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买菜时专挑沾泥的,怕有药水洗过;买瓜果时偏找青涩的,怕被染色剂染过,买米面时总找贵的——已经高利润了兴许会少含点添加剂?接踵而至的胃口伤害,让一些消费者终于不再相信市面上的任何食品。绿色之于我们,本应是底线,却变得奢侈。  相似文献   

2.
起初我以为提篮买菜是件挺容易的事儿,不就是货比三家,价格适中、挑最好的就行了,没想到现在这已是过时的理论了。绿豆芽又白又长又肥的,不能买,因为怕是用化肥泡出来的,只好寻觅那种“发育不良”型的豆芽;青菜肥大的叶子居然没有一个虫眼,不敢买,一定是打多了农药,倒是美滋滋地拎着找得到虫眼的青菜回家…… 看来,完美并不一定都是好事,有一些缺憾却让人感到真实。 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了我们的一些新闻媒体对英雄、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身体有病仍坚持工作,病危的亲属无暇探望,老人妻子儿女不能照顾,壮举前的豪情及默默无闻时的心甘情愿……似乎典型人物是毫无私心杂念,  相似文献   

3.
不缺糖时,夏天之前买糖不理性。但物质短缺之下,人们喜欢储备物品。尤其凭本限购时,人们会觉得供给有限,即使不需要也买。那是三十多年前,我在东北林区工作。有一天,当地商店的经理来找我说  相似文献   

4.
礼物     
过年过节送朋友啥礼物,这真是一道难题。送的轻了,拿不出手;送的重了,又怕给人家回礼造成为难。去商场买呗,怕没有新意;自己DIY吧,就自己这手艺……  相似文献   

5.
读者一旦“怕了井绳”。不再信宣传,不再买营销的账,难免殃及真正的好书。这似乎成了中国书业版“狼来了”的最新寓言。  相似文献   

6.
“让订党报的看党报,让没订党报的买党报看,让没订没买到党报的找党报看。”谈起湖北日报楚天名医大讲堂活动及报道的影响力时.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武汉百步亭社区领导兴奋地说。  相似文献   

7.
报刊上不断有"包二爷"的报道.女人成了大款,当了官,或握有一定的权力(比如掌管银行、信用社贷款之类),于是就找情人、养小秘、找面首,还有找"鸭子"的;也有大手大脚地买房子、买汽车,甚至给"娱乐费",让情人去嫖娼……女人腐败起来,与男人没啥两样,"包二爷"与"包二奶",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8.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遇这样的尴尬:不小心买了伪劣商品,却找不到索赔的依据;买的东西不舍用,却找不到购物发票享受保修待遇,因此建立家庭发票档案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贪大求全”恐怕是刚跨入新闻队伍者的通病,我也不例外。初写稿时,只要一提起笔,就洋洋干言,总觉得这是个典型,只写一个侧面,怕把典型给“糟踏”了,也怕上级党委和被采访者不满意。可稿子一到编辑部,不是不用,就是被删成“豆腐块”。这时,不从自身找原因,却埋怨编辑,觉得把那么多有用的材料统统给砍了,实在太可惜! 一次下部队采访时,我听说驻地一位农民,各方面都不错。一采访,材料可眞丰富:有他胆识超人,在刚出现“承包”时,就包了村办窑厂的材料;有他以厂长的魄力,经理的头脑,文明致富的材料;还有他帮助大家致富的材料。面对众多的材料,我如获至宝,认为抓到了一条大“活鱼”。于  相似文献   

10.
这两天,新记者证发到了手里,我们想到了一个问题:记者证代表着什么?听同事说起,一位记者早上上街买油条时,向摊主亮出了记者证,“我是××报的记者,先给我来两根油条!”令在场的很多人嗤之以鼻。我们也暗为这位老兄脸红———记者证用来买油条,真是给我们记者丢了脸、掉了价。但事儿越小,越能说明一个问题:在这种记者手里,记者证代表着一种牛气十足的感觉。兜里揣着它,脾气大了不少。还听同事说起,一位记者去商场买东西,同样亮出了记者证,要求商场免费“卖”给他一台空调。在遭到拒绝后,便以曝光相要挟,并扬言:“这么大个商场,找你点问题还…  相似文献   

