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兰洋 《教学与研究》2021,(10):47-55
马克思与斯密的关系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钥匙.在一定意义上,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的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打破"近斯密性",进而透视古典经济学之内在矛盾的过程.在《形态》中,马克思以一种接近斯密的方式明确论述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进程,形成了他思考资本主义起源和本质的第一个理论范式.而在《哲学的贫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逐步揭示了资本的形式结构化特征,最终摆脱了斯密的"商业化"理论的窠臼.必须看到,这一过程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从一般意义上的分工逻辑向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拓展,而是在马克思理解了资本主义的特殊性质之后所生成的真实的历史视域.只有在完成这一转换后,马克思才真正洞察到资本主义经济现实的"假象化"本质和古典经济学的目的 论特征.  相似文献   

2.
<正>邓小平同志在去年年初的重要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精辟论述.不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而且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管理二重性原理,进一步告诉人们.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也具有二重性.马克思对经济管理二重性的论述经济管理二重性原理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的.他认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中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都具有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3.
资产阶级实业家庭出生的恩格斯,其思想演变的轨迹呈现出不同于青年马克思在《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从哲学批判转为政治批判再转为社会批判的路径。作为这一时期理论固态化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十八世纪》,完整展现了青年恩格斯人学批判视阈下的经济学理论原相。两个文本在分析商业、工厂制度和科学技术等人与人关系利益化的方法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竞争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核心辐射作用。同时,恩格斯克服了国民经济学家的对立思维,进一步细化了对私有制规律的认识,揭示出资本主义运行中无法克服的经济悖论。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大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上实施了经济计划,以调节社会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这个现象的出现,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研究,得出科学的认识。下面,就资本主义经济计划的一些问题,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通过财政、货币金融和“经济计划化”等手段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这种干预和调节卓有成效 ,不但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 ,也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这种干预和调节 ,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经济运行机制是协调、操纵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调控机制。在纯粹的理论形态上,它有两种基本形式,即:通过计划的直接调控和通过市场的非集中调控。然而在现实经济体制中,二者总是在某种不同形式上结合起来。战后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奉行国家干预主义的经济政策,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节,国民经济中的计划化、集中化因素有所增长。这主要表现为:国有经济成份增加,国家经济职能扩大,国家收支占国民总产值的比重上升;私人经济决策权受到一定限制,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受到国家干预调节措施的纠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在新的考试大纲中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部分内容之一,在原考试大纲“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内容上作了适当补充,在结构安排和逻辑顺序上着重作了调整。一、新的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一)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基础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的二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在资产阶级实现统治职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国家作为一种有组织形式的暴力,“是一种经济力”。它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并通过控制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军队等物质力量,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深刻体会这一思想,有利于丰富对国家职能的认识,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民主政治建设以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创立了崭新的逻辑体系,这是由《资本论》所研究内容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资本论》写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运动规律是极其错综复杂的,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又被各种物的关系所掩盖。因此,摆在马克思面前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关系,认清资本主义经济机体的内在结构、运行机制和运动规律。列宁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中,即使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科技劳动是人类社会劳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科技劳动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科技劳动是生产性的劳动,是复杂劳动,在生产中能够创造较大的价值量。  相似文献   

11.
在现行的高级中学课本《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必修本一书的第三章第四节中有这样两句话 :“美国独立战争之后 ,存在着两种经济形式 ,即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这两种经济形式虽然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 ,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1〕很显然 ,这里的观点是把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性质定为资本主义经济 ,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些欠妥。尽管这种经济处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为主要潮流的时代 ,而且与之也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其性质不应该是简单的“资本主义经济”所能概定的。下面就此问题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以达抛…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经济中客观上是否存在着一条有计划发展的规律,这在我国经济学界有着长期争论,也是近几年经济体制改革中所讨论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薛英同志在《国民经济计划要以按比例发展规律为基础》(以下简称《基础》)一文中阐述了否定的意见。我认为该文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基础》一文否定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有计划发展规律的论据之一是:按比例发展是经济规律,而有计划发展只是它的一种表现形式,因而不是规律。在近几年的讨论中,有人对这一思想作过更明确的表述:过去对有计划发展规律的表述,讲的不过是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实现形式,把计划这个实现的形式和按比例发展规律这个内容合在一起,说成是‘有计划发  相似文献   

13.
战后,随着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的加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经济计划。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是制订经济计划最好的国家之一,它对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经济计划已成为日本国家政权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下面我从日本经济计划的制订、性质及特点、作用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名词简释     
趋同论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能互相融合,趋同为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这是荷兰社会民主党人、经济学家简·丁伯根在《共产主义经济与自由经济是样板趋同吗?》(1961)一书中最先阐述的。趋同一词在生物学中是表示不同物种由于适应相同的环境要求显示出近似的形式、功能。丁伯根借用此语,用以表示他认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面对相同的国际环境正在变得相似起来的观点。1965年,他与林耐曼、普朗克合作发表《东西方经济制度的趋同》一书,全面地阐述了趋同论。其主要内容有:(1)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争后,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走得更快、更深入,也更全面。 首先,在经济方面:中国新的经济形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受到了刺激急剧膨胀,对中国的侵略加剧。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观点认为,在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中,马克思只有计划经济的的设想,而对市场经济采取了彻底否定态度。这是一种严重的理论误解。从《资本论》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揭示始终结合对商品货币的分析这一点来看,我们认为,就研究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而论,马克思的研究仍然局限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界域。他所批判的并非市场经济本身,而是寄生于市场经济之上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他所否定的也并不是市场经济的活动,而是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合理所致的市场经济活动的无序化。因此,研究并领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有关商品货币运动的基本原理,并据以指导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①列宁指出,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是《资本论》的“基本思想”,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它对于我国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一、社会经济形态不是一个“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活的机体马克思不是抽象地一般地考察社会经济形态,而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作为《资本论》研究的主体。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考察,同资产阶级经济学不同。从作为资产阶级科学的古典学派,到当代垄断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由于他们的阶级偏见,总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看成是人类社会的永恒形式。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这种非历史主义的唯心史观,强调指出,他既不用玫瑰色来描绘资本家,也不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看成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观点认为,在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中,马克思只有计划经济的的设想,而对市场经济采取了彻底否定态度。这是一种严重的理论误解。从《资本论》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揭示始终结合对商品货币的分析这一点来看,我们认为。就研究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而论,马克思的研究仍然局限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界域。他所批判的并非市场经济本身,而是寄生于市场经济之上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他所否定的也并不是市场经济的活动,而是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合理所致的市场经济活动的无序化。因此,研究并领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有关商品货币运动的基本原理,并据以指导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所谓异化就是异己化,是指某一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分化出与自己敌对的东西这一特殊现象.在《资本论》一卷马克思仅仅在谈到资本积累时用了异化或劳动异化的概念.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基础和起点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正因为这样,在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还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之前,劳动者"他自己的劳动就同他相异化而为资本家所占有,并入资本中了,所以在过程中这种劳动不断物化在别人的产品中."(《马恩全集》23卷,626页)所以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工人  相似文献   

20.
甲午战争后,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走得更快、更深入,也更全面。首先,在经济方面:中国新的经济形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受到了刺激急剧膨胀,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伴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一些必要条件(市场和劳动力等)。另一方面,为了偿还对日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