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茂荣 《考试周刊》2013,(99):62-62
情境作文教学以观察情境为基础.以激发情趣为核心,注重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此学生才能够从自身挖掘出真情实感,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近年来.小学作文教学面临严峻考验,教师作文教学的盲目和随意、教学方法的呆板与散漫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接触面窄,对写作文的抵触情绪等都加大了写作文的难度。如何引导小学生观察生活,创设写作情境,激活学生的写作情感,是小学情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张淼凤 《成才之路》2010,(14):38-3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科学创设情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千方百计激发小学生写作的兴趣,引导他们写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这段话为教师如何指导好低年级学生学写作文指明了方向。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在写话教学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误导,教师只重视学生的读写训练.往往循环着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只重视了学生应试分数的高低。对语文情境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引起充分的认识,对读、写、听说之间的密切关系和互相促进没有下功夫去钻研,对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做得相当被动.对学生综合语文能力。较高的语文素质培训不够。笔者从实践中认识到,语文情境教学可以克服上述弊端,收到较好的效果。因为语文情境教学就是由教师创设的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易于激发情感的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感受动情、乐读、乐写、乐听、乐说。  相似文献   

4.
教师应善于在作文中创设情境.具体生动的情景,可以拓宽学生表达的空间,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切感,使学生如临其境,如听其声,在暗示、移情等心理的作用下领悟体验,触景生情,最终情动辞发,一吐为快,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情境作文教学即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情感激发为核心,注重改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策略一:贴近生活,学会观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为了给作文提供真实的材料,我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人与事。学生作文时,教师可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及适当的评奖,以唤起他们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个性化文章。例如,写《我的妈妈》,为防止学生出现生搬硬套、千  相似文献   

6.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从细节中感受亲情,并能学写一个生动的生活细节来表现至爱亲情。2、领会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真谛,并能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课前准备:印发《牵着妈妈过马路》一文,布置阅读思考,初步感悟细节描写中的真情。  相似文献   

7.
护蛋趣闻     
1.通过讨论交流、小记者采访等形式创设情境,把护蛋行动中感受最深、最有趣的片断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2.尝试各种体裁的写作,并从不同的角度捕捉写作素材。3.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亲身感受,抒发真实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写怍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一直是个难题,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写不好作文。为此我们教师做了一些尝试和实践,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爱上写作,学会写作。  相似文献   

9.
课堂作文教学要重视情境的创设,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语言诱导,激发兴趣,化抽象为形象创设作文情境;置换角色,移花接木,创设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情境;实景催化,强化观察,通过对生活的实际感悟丰富作文的情境;图音文交互,“三多”展示,利用多媒体创设作文情境.唯其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以往在指导学生写想像性的作文时,我总是创设想像的情境或给一个想像的触发点(如“二十年后的我”、“克隆自己”、续写、故事新编等),训练学生将想到的合理组合,写成一篇习作。可一次想像作文的指导改变了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怕写、厌写作文。原因有三:一是学生对作文的内容感到陌生、没兴趣;二是无话可写;三是有了素材无从下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本次习作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写真实的前提下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主观感受、主观体验。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2.引导学生在写真实的前提下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主观感受、主观体验。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激发习作兴趣1.播放音乐风光片(春天)。(教师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习作…  相似文献   

12.
徐敏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4):131-132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施快乐作文教学法,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由怕写作文逐步变为乐写作文,且有话可写,写得有个性、有新意;要鼓励和指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让学生逐步学会修改作文,提高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3.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任何作文提笔之前,都有其前提和根基,这就是创作情境。而对小学生来说,在他们动笔之前,充分创设写作情境,就显得格外重要。一、创设作文情境激发表达愿望1.记实作文。听过闫玉良老师的《妈妈的爱》一课,教师出示一句话:"每当我写到母亲,我的笔就跪着行走。"和学生共同体味哪个字用的好?我们都知道是:跪。于是解释、体会、  相似文献   

14.
黄惠宗 《学周刊C版》2011,(2):127-128
现在很多学生提笔写作文的时候总是觉得无话可说,只能说些假话、空话、套话敷衍了事,使得所写之文空洞无物,毫无情趣可言.读之如同嚼蜡。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心中没有“生活”.没有可写的素材储备。作文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生活中培养真情实感.写出富有生活韵味的作文。此外。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作文评改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情境中.以生活实际检验作文质量。教师还应使用生活化的语言书写评语.拉近与学生相互交流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学生往往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感到茫然而无头绪,觉得作文课枯燥乏味,无话可说,更不要谈写出真情实感了。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在作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必须让学生多读、多说、多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现在的学生 对写作兴趣索然,视作文为畏途,“谈作文而色变”。写作文时 常常冥思苦想,落笔千斤,写出的作文空洞无物,枯燥无味,甚 至有的语不成句。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写作文呢?如何才能 让学生把写作文当成一种表达内心感受的一种方式’乐于表达 呢?我认为关键是要在一年级激发学生的说话、写话兴趣’乐 于“吾手写吾心”。根据低年级孩子爱好绘画的年龄特点’我们 把绘画与写话进行融合,把“采蜜集”变形成“绘画日记”。从而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真正做到“我 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调动他们的感官去捕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我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努力尝试情境作文教学法。通过合理科学的创设写作情境,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写出文笔流畅、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上的一节作文指导观摩课——话题作文“自信”的教学设计.来谈一谈情境作文教学法最常见的四步骤。  相似文献   

18.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副对联:苦做,苦等,苦愁,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干肠.横批是:写不出来.从这幅对联我们就可以想像到作文对学生有多难,也就怪不得长期以来,学生作文假、大、空现象严重,情不真,意不切了.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笔者认为要写出这样的文章重在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即想写、会写、有内容可写,让学生真正做到"我笔写我心,我笔抒我情".  相似文献   

19.
赵丽琼 《成才之路》2009,(11):20-21
作文。是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真实的、独特的感受。写出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地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写实事、说真话、诉真情。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让学生想写、爱写、会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我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一、教师要创设有新意的情境,激发学生乐说想写的兴趣小学生处于儿童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对周围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认识、感受、感动和重新认识,他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生活着,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快乐与哀愁、憧憬和企盼,他们的内心感受是生动的、丰富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在于引导、调动、激发、指导学生乐于把自己的认识和感受通过口头、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工具,在写作过程中丰富情感。教师可通过谈话、范例、课件辅助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为学生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