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五彩池》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精读课文。课文讲了“我”到四川省松潘县旅游时,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对五彩池进行了生动的描述,重点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以及池水显出神奇颜色的奥秘,使人读后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慨叹大自然的神奇。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先介绍小时侯向往的瑶池,然后说见到了像瑶池那样的五彩池,既交代了五彩池在哪里又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三、四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五彩池是什么样的以及五彩池呈现各种美丽色彩的原因;第五自然段是全文的结束语: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这是作者的赞叹,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开头呼应,意味深长,再一次突出五彩池的神奇、美丽。课文运用大量打比方的句子,描写生动形象,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没想到今年夏天去四川松潘旅游,在藏龙山上,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五彩池》  相似文献   

3.
人间瑶池美不胜收──《五彩池》一课教学建议东北师大附小特级教师崔培玉《五彩池》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作者以赞美的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我国四川松潘藏龙山上五彩池的神奇景观,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山河秀美的彩色画面。本文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 《五彩池》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精读课文.课文讲了"我"到四川省松潘县旅游时,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对五彩池进行了生动的描述,重点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以及池水显出神奇颜色的奥秘,使人读后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慨叹大自然的神奇.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   《五彩池》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精读课文.课文讲了“我“到四川省松潘县旅游时,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对五彩池进行了生动的描述,重点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以及池水显出神奇颜色的奥秘,使人读后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慨叹大自然的神奇.   ……  相似文献   

6.
游五彩池     
四川黄龙的五彩池可是大名鼎鼎哟!听人说,五彩池的水是有颜色的,红的、绿的、紫的、橙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就是《五彩池》,文章里告诉我,传说五彩池是仙人住的地方。我真想亲眼看看五彩池呀! 今年夏天,我的愿望实现了。听说要跟妈妈去黄龙旅游,我高兴极了,人还没有到黄龙,可我的心早已飞到了五彩池了。我们来到黄龙山下,导游说,黄龙山上有大大小小一百多个五彩池,最大最漂亮的五彩池在  相似文献   

7.
【教例】四年级《五彩池》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五彩池十分神奇?生:“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五彩池的神奇。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贴出涂好颜色的图案)神奇在哪?生:水池的形状非常多,各不相同。师:请你拿起桌上的彩色泡沫纸,在30秒内剪出一个你想象中的水池的形状,贴到黑板上。生:(各自动手剪,有的学生没有剪刀就用手撕)师:(手指着布满学生贴的水池图片的黑板)五彩池就在我…  相似文献   

8.
《五彩池》(第七册)第二、三、四自然段,作者细腻逼真地描绘了五彩池的形状、池水的颜色及形成的原因,向我们展示了那一片神奇而美丽的人间仙境,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这一片神奇的土地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描述感受五彩池的神奇,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导入课文 :小时候 ,我听奶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遥远的西方有座昆仑山 ,山上有个瑶池 ,池里的水有五种颜色 ,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 ,好看极了。多年来 ,我一直梦想着能去亲眼看一看那五彩的瑶池 ,没想到 ,今年夏天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我竟然看到像瑶池那样神奇的水池 ,这水池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五彩池”。(板书课题)〔设计意图 :成功的导入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 ,本课导入采用了讲故事的方法 ,目的是创设一种神奇的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  相似文献   

10.
《五彩池》(第七册)第二、三、四自然段,作者细腻逼真地描绘了五彩池的形状、池水的颜色及形成的原因。向我们展示了那一片神奇而美丽的人间仙境,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这一片神奇的土地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描述感受五彩池的神奇,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五彩池》这篇课文,生动地描写了四川省松潘藏龙山上五彩池美丽、神奇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 这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给课文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他们爱美的情感。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理解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指导学生理解重点段落,体会五彩池的形状美和  相似文献   

