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八年“抗战”,终于告别了那段不堪回首的苦涩婚姻,不久之后嫁给了第二任丈夫,开始了我为人继母的生活。初入新家,内心常有一种忐忑不安的心境,因为丈夫的前妻留下未满6岁的女儿佳佳,眼睛是心灵的小窗,透过那扇不肯轻易开启的小窗,我看得出佳佳对我的拒绝。那天丈夫把佳佳叫到面前,让她叫我“妈妈”,佳佳直往丈夫身后躲不肯叫我,性急的丈夫一把拎过娇小的女儿,叭地一个巴掌打过去:“叫不叫?”佳佳大哭起来。我推开丈夫,将孩子抱进房间,为她擦去腮边的泪痕,将我买的布娃娃送给她,佳佳仰起小脸怔怔地望着我,满目疑虑和怨恨,摇摇头拒绝了礼物。…  相似文献   

2.
妈妈们都会说,我爱我的孩子,家里就一个宝贝疙瘩,能不爱吗?现在的孩子多幸福啊!在父母们眼里,现在的孩子没有理由不快乐。但是,孩子们有时却会令人心寒地说:“妈妈根本不爱我。我不开心。”这是哪里发生问题了?拥有财富不等于拥有幸福有一天,衣着华丽、打扮得像个小公主似的佳佳怯怯地拉着幼儿园老师的衣角说:“老师,我可以叫你妈妈吗?”老师很惊讶。佳佳说:“老师爱我,妈妈不爱我,她从来不和我在一起。”佳佳的妈妈得知后伤心地说:“我怎么不爱她了?吃的、穿的、玩的,再贵的东西我都舍得给她买,还说我不爱她。”原来,佳佳的父母是生意人,因…  相似文献   

3.
女儿的家规     
一个10岁的孩子竟给父母制定了一份家规,这的确有点不可思议,但此事千真万确,这个孩子不是别人,就是我女儿,她今年才上小学五年级。最近我经常上网,有时一上就是几个钟头。妻子看到我坐在电脑前一边悠然自得地“吞云吐雾”,一边优哉优哉地与网友闲聊,她心里意见可不小,便唠叨了起来,而且喋喋不休。这样一来,我们彼此有点不愉快。女儿向来是妻子的“同盟者”,晚饭时我叫女儿出来,女儿竟没有理我。我用眼神向妻子求助,于是妻子起身走进女儿的房间叫她。可女儿大声说:“你们先吃,我还有事没做完。”“什么事情这么重要?”我有点吃惊。女儿向来…  相似文献   

4.
永恒的祝福     
年轻的父母带着幼女到照相馆去拍“合家欢”。摄影师对好光,让父母和孩子摆一个姿势。女孩不适应这个环境,也根本不会“强颜欢笑”。摄影师手中的纸花像魔杖般把她镇住,但他正要摁快门时,孩子不见了。父母到处寻找,终于发现孩子蹲在照相馆的临街橱窗里,与一幅做广告的儿童照片为伍。照片里的男孩对过路人笑,她也对着过路人笑。那不是姿势,而是心态的外延。“爱笑的哥哥把我招来了。”刹那间,三岁的女儿变成了“广告”。母亲抱着照片,说,“即使变成了影子,我也要守她一辈子!”父亲抓住摄影师,叫:“你不能把她的灵魂摄去,还我女儿!”  相似文献   

5.
4岁的佳佳文静、乖巧,是一个非常讨人喜爱的孩子。一天,她正起劲地玩着新买的玩具火车。突然,只听她大喊:“到站了,他妈的,你们这帮兔崽子赶快下车啊!”忽听女儿说出这样的话,佳佳的父母一时不知所措。好端端的孩子为什么突然出口成“脏”了呢◆好奇心使然。幼儿期的孩子正处于  相似文献   

6.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我的女儿佳佳更是这样,故事是我送她的最好的礼物,一直伴随着她的成长。我也从中悟到了一些讲故事的学问。 一、儿童化的语言 有一段时间,我比较忙,佳佳的外婆便经常拿着小画册给佳佳讲故事。外婆的故事是“念”出来的,她完全照画册念下去。由于画册中有太多的成人化的语言,佳佳在一旁明显没有听明白。久而久之,孩子便没了兴趣听。而我每次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都尽量使用儿童化的语言,清楚明白,加上适当的  相似文献   

