱之交了;此系私室,但坐不妨。”雨村听说,便笑问门子道:“这样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 ?——你大约也深知这凶犯躲的方向了 ?”门子笑道:“不瞒老爷说,……”门子冷笑道:“这人还是老爷的大恩人呢 !他就是葫芦庙旁住的甄老爷的女儿,小名英莲的。”…  相似文献   

16.
1.课本中出现的“碳”与“炭”二字能否混用?答不能混用。“碳”与“炭”二字所表示的含义不同。“碳”字用来表示碳元素,而“炭”是指碳元素所形成的单质。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钙中含有碳元素,因此要用“碳”字,而木炭、焦炭、活性炭等是碳元素所组成的单质,因此要用“炭”字。2由同种元大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答不一定。因为有些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只一种,虽然它们组成的元素仅有一种,但各种单质的性质却不相同,因此,不能说成是一种物质。如金刚石和石墨混合而成的物质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却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单质…  相似文献   

17.
一、部首区别法对音同义不同的汉字,采用部首区分法效果较好。如:“蔽”与“避”,都有遮掩自己,使其不被发现的意思。但“蔽”字是草字头,表示用草等遮盖物,将其掩盖起来,不被发现。“避”字是走之底,需离开原地。才能不被发现。因此。“蔽”字一般用于“隐蔽”、“遮蔽”;而“避”字却只能组成“逃避”、“躲避”等。二、部件区别法对形近义不同的汉字,宜采用部件区别法: 如“哀”“(亩衣)”“衰”三字、只有中间“一”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宋江是《水浒传》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重要人物,其性格核心在于忠义二字,作者一方面极力赞颂他的“义”,另一方面又吹捧他的“忠”,使人物呈现出完全对立的特征。“义”使他倾向革命,不满现实;“忠”又使他瞻前顾后,优柔寡断。这种双重性格,不仅造成了宋江的个人悲剧,也造成了起义事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燕梦卿和李纨分别是我国古代世情小说《林兰香》和《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虽然二人在书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性格才情不同,但人生境遇却颇多相似之处。“镜里恩情更哪堪梦里功名”,她们的人生均以悲剧收场。然而由于二书作者的思想寄寓有别,使得两部作品表现出不同的思想风貌。  相似文献   

20.
“飞白”与“曲解”是两种积极的修辞格,但由于二者有相同之处,人们在认识上极易混淆,故有辨异的必要。请看下面六个例子:①(宝玉黛玉)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上来,只是‘爱’哥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