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晖”,能正确理解“泊、数重、游子、寸草心、三春晖”等词语。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会默写。3.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诗人思念家乡 ,热受母亲的真挚感情 ,培养审美情趣 ,丰富学生的情感。4 .通过本课学习 ,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 ,并提高鉴赏能力。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 ,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教学难点 :体会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教师 :CAI课件。学生 :查找有关诗人的资料和作品 ,带字典和词典。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心情。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了解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 认读“亦”、”妆”,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朗读感悟和诗句拓展,在展开想象和整合阅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相似文献   

4.
教学要求 :1.学习三首诗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中的感情。2 .能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3.能根据对诗的理解进行“二次创作”,也可作画 ,或命题作文与自命题作文。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一、学习《暮江吟》,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二、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 )三、能够背诵、默写这首诗。(教学难点 )四、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进行再创作 ,也可以根据诗意作画。(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1.板书 :“莫”。师 :你知道这个字有几种解释吗 ?小结学生发言 ,投影“莫”的意思 :  A.姓 :莫文蔚 ;B.表示…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庭螺潭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默写古诗。过程与方法目标:1.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孙霄 《福建教育》2008,(2):21-22
一、教学目标 认读“篙”、“棹”,理解诗句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音乐渲染,在展开想象和拓展阅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庭""螺""潭"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默写古诗。过程与方法目标:1.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七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用“已经”、“准备”造句。2 .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和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会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文中重点词句 ,了解蒲公英、苍耳和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课文 ,写好生字。教学准备 :设计、制作有关课件 ,收集实物苍耳 ;准备田字格黑板。了解学生已有的与课文中内容相关的知识情况。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识…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认识 15个生字 ,学会其中的 10个一类字 ,并能正确书写。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 ,从中体会做什么事不能光考虑自己的习惯 ,还要尊重别人的习惯。教学重点 :通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 ,并能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做什么事不能光考虑自己的习惯 ,还要尊重别人的习惯。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程序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一、播放课件 ,带领全班同学“乘坐小火车”通过闯关到森林里游玩。(一 )第一…  相似文献   

10.
【教例】  教学要求 :1 理解词语和诗句意思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2 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 ,发展求异思维能力。3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 ;感情朗读诗文 ;背诵全诗。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课前准备 :课件、电脑等。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1 揭示课题 ;简介作者。2 解题。用组词法、字理识字法理解“静”、“思”。“静”字 ,左边是“青” ,右边是“争”。没有一点争吵的声音就十分的“静”。“思”字 ,上面是“田” ,下面是“心”。古代的农民一门心思…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能背诵。2.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词人的生活情趣。3.初步了解李清照前期、后期诗词创作的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一个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美。3.感受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和诗句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化诗为画。【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诗句感受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和诗句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教学流程】一、西湖引入,理解诗题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材内容《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S版十二册第四单元《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二、教学目标(一)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二)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三)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二)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安排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 8个生字 ,1 2个生词。2 .能联系课文理解“众星拱月”、“瑰宝”、“精华”等词语的意思 ,能结合重点词语理解句意。3.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 ,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 3、4节。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段 (2— 4节 )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学生是很难体会到的 ,运用多媒体演示、朗读训练、讲解等方法再现圆明园景观 ,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激发学生情感。教学准备 :1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2 .收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过程 :…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教学目标1.能朗读,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古诗,培养对古诗的兴趣。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  相似文献   

16.
A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内容,了解诗歌的结构。2.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初步习得本诗对比与反复的表现手法,并尝试加以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发起对战争的憎恨及对和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诗歌第1~4节,体会诗句表现的情感。难点: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8单元《古诗二首》(二)中第一首古诗。教学目标1援学会"独""暗"两个生字,认读三个字(其中"数"、"为"是多音字)。书写正确、工整、规范。能写出自己喜欢的诗句。2援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大致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初步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尝试背诵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自由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教学重点:朗读与感悟课文,调动学生的体验,加深感悟,发挥想象,引发与文本的共鸣。教学难点: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设计理念: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进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诗句,并进行古诗背诵。2.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的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重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含义。3.初步了解文包诗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内涵,品读古诗意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文本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识字学词,读准课后生字的字音,了解词义,正确书写字词。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