7.
佳佳的疑惑一位朋友带着夫人和10岁的女儿佳佳来我家小坐,聊天时不经意中谈到室内装修。佳佳说:"叔叔,你们家的房子装修得真漂亮!"我马上回应:“噢!谢谢!你们家更漂亮哦!”“我们家装修的时候,爸爸妈妈没有听我的意见。要是让我装修呀,我会把房间装饰成粉红色的童话世界!肯定更漂亮!”妈妈说:“那个时候你太小了,还不懂。”“谁说的?那时我都7岁了,我懂的。“”好的,妈妈下次一定听你的意见。”“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啊……”这是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我们是否想过:孩子年龄小,他们就不会提意见吗?如果孩子当时提了意见,我们会尊重和采…  相似文献   

8.
女儿做生意     
女儿今年8岁,小名贝贝,这孩子生性顽皮,你不让她做的事他偏爱做。一天,我和丈夫下班回来,发现小区里的孩子们异常兴奋,其中一个认识我的孩子跑过来跟我说:“阿姨!贝贝在那儿卖气球。”当时丈夫很生气要过去把女儿揪回来,我说不妨让她干干,我们看结果如何。我和丈夫先回家了,做好饭等了好久不见女儿回来,在小区里找了一圈也没有踪影,很是焦急。于是丈夫到小区外面去找。不知什么时候我听见门开了,急忙跑出去看,只有丈夫一个人回来,我问:“找到贝贝了没有?”他说找到了,原来女儿到别的小区去卖气球了。包括我们认识的朋友还有小区商店那里都堆…  相似文献   

9.
《家长》2013,(6):5-5
“不论是跳舞、游戏,还是考试,我女儿都要争第一,甚至每天上学都要第一个到班上……”近日,福州的刘女士称,7岁的女儿佳佳处处要强,成绩稍有下降,她就大哭大闹。刘女士说,她有时在家里和女儿一起比赛吃饭、整理衣物,佳佳连这些小游戏也输不得,刘女士教育女儿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可佳佳却反问:“既然都比赛第二了,为什么还要比?”刘女士担心地说:“这么小的孩子,却这么好胜,会不会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女儿今年4岁,正读幼儿园小班,活泼、机灵,常有一些匪夷所思的言语和举动,让人怜爱。见过她的人都会说:“你女儿真是能说会道,简直一个小人精!”女儿不仅伶牙俐齿,更有一双灵巧的小手。记得女儿一岁左右的时候,由爷爷奶奶带着。那时,爷爷奶奶就让她自己拿勺子把饭送到嘴里,手把手地教她,让孩子尝试着自己动手吃饭的乐趣。等到女儿再长大一点,每餐吃饭除了给她调羹,还给她一双筷子,让孩子尝试用筷子夹菜。所幸刚刚学会使用调羹的女儿,很快地学会用筷子夹花生、毛豆等,真让爷爷奶奶和我们倍感惊喜。女儿一岁半从奶奶家回来,那时,丈夫的表弟住在…  相似文献   

11.
我的朋友打电话给我,告诉我一个令她异常烦恼的消息:她那没有结婚的女儿怀孕了。我的朋友向我叙述她的女儿终于把这件事情告诉她和她的丈夫时那可怕的一幕。他们谴责她、斥骂她、用各种恶毒的语言来责备她。“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我的心为他们疼痛。我能帮助他们在这条鸿沟之上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吗?我觉得很沮丧,因为面对这种困境,我也想不出好办法来。我打电话给我的母亲,向她寻求建议。她提醒我,让我想起多年以来她经常对我说起的某件事情。我立即写了一张便条给我的朋友,让她与我共同分享我母亲的建议:当一个孩子陷入困境的时候,不要…  相似文献   

12.
今天中午放学,女儿一进家门,把书包往书桌上一扔,然后直奔冰箱,拉开冰箱门就在里面忙活着。嘴里还自言自语地说:“这个皮上有点儿,不好看。这个太小了,这个又太白,这个好,就选这个了!”我凑近一看,原来女儿在鸡蛋盒里选鸡蛋呢。我好奇地问她选鸡蛋做什么。她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让全班每个同学回家选一个鸡蛋作为自己的孩子,要时刻带在身边三天,通过这个活动来体会父母照顾子女的艰辛。我看着她选好的鸡蛋,意味深长地说:“作为父母从来不用美丑等这些外界条件来挑选孩子,所有的孩子在自己父母的眼中都是最好的。”女儿幸福地说:“那我是爸爸妈…  相似文献   

