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孩子的认知,是从他接触到的第一个人开始;而一个孩子生命的打开,是从他阅读到的第一本书开始。他每天都在长大,每天都在朝前走,一直走向外面的世界。他读的书,文字在渐渐增加,图画在渐渐减少,故事渐渐由浅变深。可是最初的那个人、那本书,已经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在他的呼吸和生命里。  相似文献   

2.
一个孩子的认知,是从他接触到的第一个人开始;而一个孩子生命的打开,是从他阅读到的第一本书开始。他每天都在长大,每天都在朝前走,一直走向外面的世界。他读的书,文字在渐渐增加,图画在渐渐减少,故事渐渐由浅变深。可是最初的那个人、那本书,已经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在他的呼吸和生命里。  相似文献   

3.
王磊 《新闻世界》2008,(1):55-55
郭德纲是红透了大江南北的笑星。但他的成功却是从辛酸开始的。 他21岁那年从外地来到北京拜师学艺,却四处碰壁。不久之后,他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小俱乐部,靠在街头卖艺混口饭吃。那时候,他住在北京郊区,从住处到市中心足足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为了省钱,他连公交车也舍不得坐,每天都骑着自行车来回奔波穿梭,每天的行程都得花费四五个小时。可尽管如此,他从来没耽误一次学艺或是演出。  相似文献   

4.
同桌     
我的同桌故事多,我的同桌真快乐。可不是,每天他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好像每天都吃了“开心果”似的。他喜欢唱歌,是个名副其实的“追星族”,每天都搅得我心神不定。可当我有一次无意中发现他的记事本时,才觉得他其实并没有那么疯狂。他把许多歌词改了改,变成自己想说的话。他这样锻炼自己,有什么不好吗?尤其是他的一句“我喜欢音乐是为了陶冶情操,让我有一个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原来他和其他歌迷不一样。他在狂热中没忘记自己是谁。从那以后,我也渐渐喜欢上了听他唱歌,我们成了不错的朋友,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和他接触多了,…  相似文献   

5.
唐代大诗人李贺在短暂一生的27个春秋中.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他的惊人成就是与他的辛勤“采访”分不开的。李贺有一个破旧的锦囊.每天骑驴外出“游记”时总要背着它.每遇所得抑或构思出绝妙的诗句,他便马上记录下来.纳入囊中。每天回来,诗稿装满锦囊。  相似文献   

6.
今年1月28日到2月12日,钦本立应美国国会“全美祈祷早餐委员会主席鲍勃·斯登普先生的邀请,赴美访问半个月。不管是2月3日之前由这个委员会安排他的活动还是2月3日之后由美国新闻总署出面接待,他每天的时间表都排得满满的,每天至少有三、四个活动,而每次活动,他都是受注意的人物。美国政界和报界的人士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向他提出了各种各样难以计数的问题,有的问题述很尖锐,钦本立从容地、恰如其分地——作了回答。访美期间,他每天早上6点光景起身,一直忙到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从中国政坛的最高位置走下来退居幕后之后,他每天的生活是怎样过的呢? 据了解,邓小平每天的生活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青年很有数学天赋,因此,导师对他寄予厚望,每天都多给他布置较难的数学题作为训练.正常情况下,青年总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作业.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看到朱德庸,他穿深绿T恤、素包卡其裤,浓眉、干净的五官,用大玻璃杯喝酒,不说话。 非常冷淡、非常年轻,是我对他的印象。 后来我们结了婚,我每天看到的他,穿白色T恤、牛仔裤,不一定干净但看起来还蛮干净的五官,用大玻璃杯喝茶,很多话。 非常热情、非常成熟,是我对他的印象。 现在我们结婚快满两年,我每天看到的他,有  相似文献   

10.
孙磊 《新闻天地》2010,(11):31-32
卢沛宁现在每天都与奥巴马见面几次,与奥巴马随意交流。“我可以拿他开玩笑,他也会拿我开玩笑,只是,我不能再像从前那样直接称呼他为贝拉克。”  相似文献   

