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莫”是一个多性多义字。在古籍中用例最多,在语言学界分岐最大的要数作否定性无指代词的“莫”。  相似文献   

2.
“莫”字在文言文中,有时作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可译为“没有人“、“没有什么(东西、事情)”等,有时作否定副词,译为“不“、’不要”、’不能”等。到底在什么语境中作代词,什么语境中作副词,不少同学都是跟着感觉走。其实,如果巧借“不”字,也可化难为易。请看例子:  相似文献   

3.
赣语上高话的"莫"是个否定副词和语气副词,表达了"否定性意愿"的语法意义。"莫"字句因人称、否定对象等句法环境的不同,其语法意义、功能又可分为四类:否定性意愿"莫"字句;否定性警告"莫"字句;否定性评价"莫"字句;否定性估测"莫"字句。否定性意愿"莫"字句的主语一般是以第二人称为主;否定性估测"莫"字句的主语第一、第二、第三人称都可以充当。赣语上高话表祈使否定的"莫"字句是由全量否定代词发展而来,这反映了语言学的共性。  相似文献   

4.
从语法功能来看 ,“莫”是作主语和状语的。“莫”字后面出现“者”字词组的时候 ,“者”字词组便充当名词谓语 ,“莫”字作主语。“莫”作主语时 ,是代词 ;作状语时 ,是副词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汉语里,否定词“莫”字的词性是什么?我国语言学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莫”是指示代词,以马建忠为代表,时称“约指代字”;一种认为“莫”是否定副词,以周生亚为代表。此外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莫”既是指示代词(现一般称“无定代词”或“无指代词”),又是否定副词。但持这一看法的人,谁都没有明说把“莫”看作  相似文献   

6.
在古汉语中,“莫”字是表示否定意义的词,本文从词性研究的角度,论述了“莫”字在古汉语中作否定性元定指代词及否定副词的一些应用情况,阐明了“莫”字在不的句式中所具有的实际含义。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中无指代词“莫”和否定副词“莫”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字在文言文里出现的次数不少,用法也比较复杂。先秦时期,“莫”字大都用作否定性无指代词,偶尔也有用作否定副词或其他副词的。自汉代以后,“莫”字作为否定副词的现象逐渐普遍起来。这本来就为一般读者阅读文言文带来一定的困难。加之,当前古汉语研究中对“莫”字的具体词性和词义又解释不一,特别是对否定性无指代词“莫”和否定副词“莫”的词性及其词义的解释更为混乱。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虚词“或”和“莫”在一般大学教材中分别称为“肯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性无定代词”。它的性质很特殊,现代汉语中还没有同它性质相应的词。由于历时久远,这两个词在长期的语言发展中,语法性质和作用并非一成不变,或作代词、或作副词、或作连词、变化复杂,较难掌握,不少教科书中在具体分析例句时,往往辨析含混,甚或有错,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词的词性和作用作一番辨析。  相似文献   

9.
汉语史上,“莫”具有无定代词、否定副词、劝戒副词、语气副词四种词性,其演变过程大致上也依此顺序。“莫”继续语法化,变为构词成分,如北方话副词“莫非”中的“莫”。在“莫”的语法化过程中,主语的次类变换、句子结构的复杂化和句式、句子语气的变化诸方面是其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0.
动词能不能作主语、宾语,这个问题,过去语言学界是有争论的,意见一直没有统一。但大多数的语言学者,赞同“动词也可作主语、宾语”这一说法。杨荧郁同志在《小议“动词可作主语、宾语”》一文中(见《湖南教育》一九七九年第七期),提出:作主语的应当是名词、代词及其词组,要取消“动词也可以作主语、宾语”之类的概念。对此我提出以下不同意见与杨荧郁同志商榷。动词可不可以作主语?要弄清这个问题,请先看下列句子:干就是学习。跑已经来不及了.研究很重要。不吃是很高尚的。吃了是很卑鄙的。活着就要革  相似文献   