13.
永远的心痛     
女儿4岁的时候,我就和丈夫离婚了。由于前夫在外地工作,我也就一直瞒着孩子,觉得她太小不能理解,告诉她后会陡增烦恼。直到女儿8岁,我说出了真相,当时她的反应很平静,说:“这是你和爸爸的事,跟我没关系,”我暗自高兴,以前的担心是多余的。然而不到一个月,她偶...  相似文献   

14.
左邻右舍,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到了吃饭的时候,可热闹了:有的孩子闹着不吃;有的孩子尽吃菜不吃饭;有的孩子说“我不吃这个,我要吃那个”;有的父母给孩子准备了“好菜”让孩子一个人独享;还有的父母干脆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孩子则吃一口,玩一会。“吃饭”成了家长最伤脑筋的事。其实,这是家长自找的苦恼,是家长自己把孩子给惯成这样的。我的女儿已5岁了,长得活泼健康。一日三餐,无论荤素粗细,她都吃得津津有昧,从不要我操心。我的经验有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口味不一样     
一天,我和往日一样,一边吃饭,一边习惯性地把我认为好吃的菜往女儿的饭碗里夹。没想到女儿忽然说:“妈妈,你不要再给我夹菜了,我和你的口味不一样,你就让我自己来吧!”惊讶之后,我不再随便给她夹菜了。六岁的女儿把我给教育了。我何尝不知道: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是独立的人,父母与孩子应该平等相处,互相尊重。但在实际生活中,我还是犯了一个代代相传的错误:按  相似文献   

16.
学会分享     
又到吃点心的时候了,孩子们都在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喷喷的桃酥。一会儿,我们班的小伟很快吃完了自己的那一份,迅速跑到点心桶旁,抓起剩下的一块桃酥就急着往自己嘴巴里塞。这时,我发现班上有好几个孩子都在眼巴巴地看着他。我喊住了小伟,把他叫到跟前说:“小伟,其他小朋友还想吃,分点给小朋友吃,好吗?”小伟极不情愿地把手中的桃酥分了一些给那几个小朋友。这使我不由得又想起前几天发生在我们班的一件事情。晨间活动时,小朋友们都在自由活动,佳佳一个人在建构区开心地玩着积木,并尝试拼搭着不同形状的房子。我把她叫过来喝水,当她喝完水跑回…  相似文献   

17.
早在来中国之前,中国父母为孩子所做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结识了一位中国女士,为了能给女儿提供更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民加拿大,她的先生则留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像的。等我来到中国之后,所见所闻更让我对中国父母的牺牲精神惊叹不已。有个朋友刚买了新房正在装修,我问他打算怎么处理旧房,他毫不犹豫地说:“留给儿子!”我瞳目结舌地看着他那年仅3岁的小宝贝,心想:天哪,他什么时候才会用到啊!  相似文献   

18.
佳佳是我一个朋友的女儿。我们每次去朋友家时,总是这个小女孩开门,她见了我们总要甜甜地向我们问好,把我们让进客厅,然后跑去叫妈妈。我们坐下之后,她就去给我们倒茶、拿饮料,并且每个人都招呼一遍。小女孩很文静,不多说话,但脸上总带着甜甜的笑。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被娇宠得无法无天,象佳佳这样的孩子并不很多,但礼貌待客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的一种待  相似文献   

19.
在小莲1岁的时候,父母把小莲丢给了年迈的双亲,因为他们想要生一个儿子,而小莲,是女儿。在小莲8岁以前的记忆中,她从不知道父母长什么样。但小莲的生活还是比较好的,因为外公外婆及舅舅都很疼爱她,从不会让她受到一点儿委屈,特别是外婆,对她更是千依百顺。小莲小学上得较早,6岁时已经读一年级了。班上有一个叫招弟的同学,小莲特别喜欢她,因为她好温柔好温柔,对班上的同学都很好,大家都叫她“招弟姐姐”。小莲第一次见到招弟的时候,觉得很奇怪,因为招弟比她高出一大截,而且瘦瘦的,肥大而满是补丁的衣服穿在她身上,好像学校里的那面旗子一样,…  相似文献   

20.
近日,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上,市政府表彰了一批优秀家长。现将这些优秀家长的家教经验摘编如下,供家长朋友们参考。注重品德培养优秀家长常永荣,一个人拉扯两个女儿长大。大女儿秀秀,是实验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小女儿乐乐在实验小学上五年级。两个孩子都是学生干部,品学兼优。常永荣说“:我坚持对孩子从小就进行品德教育,以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记得秀秀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到邻居家玩的时候,拿了人家的一个玩具,我发现后,严肃地对她进行了批评教育,并立即叫她把玩具给邻居家送去。孩子当时很不好意思,央求我代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