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课程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没有问题就谈不上探究。纵观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无一例不是从问题开始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一问题开始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青霉菌菌落周围不长细菌开始的……”不能发现问题就淡不上创新。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2.
孙继先 《快乐阅读》2011,(14):126-127
从"课题入手、发现问题、自己质疑",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新课改"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是创新意识的重要表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求真理和创造的欲望,是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从各种材料中摄取创造性成分,获得从事创造活动的养料,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引导学生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让学生大胆质疑不善于发现问题,就无创新可言。我在教学《毛细现象》这一课时,引入课题后,我就让学生把布条、铁钉、胶片和纸条的一部分放进水中,观察它们是否都会产生毛细现象,并让他们说说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提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为什么水不会沿着铁钉上升?为什么水会沿着纸条上升?为什么水会沿着布条上升?为什么水不会沿着胶片上升?为什么有的材料水上升得较高?为什么有的材料水上升得较低?为什么有的材料水上  相似文献   

5.
“问题解决”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 ,这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探索、研究、反馈、应用全部教学过程 ,它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的有利契机。那么如何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 ,在发现问题中创新托尔斯泰说过 :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 ,那么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教育的灵魂。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诱导学生发现问题 ,在发现问题中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6.
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教学应当注重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不能仅仅提供前人思维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贵在于“问”,教师要引导学生敏锐地提出问题,系统地分析问题,灵活地探索解决向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寻问题、自提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的学习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  相似文献   

7.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知”是引导启发学生思维的前提,如果学生对未知的东西没有兴趣,那么即便面对“未知”,学生也难以积极思维。可见,要引导启发学生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如在进行《种子的萌发、休眠和寿命》一节教学时,可提出下列问题:农作物的种子为什么只有种在潮湿的土壤中才能长出幼苗?寒冷的冬季为什么不能进行播种?农民在播种前为什么要进行试种,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种子存放时间久了为什么不能发芽?这些问题联系了生产实际,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知与不知的矛盾是学生思维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展…  相似文献   

8.
毕秀梅 《新疆教育》2012,(8):106-106
“提出问题是创造发明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更要鼓励学生、促使学生发问。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提出问题,尤其是从低年级学生开始培养,积极探索如何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品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一、创设教学环境,培养创新意识1.引导学生勤于发现、勇于探究。课棠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生动的学习环境,打破学生的思维惯性和盲从心理,通过学生相对独立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探究问题、掌握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新意识。如学《蛇与庄稼》,我先在黑板上出示“蛇庄稼苜蓿田鼠”四个词,让大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关系;课文学完后,又让大家去探究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类似例子,并标明关系。同学们热情高涨,大家思考、讨论、争执甚至查找资料,举出了大量有关自然界生物链的例子,同时也提高了环保意识。2.引导学生善于提问、敢于质疑。这一点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引发其创造思维。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并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鼓励学生提出创见和异见,激励学生敢问、敢疑,以改善学生学习语文的品质,充分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如教《跳水》时,我就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同学们在思考之后纷纷提出:是谁跳水?为什么跳水?在哪里跳水?...  相似文献   

10.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离不开思考与质疑。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著名物理教育家韦斯夫说:“科学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公式、名词,科学是好奇,是不断发现新事物和不断询问‘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科学史上的每一个进步、每一项创造发明,都离不开问题与创新。而物理教学与21世纪的科学发展相关。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善于提问”的良好习惯,这不仅能提高学习成效,而且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1.
对小学生来说 ,创新教育不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创造人类尚未发现、创造的东西 ,而是相对他们原有的发展水平而言 ,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方法 ,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因此 ,对小学生实施创新教育 ,重点要放在创新意识的培养上 ,即培养学生“敢于”创新。1.在尊重和宽容中 ,保护学生创新的冲动儿童天生好奇 ,喜欢发问 ,他们具有发现问题的敏锐火花 ,但由于知识经验、思维能力有限 ,提出的问题可能很幼稚 ,或者说根本不像个“问题”。例如 :有的学生会问 ,老师为什么“+”为加号、“-”为减号吗 ?此时 ,老师的态度决定着…  相似文献   

12.
刘明基 《甘肃教育》2008,(24):54-54
问题意识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教师创新教学活动而言,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对学生创新学习而言,首要问题是养成问题意识。目前我国学生问题意识十分薄弱,且呈现出学生随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上升,其提出问题的欲望和次数反而下降的状态。如果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政治课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3.
创新精神是指人们愿不愿创新,敢不敢创新的欲望与倾向性,是创新能力品质的基础动力。教材中有许多创新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文章中的“扩点、疑点、异点、用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挖掘“扩点”,引发想象所谓“扩点”即教材中能够激发学生产生扩散性思维的兴奋点。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利用儿童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培养学生用一种新思维、新方法、新途径,超常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精神。如在教学《称象》一课时,挖掘文章“扩点”,提出问题:“你还有比曹冲更科学方便的称象方法吗?”学生的回答众说纷纭,有的说:“…  相似文献   

14.
张慧青 《现代教学》2010,(11):52-52
赵老师能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说明他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具有一定课堂教学应变能力的教师。类似于赵老师在这堂课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常常会遇到:几乎一模一样的题目,明明讲了很多遍,为什么还有很多学生出错?到底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这值得所有的教师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教学应当注重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不能仅仅提供前人思维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贵在于“问”,教师要引导学生敏锐地提出问题,系统地分析问题,灵活地探索解决向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寻问题、自提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的学习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合作教学、探究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有疑而问,由问导思,由思出新。敢想、会思、善问是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形成创新能力的核心。而思考的实质即是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学生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可能提出问题。时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包办一切,学生连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也没有,坐在教室里受“驱使”、“奴役”,谁还乐学?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问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挑战教师和书本这些所谓的权威。学生发问时,教师要乐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善于发现发问中的智慧火花,给予表扬与肯定,使学生感到问题的价值(也是学生自身价值的显现),进一步激励…  相似文献   

17.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立足中学数学实际,数学教师应当把传授基础知识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数学创新不可能像语文一样,中小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作文,属于自己的创作,但在数学上,中学生很难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那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如何开展?实施创新教育的切入点又在哪里呢?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不仅如此,学生在数学上还可以提出问题,善于提出新奇的问题,会做“学问”。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增强学生语文能力,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鼓励质疑。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有思考,才有发现和创造。学生的质疑是学生创造灵感的闪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加以正确引导.以此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促进主动学习。如在学习《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时,有一学生提问:“小红军为什么那么倔强?难道就没有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既保存自己的性命,又不会牺牲陈赓同志?”“问得好!”大伙就这个问题打开了话匣子:“是啊.他才十一、二岁呢!”“什么他们不能同甘共苦,同骑一匹马,同食一包青稞面?”“路边没有野草挖吗?我记得有篇描写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课文里提过……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议论纷纷。因此,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小到对课题、组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前后文探究文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激起学生求知欲。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学生没有问题,教师上课有什么价值?这值得我们反思。在"去问题化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只是教会了学生机械、被动、教条的回答有着标准答案的问题,与此同时,却让我们的孩子慢慢地失去了他们该有的问题意识与能力。有位科学家曾说过:"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万有引力就是从"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这一问题开始的。那么,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石。生本环境下,阅读教学突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教学中要敢于为学生的问题产生“留有空间”,要通过“示范提问”为学生的问题引发指路,要善于指导学生提高问题的质量,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