11.
“莫”字用法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中“莫”字的用法,基本上分作两大类:一是作无定代词,表示没有什么人(事物、处所)的意思;一是作否定副词,当表示一般性否定时,是“不”的意思;当表示禁止性否定时,是“不要”的意思。关于“莫”字的词性,语法学界对第二类没有争议,都承认是否定副词,对第一类却曾出现过不同看法。《马氏文通》将其归  相似文献   

12.
《商君书》的人称代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君书》中的人称代词的用法,分为三类,第一人称代词“吾”,“我”,“吾”做主语和定语,“我”做宾语和主语,第三人称代词“若”,用于关系非常亲密的人,作主语。第三人称代词其时还没有形成,复指代词“自”,“已”,“身”做前置宾语及主语,“身”做主语,“已”做主语,宾语或定语。  相似文献   

13.
代词“莫”与副词“莫”的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既有无定代词的用法,也有否定副词的用法。辨别“莫”的词性,总的方法是看“莫”字前面的名词性词语,如其外延很大,泛指许多事物,那么“莫”是无定代词;如果特指一人、一物、一地,那么“莫”是否定副词。这一方法还适用于一些有明显特征的句子:“莫如”、“莫若”中的“莫”,“莫……于……”句中的“莫”,“莫不”、“莫非”中的“莫”,宾语前置句中的“莫”都是无定代词;副词状语后面的“莫”,祈使句中的“莫”都是否定副词。  相似文献   

14.
代词"之""其"的共性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中的虚词“之”、“其”原本是指示代词 ,它们都指向一定的人、事、物。指示代词“之”、“其”的主要功能是作定语 ,“之”偶尔可作宾语。用泛指、特指来区分“之”、“其”的观点很难成立 ,传统用近指、远指区分“之”、“其”的说法更切合语言实际。指示代词“之”、“其”可以兼表第三人称。作为第三人称代词 ,“之”经常作宾语 ,“其”经常作定语。“其”字还可以作主谓词组 (或称“小句”)的主语 ,“其”不能作主语的说法应该否定。另外 ,“其”在秦汉之际也偶有作间接宾语的用例 ;“其”在《诗经》中用作词头的说法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正> 动词-ing形式的逻辑主语可以是名词属格或代词所有格,也可以是名词通格或代词宾格。那么,对这两种逻辑主语该如何选择呢? 一般说来,当这种结构作主语时,大多用名词属格和代词所有格作逻辑主语,当这种结构作宾语时,则多半用名词通格或代词宾格作逻辑主语,尤其在口语中更是如此,关于后者,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规则:  相似文献   

16.
汉语史上,"莫"具有名词、代词、副词三种词性。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莫"用作时间名词;在上古汉语中"莫"主要用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在中古汉语中"莫"用作副词的用例明显增多,而且根据其在句中的不同作用,又细分为否定副词、劝戒副词、表揣测性疑问的语气副词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莫”字辨     
《公输》里有这样一句:“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这个“莫”字当作何解?翻两本参考资料,见都解作“不”,“没有”。掩卷琢磨,似觉不妥。古文中的“莫”字,可作否定副词,相当于“勿”;亦可作否定性的无定代  相似文献   

18.
either,neither和both都很常见。现把它们的用法小结如下: 1.either either作为代词,指“两个人或物中的一个,两者之中任何一个”,可在句中作主语,也可以作宾语。作主语时,谓语动词应为单数形式。例如:  相似文献   

19.
“莫”由否定副词发展成为测度副词。许多语言中的事实都表明:否定性语素在语音上缺乏独立性.常需要其他词汇性成分的支持。因此,从整个否定词系统来看,“莫”发展为测度副词应是语言发展中个体特殊性的体现。“莫不”、“莫不是”与“莫非‘的形成过程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唐德甫同志在《“其必曰”中的“其”究竟如何解释》(见《语文知识》1992年第7期)一文中否定了“其必曰”中的“其”作人称代词“他们”的用法,认为应当是作副词“大概”“恐怕”讲。愚以为不然,特此商榷。一、唐文认为,古文中“其”不能作主语。诚然,在上古汉语中,“其”一般用来修饰限制名词或名词短语,作定语,极少有作主语的。但是,从魏晋开始,特别是唐宋以来,“其”作主语的情况屡见不鲜。我们可以随便举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