12.
王静 《甘肃教育》2011,(8):87-87
一、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合理选择导入方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导入环节,选择合理的导入方法,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学《五彩池》时,学习课文前,让学生先想象一下:为什么叫五彩池?五彩池在哪里?五彩池有哪几种颜色?为什么五彩池里的池水是五彩的呢?学生先想象,然后自读课文寻找答案,看看作者眼中的五彩池和自己想象中的五彩池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3.
《五彩池》教学谈□四川井研教研室雷翠容《五彩池》是九义教材小语课本新选的一篇写景状物的讲读课文。作者以优美的文笔,赞美的情感,描绘了四川松潘藏龙山上五彩池的神奇景致。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和审美教育以及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好教材。那么,在教学中怎样进...  相似文献   

14.
《五彩池》(第七册)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景象”。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对五彩池的数量、形状、颜色及形成原因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  相似文献   

15.
《五彩池》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作者以细致的观察和奇妙的想象,把五彩池描写得异常美丽神奇。五彩池的形状美、颜色美,给人以美的感受;水本无色而五彩池水却五颜六色,又使人生发探秘的欲望。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读中悟美,在议中探秘。具体教学步骤设计如下: 一、理清文路,感受结构美 第一步,从课题入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可这样引导,读完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把学生带到课后思考和练习1的第(1)(2)两小题上去:五彩池在哪里?水池是什么样子?池水有哪些颜色?池水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颜色?然后围绕以上四个问题认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有关段落,划出有关句子。  相似文献   

16.
《五彩池》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新编课文。这篇课文用词贴切,比喻准确,语句优美,过渡自然,生动地描述了五彩池极富神奇色彩的景色,是一篇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思想情感的文章。因此,在《五彩池》的教学中,应把着眼点放在语言训练与审美教育有机结合的训练上。  相似文献   

17.
小学四年级时 ,学过一篇课文《五彩池》 ,这篇课文 ,把五彩池的水描写得那么美 ,那么神秘。读了这篇课文后 ,我对《五彩池》充满了憧憬 ,经常想 :如果哪一天我能看到五彩池 ,用手玩一玩五彩水 ,那该多好啊 !没想到今年暑假去四川九寨沟旅游 ,在岷山山脉中 ,我真的看到了像课文中那样神奇的五彩池。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 ,我和妈妈随旅行团乘汽车来到了九寨沟。走进九寨沟 ,一路上大大小小 ,五颜六色的湖泊呈现在我们眼前 ,我们好像进入了一个神奇的水晶宫一般 ,美丽的湖泊 ,美丽的瀑布 ,美丽的花草 ,美丽的青山。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仙境 ,那…  相似文献   

18.
蒋岭 《辽宁教育》2000,(8):63-64
[教学说明] 《五彩池》一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喻句,对五彩池的数量、形状、颜色及形成原因进行了生动有趣的描写,字里行间表露出作者对五彩池的喜爱和赞美。作者通过对五彩池的仔细观察、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语言,将五彩池色彩纷呈的美丽景象展现在人们眼前。设计教学时,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读书时间、  相似文献   

19.
神奇的九寨     
【原文】“噢——神奇的九寨,噢——人间的天堂。”早在《神奇的九寨》优美的乐曲中就领略了九寨的神韵,今天在这青山绿水间,以零距离的视角来发现九寨的神奇,有一种清新与升华的感觉。漫步在犀牛海边,水天一色可谓奇景。天,湛蓝如一块毫无瑕疵的蓝宝石;水,碧蓝澄澈,就好像是陆地上的“天”,似乎只有从那几朵变幻莫测的云儿与微风在水面拂起的淡淡涟漪中才可辨认出来。静坐五彩池旁,大自然又给我展示了它令人称奇的一面。它用神奇的颜料,让水展现出五色,那颜色自然地渲染开来,融合成多种奇妙颜色,阳光射在池面,那颜色也有了光亮,但捧起一捧…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 《五彩池》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色彩”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到四川松潘旅游时.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把五彩池描写得生动形象,多姿多彩.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表达了“我”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