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建义 《记者摇篮》2004,(11):14-14
通讯写作的要求要比消息写作的要求高一些。因为通讯员不仅要准确地记述事实,还要有一定的描写、议论和抒情;通讯员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要有提炼主题、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特别是主题的提炼,对于通讯员来说,更显得重要,因为通讯的写作一般要求符合宣传的主旋律,并非发现人物或事情较为重大就可以写成通讯见报的。然而,从通讯员的来稿中,存在的问题较多:首先是主题确定太大,刻意要跟“形势”,不注意提炼自己所写的人物或事实的特色,模仿已经发表的大通讯结构的现象较多。其次是对于事实的描述主次不分、详略不当,喧宾夺主的情况也较多,这与通讯员缺乏新闻写作的功底有关。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通讯是目前常见的新闻报道文体,它立足现实,弘扬正气,针砭时弊,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讯不仅要准确地记录事实,还需要有一定的描写、议论和抒情,通讯要求把新闻写活、写详细、写出典型来。因此写通讯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要有提炼主题、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特别是主题的提炼,尤其显得重要。通讯的写作一般要求符合宣  相似文献   

3.
新闻写作要不要提炼主题?一般讲的新闻写作,主要包括消息和通讯。通讯写作必须提炼主题,这是没有争议的。消息写作是否也要提炼主题呢?我们认为,有少数消息,如简单地报道一种自然现象或一个社会动态,仅仅给读者提供一个新的信息,就无所谓提炼主题的问题。但就大多数消息来说,仍然需要通过提炼主题来说明某一问题,或宣传某一种思想,观点的,不可能都作“纯客观”的报道。新闻主题是从对客观事实、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过去有些人习惯于“主题先行”的办法,“坐在家里想点子,跑到下面找例子,关起门来写稿子”;或把事实当作“面团”任意搓捏,用来说明自己想要说明的问题,或  相似文献   

4.
一、填空(略) 二、问答 1、人物通讯应怎样确立主题? 答:人物通讯在确立主题时,要把握好以下四点:①要从全局的高度出发。人物通讯能否从全局出发,即从党和人民的需要出发,抓取和提炼出一个能够鲜明深刻地反映时代特征的主题,并从这个高度去表现典型人物的革命精神和思想风貌,来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或广大读者关心并迫切想要知道的问题,这是决定一篇作品优劣的关键所在。②要从主人公的实际出发,把握住最重要最关键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内容。就是提炼和确立主题时,把主人公最生动最突出的事迹展示出来。要想抓住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的人物语言,指的是新闻作品中引用的当事人或其他育关人说的话。一般说来,这种人物语言,一要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二要能说明一定道理。即是说,既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又要有助于突出新闻的主题。可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关于新闻真实性的讨论已经不少,但失实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根源,对其真谛缺乏深切的了解是原因之一。这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供参考。大家知道,每一则新闻所反映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夺物,都具有鲜明的客观性质,有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新闻的使命在于如何正确地认识它、说明它、反映它,以适应人们社会生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和说明都有一个主观反映客观的过程。从这一点来看,新闻作品也不例外。依据主客观一致的要求,任何一件新闻作品都要达到三个统一,即:①事实逻辑与辩证思维逻辑  相似文献   

7.
其二,材料的作用在于阐明报道主题。写新闻时,取舍材料或详略运用材料都要服从报道主题的需要,应以生动深刻地反映新闻事实为依据。所以,取材要体现报道主题,对新闻素材除了去伪存真之外,还必须进行去粗存精,不能“拾到篮子都当成菜”。有的老记者总结取材的体会曾说过:“新闻报道的主题既然是一篇稿件的灵魂,选材就一定要灵魂附体,即用主题统率材料,同时对材料的取舍和使用材料的详略又必须扣紧报道的主题。毛泽东同志谈到写文章时指出“把材料和观点割断,讲材料的时候没有观点,讲观点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陈力丹 《新闻传播》2004,(11):33-34
消息体裁的新闻,目的在于客观地报道发生的事实,一般不允许作者其中发议论、作价值判断,但是,有些新闻事件需要较多的解释,带有一定的社会宣传意义。那么,用通讯体裁写新闻就较为适宜,因为通讯的特点是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这四种基本的方式报告事实,写作起来相当灵活,还可以由作者发表意见。当然,通讯仍然要以报告事实为主,不然就无法与评论相区别了。正由于通讯体裁灵活,写好通讯其实比消息要困难。这种困难并非指写作本身,而是说把较为抽象的事件写活了很不容易,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通讯切入口。选得恰当,才便于讲道理。特别是事件通讯,必须要通过“人”来反映,围绕“人”做文章,通过人的活动、思想展现事实。因而,通讯一般地带有情感色彩,这也正是通讯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胡立德 《当代传播》2006,(4):99-100
电视记者运用镜头画面反映报道新闻事件时,镜头的目的性和合理性是必须注意的两个方面。镜头的目的性,一般包含两方面涵义:一是摄像记者和新闻编辑在报道新闻时,想要通过镜头内容来反映什么事实或说明什么主题;一是记者和编辑在拍摄或剪辑镜头时,对画面手段和技巧运用出于什么想法和意图。本文主要是从后一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工作通讯是报纸上常用的文体之一,它着重报道某一地区、某一单位在某项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经验,或反映实际工作中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从中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推动和指导实际工作。因此,工作通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笔者认为,要写好工作通讯,除了认真采访、精心提炼主题等等之外,还要有全局观念,善于从大处着眼来把握选题;文章要有一个合理的、内在的、符合描述对象本来面目的结构;要从小处落笔,选材上要兼顾可读性;语  相似文献   