11.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农村中女孩儿长到十六七岁.做父母的便得为女儿找婆家.到十八岁还找不到婆家.做母亲的便发愁了.怕的是嫁不出去.养老女丢人。故我的三个姐姐都在十六七岁,先后嫁了出去。  相似文献   

12.
<正>整理者言:与革命文献史料收藏家葛卫东先生电话联系采访时,他正在北京参加全国红色收藏交流会。他回沪后,约我在方浜中路249号见面。我按约定时间前往目的地,一位个头中等、身材敦实、长相憨厚的中年男子笑呵呵地迎上来,握住了我的手,用略带河南口音的普通话与我寒暄。他便是葛卫东。原来,他的工作室另在他处,怕我找不到地方,所以约在了城隍庙商业街见面。他带着我离开  相似文献   

13.
我现在的老婆就是结发夫妻,她没有读过书,叫陈凤英,人很好。几十年来,煮饭,帮我管小孩,连电话都不接,她觉得自己普通话讲不好,所以不接,怕人家会笑她。她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我帮她买的,家里的东西也都是我买的,她不会买东西。但是,我这个家现在所有财产都记在她的名下,我的控股公司也是她在当董事长。  相似文献   

14.
郭东升 《北京档案》2006,(11):28-29
一 党政文件出现在收藏品市场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档案报刊时不时有关于北京报国寺潘家园买卖档案的文章.不止于北京,这在全国怕都不少见,比如上海文庙市场.  相似文献   

15.
刘苏里270平米的家里,大凡有墙的地方,就有书架,他说房子不只是为住买的,更主要是为这四万多本书买的。他说:"小时候没书读,现在过去半辈子,当年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就像小时候饿过,长大了一定记得存粮食,我存那么多书,就是怕哪天再挨饿。"书店的气质  相似文献   

16.
诚信试验     
晓张 《新闻世界》2005,(3):52-53
一位研究经济学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他要找10个人,在10个地方做诚信试验:很简单,就是在不同的商店买10次东西,每一次买东西都付两次钱,看有多少人拒绝第二次付款。  相似文献   

17.
想为孩子准备一切,怕能力不足;什么都不做,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旦孩子跟上步伐,还会希望孩子跑得更快更好。这是很多妈妈的普遍心理。有些妈妈虽然很努力地对孩子进行了早期教育可事后才发现遗漏了那个时期某个最需要的部分,等孩子长大后追悔莫及。做好不早不晚的适期教育,怎么找那个基准呢?"为什么家庭教育指导书总是重复同一句话呢?"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妈妈们要做很多独立决策,却又时常拿不准于是只好求助于书本,但很多书只是忠  相似文献   

18.
按理说相对于其他媒体,广播受众的接受成本是最低的:看电视得先有台电视机;上网不仅要有电脑还要装宽带;而一年的订报费差不多能买台象模象样的收音机了。现在一台普通的收音机售价不过几十块钱,最简单的调频接收器甚至才十几块钱,这对于任何一个社会阶层的人来说都算不上是奢侈品。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作为电台的员工,我经常听人说因为找不到收音机而没法收听我们的节目,反而节目被电视直播之后人家会觉得更方便。这就是说,实际上现在找电视机比找收音机要容易得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过去我们盼记者来,现在我们怕记者来。”这是一位县里的通讯员最近说的话,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些通讯员为什么怕记者到他们单位或地区采访呢?这要从记者方面找原因。一些记者和通讯员争抢新闻,把通讯员的稿子据为己有,这类问题《新闻战线》杂志上已揭过不止一次了,尚未提到的还有下述一  相似文献   

20.
有位研究经济学的朋友,打电话跟我说,他要找10个人,在10个地方做诚信实验,问我能不能帮忙。我说可以,但不知道怎么做实验。朋友说很简单,就是在不同的商店买10次东西,每次买东西都付两次钱,看有多少人拒绝第二次付款,然后把结果告诉他就行了。当然,买东西的钱是朋友给的。我先走进一家服装店,给孩子买了一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