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不论说者有意或无意,不同的听者都会有不同的推理及解读,可能会产生有意误解和无意误解。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核心,本文旨在运用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出发,阐释"听者有心"的有意误解和无意误解的认知语用推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理解"与"误解"是诠释活动中的重要问题.现代西方诠释学围绕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关系形成了三种不同向度的诠释学: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作者中心论主张"理解"就是对作者原意的正确把握,"误解"则相反 读者中心论认为"理解"是意义的创生和构造此在的过程,"误解"的消极因素在这里完全被抹煞了 文本中心论则克服了以上二者在作者和读者两方各执一词的极端片面性,强化文本在理解中的中心地位,把作者和读者很好的协调起来.  相似文献   

3.
"博士后"的意义相对单一,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两种误解:把"博士后"当成学位;把"博士后"理解成"博士的妻子"。前者为常识性的差错,后者是由于不了解繁简字、历时观念缺失造成的误解。"博士后"是一个通用称谓的名词,句法功能多样。既可用于"博士后+专名"的一般语序,也可用于"专名+博士后"表尊敬的特殊语序。  相似文献   

4.
历史向来被认为是一门"老大难"的学科,甚至可称为"少(收益少)"、"慢(见效慢)""、差(不实用)"、"废(忘得快)"的学科。在学生看来,历史知识除"死记硬背"外别无他法,其实这是对历史学习的一种误解,这种误解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历史。事实上,责任并不全在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素质,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5.
现在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很多人将"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混用,或者将"以人为本"的"人"误解为政治概念"人民"。文章从"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的原初涵义出发分析了它们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帮助我们在工作中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在萨特存在主义学说中,关于"自由与责任"的关系问题,对于当今的社会而言,它的现实意义越来越突显出来。但是,从国内学者发表的文章来看,对二者关系的误解颇多。因此,对这些文章的观点加以梳理和辨析,并消除误解,也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谎言"广告,就是指宣传内容使受众引起误解或混淆的广告,一方面是指商家宣传的产品与售出的产品有严重质量或服务不符的;另一方面就是指使消费者产生错误判断进而进行购买消费的行为。这类广告的内容往往夸大不符合事实,意思模糊,令人误解。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的讲析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方法,然而由于对新课改的误读误解,一度弄得教师谈"讲"色变。"讲"与不"讲"似乎成为"改"与不"改"的分界线。曾产生过积极作用的讲析受到尖锐批评与抨击,被认为是"填鸭式"教学的元凶,是造成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9.
缺乏学生自主性的课程教学范式误解了"基础"课的"价值观教育"课程特质,这是当前"基础"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教"与"学"彼此脱节问题的根源。为了建构一种学生充分参与的教学过程,我们在课程观和教学方法上必须转向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课程范式。  相似文献   

10.
从字形演变角度看《说文解字》对"临"本义存在误解,后世"临时"的语义由"面对某事的时候"之意所衍生。"临时性"组合与"临时性"结构所代表事件或动作在"正式性"、"偶发性"、"持续性"三个方面存在区别,临时性组合具有四种组合义。"临时性语族"流行的深层原因在于公众维权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11.
《寻根"腊罗巴:昌宁彝族民俗文化考察"》一书以梳理昌宁县彝族"腊罗巴"民俗文化的源流脉络,突出保山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以翔实的内容,丰富的史料、流畅的文笔、生动的形象,向读者展示了昌宁彝族"腊罗巴"源远流长的历史、古朴而又独具地方特色的丰富民俗文化;从立足西南边疆地区彝族民俗文化,突出地域特色;资料详实,系统性强;视角新颖,综合多学科研究方法;分析细致,论说精当;行文简洁流畅,通俗易懂等五个方面谈谈拜读该书后的一些心得,以待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2.
编辑改稿是对稿件进一步优化的过程,需从文稿内在的思想价值和外在的语言表达上进行全面把握;编辑改稿的最佳境界不仅是要“改对”,还应该“改好”,使其思想内涵得以升华;要走出观念误区和行为误区,避免“漏过错误”和“改正为误”;要坚守“改必有据”的原则,明确编辑的权限、责任和义务,对作者、读者、社会和历史负责。  相似文献   

13.
“美辞学”说有其深厚的历史传统。孔子提出了“情欲信,辞欲巧”,从传播的效果要求语言应具有文采。“美辞学”说的提法曾使人产生误解,认为修辞只追求语言形式的美而不论内容的真和善,从而使修辞实践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但事实上修辞学所研究的“美”不仅仅指形式美,它还含有“真”、“善”等义。“美辞学”说对语言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白马人”?这是一个为许多人所忽视,然而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应当说是认识“白马人”民俗文化的前提,也是开展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保护和研究的理论依据。“白马人”就是一个自周秦以来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即白马语、共同地域即西汉水流域至白水江流域甘川居住地、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音乐、舞蹈、宗教崇拜、丧葬、婚俗等文化、生理和心理素质特别而又稳定的共同体。“白马人”已经具备现代民族学意义上的民族特点。对“白马人”概念进行考察、辨析,有利于提高人们对“白马人”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综合朝鲜语”课程作为朝鲜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一直是朝鲜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俗语教学也日益受到更多教育者的关注和认可.通过对延世大学语学堂编撰的《延世韩国语教程》中出现的俗语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索提高俗语教学质量的途径以及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形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礼县"说春"词,是一种独特的陇南民歌。内容主要有传播节气农时知识,祝福来年万事如意,宣扬孝道、和善、勤劳节俭等思想,反映当地民风民俗,倾诉"春官"苦辛,赞美展望富足美好生活等。采用韵文形式,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八言;多用《诗经》"赋"法,善于铺陈叙事;夸张运用灵活生动;语言平实质朴,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7.
莫友芝《影山词》中对清代贵州的民俗文化多有描写,比如节日民俗中的除夕、元宵、七夕,物质生活民俗中的饮食、服饰,物质生产民俗中的养蚕,信仰民俗中的占卜等。  相似文献   

18.
此文为发表于《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古诗文教学中几个常见问题的探讨》一文的续篇。由于历史和语言环境变迁等原因,中学乃至大学青年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常常对一些字词、典故等在解读上出现失误或错漏。本文列举"空穴来风"、"灯火阑珊"、"枉用三尺"、"刑不上大夫"等四事,逐一分析,以求正解。  相似文献   

19.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经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进入北魏音乐机关,成为祭祀、享宴、郊庙音乐的一部分,其歌辞为华语系统,部分继续在民间流传,其歌辞仍为鲜卑语。而华化的这部分歌曲通过战争、外交、民间等各种方式流传到南方。在华胡音乐文化交流渗透中,“北狄乐”不断地被汉化,到唐代,其自身的鲜卓语系统已完全消融于汉语的音乐文化系统中。“北狄乐”入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华乐,进入华乐系统后,“北狄乐”的性质改变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陇中民众利用鹞子和麻雀之间的天敌关系,人工驯化鹞子用来驱赶和捕捉麻雀,保护糜谷等秋季庄稼免受麻雀糟蹋,这种生产民俗在当地称为"放鹞子"。20世纪80年代前,"放鹞子"这种生产民俗陇中农村普遍存在。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工农业迅速发展,"放鹞子"这种生产民俗在陇中逐渐消失,但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将动物食物链中天敌关系合理运用于生产实际仍具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