11.
3.时代感强的语言有助于通讯主题显新意通讯的写作不仅要求作者迅速及时地反映当前发生的新事物,出现的新人物,以及伴随着新事物、新人物出现的新观念、新认识等等,还要求作者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突出时代精神,提炼出富有时代意义的主题。提炼主题,靠的是大量典型的事实,更取决于作者审时度势、对典型事实的认识,认识越深刻,越能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这种认识,是作者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指南,并在通讯中表露出来,有时体现在所记述的事实之中,有时则直接表现,使通讯的  相似文献   

12.
通讯主题在通讯作品中出现的方式和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式和形态,也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这应该是通讯写作的一个研究课题,对于通讯写作十分重要。1、暗藏一暗示:隐形主题在这类通讯作品中,通讯主题是暗藏在新闻事实之中的,它被作者暗示给读者。隐形主题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作品中没有概括主题的明显文字。这类通讯作品当然是有主题的,但是它的主题暗藏在对新闻事实的客观报道之中,作者并不用文字语言明白地表露出来。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之中。受作者选取事实的角度、组织材料的方法等写作技巧影响.在了解新闻事实的同…  相似文献   

13.
赵乃政 《新闻窗》2011,(5):54-54
好的新闻报道,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就是新闻的主题。新闻主题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是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它犹如一条红线,贯穿通篇。新闻报道有快、短、新、活的要求,但同时也有对"深"的要求。新闻之"深",就是要求文章要有深刻的主题,有鲜明而独到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巴山“玉米王”》是一篇人物通讯。它通过在海拔1100米的四川省宣汉县峰城乡犀牛村创造玉米高产奇迹的事实 ,来反映57岁的高级农艺师李焕然的先进事迹。人物通讯作为一种新闻报道体裁 ,其写作的基本方法 ,也应运用事实说话 ,即用人物本身的富有特色的具体事实来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征。《巴山“玉米王”》的写作特点正在于此。请看通讯回答人们为什么称李焕然为“巴山玉米王” ,李焕然为什么要在高山创玉米高产纪录、他是怎样创玉米高产纪录的等问题 ,几乎全用事实说话。它说 :李焕然“在海拔1100米的宣汉县峰城乡犀牛村…  相似文献   

15.
文学是用形象来说话,而新闻则要靠事实来说话。所谓用事实来说话,就是选择恰当的事实材料准确地表现主题。如果所选用的事实与主题之间相游离,而不是紧密联系,事实所说明的问题就会偏离主题所阐述的内容,形成“两张皮”的现象。那些与主题无关  相似文献   

16.
材料是创作的基础,是电视节目内容最主要的成分,是主题的载体。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材料,制作节目才能得心应手,主题才会得到充分的表现。在纪录片选取材料当中,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材料要围绕主题而展开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材料既是提炼主题的基础,又是表现主题的支柱,因此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来选材。材料为主题服务有三种情况:不同的材料表现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材料表现相同的主题,相同的材料表现不同的主题。这三种情况都说明材料对主题有一定的制约性。在选材时,一定要注意服从主题的需要,材料要能说明主题,主题要能统率材料。必须…  相似文献   

17.
张守田 《新闻界》2000,(5):50-50
主题是一篇稿件的灵魂和统帅,也就是作者通过新闻事实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或者说是新闻事实的主体和核心。主题好比项链的丝线,有了它,才能串起素材的宝珠;主题好比车轮的轴心,有了它,才能撑起事实的辐条。   这就是说,一篇新闻稿件,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主题是否正确,是否深刻。本文着重从新闻主题的“新、尖、小”入手,谈谈如何选择和提炼主题。   主题要“新”,富有导向性。新闻贵在“新”,到底什么样的主题才叫“新”呢 ?能够体现当今时代特征,符合当前报道精神的主题才叫“新”。唯有提…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国内外重大事件,重大思想性、政治性问题或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评议论述,以表明新闻机构的立场和态度,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诞生为标志,用事实说话,其鲜明的栏目特色为世人所关注。新闻评论节目既是各家电视台  相似文献   

19.
穆青同志写的人物常常给人以特别的感受,就好像“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某个人,突然出现在面前,有一种“就是他”的惊喜感。 这种效果,这种强烈的时代性与现实针对性的效果,固然与人物事迹本身有关,但是更重要的在于作者依据人物事迹材料所提炼出的主题。穆青同志人物通讯主题提炼的成功经验是什么?他的人物通讯的主题是怎样在充分地程度上适应时代的需要,传达出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呼唤? 以“三个洞悉”为前提 宏观把握人物的典型性 穆青同志在谈他的人物通讯写作经验时,提出“三个洞悉”的要求,用以作为认识和判断人物典型性的前提和依据。这“三个洞悉”是:  相似文献   

20.
任何文章都讲究详略、疏密。所谓详略,即详写与略写;疏密是指一定篇幅中所包含内容的多少。那么,在新闻和文章写作中到底哪些该详,哪些该略。何处该疏,何处该密呢?一、最能说明问题,能直接表现文章主题的材料宜详写,反之则略写。文章的轻重疏密,要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来定,凡同主题关系密切,最能反映主题、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要展开详写细写,密度要大;反之则略写,密度要小。通讯名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