11.
日前,张政印由南乐县人武部政工科临时工被破格录用为正式新闻专职干部。这事使周围人纷纷投以惊奇和羡慕的目光。但知情者都感叹!这是张政印用百倍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1985年11月,张政印应征到济南军区某高炮旅服役。由于酷爱写作,他很快被抽调到旅政治部任新闻报道员,为尽快掌握新闻写作技巧,每月津贴下发后,他除买点必用的牙膏和肥皂外,剩余的钱全买成了业务书。他还为自己定下铁的“规矩”;每天的报纸必读,每天的广播必听,每天分析一篇好稿子,每天至少写一篇成型稿件。俗话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部…  相似文献   

12.
北京的王永是个"拼客".10年来,他每天上下班都会在临近的公交站喊顺路的人免费搭乘他的车.  相似文献   

13.
张默闻 《声屏世界》2011,(2):118-119
说实话,没有开策划公司的时候,每天和企业家进出在一起,觉得自己是生活在压迫中,总想起义。开了策划公司,每天和不同的企业家在一起,越来越觉得他们的伟大与杰出。特别与娃哈哈的宗老爷的幸运相对,真的感受到了一个草根商业领袖的伟大与光芒。他是我必须书写的人,至少没有人比他更需要描述和尊敬。  相似文献   

14.
参加IPTC北京年会的法新社多媒体实验室主任、资深媒体技术、新闻技术标准专家Laurent Le Meur先生4月3日在新华社的技术研讨会上,首先介绍了法新社的新闻业务和技术概况,他说:法新社每天播发及时、精确、深度报道,每天有遍及世界165个国家的2900名员工为其工作,每天播发视频、图片、图表和多媒体稿件,法新社每天发布的多媒体稿件达350~600篇左右,每天播发的各类新闻大多遵循了NewsML标准。  相似文献   

15.
魏雪义:有一种青年叫博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雪义是一个普通的IT工作者,他每天都要在电脑前工作一整天,进行枯燥的编程工作。但他觉得很快乐,因为他有博客。  相似文献   

16.
朱晖 《报林求索》2009,(4):38-38
<正>1933年,他出生在美国芝加哥的黑人贫民窟。二战期间,芝加哥经济萧条,黑帮林立,街上每天都有斗殴和抢劫事件发生。他厌恶这一切,经常会对着天空中往返穿梭的飞机发呆。他想知道,这些飞机飞  相似文献   

17.
陈辽 《全国新书目》2010,(21):66-66
《三人行》以主要篇幅,比较研究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的"三圣"。蔡元培是新思想、新思潮的毕生"护法者"。他视劳工为神圣,他到北大的第一天,即向身份卑微的校工行礼。此后,他每天进学校  相似文献   

18.
史蒂文斯是一家软件公司的程序员.在他干到第8个年头的时候,公司倒闭了,他突然失业了。 在以后一段日子里.他的生活凌乱不堪,每天的工作就是找工作。一个月过去了,他仍没找到工作。  相似文献   

19.
男孩和树     
《新闻世界》2005,(8):66-66
很久以前有一棵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到树旁玩耍。他爬到树顶,吃苹果,在树荫里打盹……他爱这棵树.树也爱和他一起玩。  相似文献   

20.
《海南档案》2007,(3):48-48
“文革”伊始,德高望重的他陷入了非人的境地。批斗无数,每天还要打扫历史博物馆的厕所。1969年,他又被下放到多雨泥泞的湖北咸宁干校接受劳动改造。“移居”咸宁后,没有组织归属,他光搬家就达6次之多。由区委阴暗的阁楼,搬进小学的泥巴房教室,再被打发到偏僻的乡村医务所……而他每天的任务则是看守菜园子,做猪倌。当时他已经67岁,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