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动态集装箱     
《出版参考》2007,(6X):38-41
西方如何看待中国文学“走出去”难题;法国书商面临困境;为什么英国的图书俱乐部难加入;英国调查公司看好图书的未来;苏格兰国民党新政府会有益出版界;兰登书屋创办Tesco图书俱乐部;W.H.史密斯书店停止养老金计划;[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创建于1951年的《中国文学》杂志是新中国第一份外译官方刊物,承担着向西方译介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塑造正面中国形象的任务。50年间,《中国文学》在帮助西方了解中国、引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先驱与向导。文章以《中国文学》杂志的出版与传播为例,阐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办刊经验,剖析其停刊原因,以期为当下出版社“走出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3.
陈平 《出版广角》2016,(14):87-89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一书以译介学为理论支撑,借鉴新近传播学理论,并结合莫言的英译作品加以论证,探索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葛浩文式译介模式.本文借此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出版中“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五个维度进行再思考,以期拓展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出版途径.  相似文献   

4.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07,(9X):7-7
“成功学”图书畅销暴露时代病;“走出去”,究竟该怎么“走”?“90后”作家需要包容和鞭策;10年译20余本哲学名著“翻译狂人”被指糟蹋名著;版权输出太被动?中国文学出国门急需优秀经纪人;恐怖小说迅猛发展专家称不可沉迷。  相似文献   

5.
湖南有“文学湘军”、“电视湘军”之称.近年来,湖南广电通过影视交流、内容输出、频道落地、演艺活动与合作办台等方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走出去”的新路子。“主体变企业.内容变产品”.将成为未来广电行业海外拓展、文化“走出去”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家“走出去”作为文化“走出去”工程的重要一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在亚非拉国家取得明显的效果.文章从文学图书的海外推广入手,总结了中国作家群的“走出去”工作,从打造世界性作品、制定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及拓展推广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并从拓展业务、开拓渠道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作家“走出去”对中国出版业走向世界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学的“外传”和“输出”常常伴随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400余年来,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路始终步履维艰.本文简要梳理自16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海外译介的历史发展轨迹,力图摆脱单纯解析纯文学因子所导致的肤浅和误解,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下,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获得历史的一些智慧和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以译介学理论为理论支撑,以《三体》《兄弟》等当代中国文学英译作品的海外出版发行为例,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五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学如何成功“走出去”,实现中国文学在西方强势文化中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贺亚玲 《出版广角》2016,(13):58-59
在全球掀起“中国热”的当下,中国当代文学的“走出去”仍旧处于困窘之境。文章以成功走出国门的科幻文学《三体》为例,从作品的世界性题材、译者的选择、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出发,探讨其走出国门的途径,以期获得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毕冉 《出版广角》2016,(7):41-43
莫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的主要翻译者——葛浩文功不可没.葛浩文作为翻译者的成功典范,为中国文学在翻译领域“走出去”提供了一个研究契机.毋庸置疑,对其成功经验的细察,将加深我们对中国文学“走出去”之翻译策略与方法的再度思考与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1.
《全国新书目》2023,(3):24-25
<正>2月25日,“奔流与交融的文学长河——中国原创文学‘走出去’沙龙”在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主场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举行。会上,译林出版社(以下简称“译林社”)总编辑袁楠分享了译林社原创文学“走出去”的整体情况。译林社作为国内文学出版的重要力量,构筑起了原创文学出版与外国文学出版交相辉映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2.
宋艳 《出版广角》2016,(4):21-23
近年来,由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积极姿态与越来越多精品力作的不断涌现,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对于中国出版物在海外市场的表现,笔者有幸与西方数位领域内专家、学者进行了对话,其中不乏对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观察有独到之处,整理成文,供业界同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提到:文化“走出去”的过程应该和风细雨,不能像对待经济那样对待文学的输出。对打动人们内心世界的文学作品,在“走出去”过程中切勿急于求成,应该符合其特有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提到:文化“走出去”的过程应该和风细雨,不能像对待经济那样对待文学的输出。对打动人们内心世界的文学作品,在“走出去”过程中切勿急于求成,应该符合其特有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中国出版企业的“走出去”海外收购已经进入新常态.买方应深刻理解标的物的构成,对标的物进行战略与财务数据相结合的分析,才能得出恰当的估值与报价.收购完成后,在安全监控的前提下,采取本土化经营是较为有效的跨国管理方式,本土化经营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海内外运营一体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之一.中国出版“走出去”就是中国创意的“走出去”,唯有切实提升专业化水准,中国创意才能跨越东西方的差异,真正进入西方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中国出版行业走出去的热潮,为了给中国出版企业提供走出去的相关信息和支持,英国伦敦投资局会同英国贸易投资总署、英国Vantis会计师事务所,于5月22日在伦敦投资局北京代表处共同举办了“中国出版业赴伦敦投资”专题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出版参考杂志社具体承办。  相似文献   

17.
马会峰 《出版广角》2019,(15):33-35
中国文学"走出去"实质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更重要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因此,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道路上,国家主管部门、出版企业和知名作家应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  相似文献   

18.
译者在"中国文学走出去"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文学走出去"战略需要能够适应当前形势的优秀译者,优秀汉学家译者更是现阶段该战略所选择的译者类型。合适的翻译人才培养机制与培养策略在"中国文学走出去"战略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学图书走出去,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早几年,记得有位出版社资深老总曾经说过,中国的图书走出去,原创文学作品是最难的。因为文化的差异,特别是经济的悬殊,文学作品很难引起西方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出版走出去要建立创作意识、翻译意识与出版传播意识之间的联动机制。成功推进文学出版走出去,出版集团应与作者、译者及海外出版机构紧密合作,将文学作品的创作、翻译与出版传播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并努力建构其联动机制,从而促进中国文学翻译作品的海外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