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通过毕业生“双向选择”而不能被社会用人单位接纳认可的学生群体。我们的教育应该使每一个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因此,重视弱势群体,了解其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解决他们当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高等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弱势群体主要由城镇贫困人口、农民工等群体构成,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表现出弱势特征。弱势群体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合乎中国国情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应承担的责任,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基础,建立和完善针对弱势群体社会公平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贫困的农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以及城市中以失业者为主体的贫困人口。现行保护体制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应从扩大就业、保障基本生活、加强法制和工会建设等方面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弱势群体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而经济体制的转轨是其中重要的制度因素。经济体制制度变迁的路径、形成方式,对弱势群体的规模、程度有较大影响。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应通过健全、完善社会保险“三大”制度、社会救助制度、收入分配的调节制度等制度安排,来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心理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安全,还直接影响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调查显示,这一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社会公平问题是造成该群体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高校弱势群体:类型、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了高校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类型及其形成因素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因素,并就此提出了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社会弱势群体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和焦点.本文在分析社会弱势群体的内涵与特征、当前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政策在支持弱势群体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总的说来,当前我国的社会政策呈现出不平衡、补偿性、配套性、政治动员的特点,没有形成整合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政策体系,影响了社会政策的效果。基于此,分析了改进社会政策的方向,以对弱势群体给予更有效的支持,对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10.
关注我国的弱势群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立平 《教师博览》2002,(11):26-27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伴随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而出现了一个社会弱势群体。所谓“弱势”至少有三层含义。第一,他们的现实生活处在一种很不利的状况之中。从更现实的意义上来说,就是其物质生活的贫困状态。“弱势群体”这个概念与“贫困人口”是高度重叠的,弱势群体中的一些人,连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第二,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经过20年的改革,我国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个人的地位,个人从社会中能够得到的报酬,更多地要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竞争能力。而弱势群体在市场…  相似文献   

11.
谈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的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弱势群体问题日渐突现.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出现,给高等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影响,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研究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成因,通过研究找出解决高校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对策,从而激励和引导处于弱势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定位,建立自信,逐步从阴影中走出来,这对于高校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弱势群体社会保护中政府责任的理论求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弱势群体在其基本的群体特征上具有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敏感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弱势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极大的脆弱性;同时,也意味着弱势群体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或很难迅速摆脱自身的困境,解决自己的问题,因而就必然提出了政府在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过程中的责任问题,政府在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肩负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只有明确自身的责任,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逐步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保护问题,体现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化解政治风险,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对学生冷语相待、体罚、心罚学生、忽视学生的现象却又屡见不鲜,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使学生渐渐沦为了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师源性弱体的出现归根到底是师源性伤害行为引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此,教师应该:在反思中审视教育观念,在实践中提高自我素养,在互动中搭建沟通平台,在决策中巧用教育机智。  相似文献   

14.
弱势群体一般处于社会底层,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是弱势群体的特征,经济贫困是权利贫困的折射和反映,权利贫困是经济贫困的原因和根源。社会权利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质是维护公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是基于人权保护、人道主义原则,还是基于社会公正追求、社会和谐建设,弱势群体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有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社会弱势群体一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提升社会弱势群体的抗逆力,增强其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事关整个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和谐。传媒在社会弱势群体抗逆力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媒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报道,应当从以往的“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切实发挥传媒在构建社会弱势群体抗逆力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弱势群体的存在具有客观性、相对性和动态性,其生存状态极为恶劣,是社会安全与稳定的潜在危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管理主体的通力合作,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大力发展第三部门,发挥其扶助作用和组织依托功能;改变弱势心理,加强社会与弱者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对弱势群体教育补偿的重要性,论述了对弱势群体教育补偿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指出对弱势群体教育的补偿应从树立教育补偿理念,建立教育补偿制度,完善教育补偿体系,加强教育补偿力度等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问题明显增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平台、以社会为保障的三级网络体系,层层联系,形成互动,探讨体现时代特点、符合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途径,建立和完善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注重对弱势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弱势群体界定及其保护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首次提到“弱势群体”这一概念以来,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对弱势群体的法律界定和保护更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设性地提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界定,并对弱势群体保护之法理依据进行认真的分析,以利更好地维护我国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农村弱势群体面临的社会资本困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使我国面临着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所面临的社会资本困境却常常被人们忽视,存在于我国广大农村中的部分弱势群体,不但要以脆弱的神经来承受改革所带来的阵痛,而且还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社会资本困境。本文试图跳出经济学将社会弱势同构于经济贫困的传统思考模式,运用社会学中的社会资本理论,从社会关系网络、体制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等分析视角切入,对当前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所面临的社会资本困境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