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林仁  陈馨 《收藏》2009,(11):44-50
以韩国新安沉船的发现为契机,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出土高丽青瓷逐步受到重视。近年来,中国各地关于高丽青瓷的新发现在不断增加,也使中国出土高丽青瓷的进一步研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收藏》2006,(5):64-65
浙江,古称越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里曾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尤以青瓷的创烧影响深远,东汉时期,越人率先烧制出越窑青瓷,开创了中国瓷器发展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3.
耿东升 《收藏》2014,(3):42-51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华大地近300年的分裂混战局面,在和平统一的前提下,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隋朝虽国祚短暂,历二世而亡,然而它的繁荣成果并没有因为朝代的更迭而衰颓,继而为唐朝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江 《收藏》2011,(10):60-65
青瓷诞生于中国瓷器发展的初创阶段。正是这种朦胧、不经意的探索阶段,孕育了古朴、自然的青瓷。本文通过对河北磁州附近北朝墓葬出土的青瓷器皿的归类比较,以及对磁县贾璧窑、峰峰矿区临水窑等4座窑址出土青瓷标本的研究,归结出魏晋时期冀南豫北青瓷窑口分布的状况、烧制工艺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赵学锋 《收藏》2011,(6):65-68
磁州窑从北宋开始,由白瓷向彩装饰过渡,逐步形成了白地黑花的装饰风格,并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最大的窑场。其影响远播大江南北,在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形成了一个以磁州窑装饰风格为主要特点的庞大的陶瓷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学训 《收藏界》2010,(8):58-58
香熏是香炉的前身,据实物遗存资料来看,香熏起源于汉初,多为铜银制品,西汉后期,香熏数量骤增,仅广州地区发现的200多座汉墓中就有一半多墓葬出土有香熏。香熏的流行,应与当时上流社会流行的经济文化生活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高32厘米,腹径41.3厘米。球瓶造型典雅古朴,釉色深厚,冰裂纹自然天成;瓶腹堆塑汉代双人驭马车,既有传统中国工艺特色,又  相似文献   

8.
余光仁  余明泾 《收藏》2009,(3):64-67
五百多年前,日本有位被誉为“茶汤之祖”的高僧,他酷好中国文化,尤精中国茶文化,在他的主持改造下,日本茶道得以完善光大。这位高僧名“村田珠光”。相传珠光极喜使用的中国茶盅是一种枇杷黄、釉色润、深腹、敛口、小圈足的小碗,碗口以下弧线内收,器内壁划刻简笔记草间配“之”字形篦纹,器外通体划刻折扇纹,这种特色的中国瓷应“珠光”大师之名被誉为“珠光青瓷”,驰名世界。  相似文献   

9.
清代景德镇粉彩瓷器与赣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立 《收藏》2006,(4):69-70
景德镇制瓷业历史悠久,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殊的成就。粉彩瓷大约产生在17世纪中叶的清代康熙年间,后人把那个时代称作陶瓷史上五彩缤纷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王建保 《收藏》2014,(8):52-53
提及磁州窑,总会联想到泰国的宋加洛瓷器;看见宋加洛瓷器,一定会和中国瓷器联系在一起,包括著名的磁州窑。这就是磁州窑、宋加洛对古陶瓷热爱者的心结牵动。怀着这个心结,笔者近期三次造访泰国,在泰国国家博物馆、曼谷大学东南亚陶瓷博物馆、宋加洛博物馆、清迈博物馆以及山林、河畔的古瓷窑遗址上寻觅中泰两国间陶瓷文化相互牵系的蛛丝马迹。并由此撰写了《磁州窑与泰国古陶瓷的"历史公案"初解》和《潮州窑与泰国古陶瓷的关联性探讨》。现笔者不揣冒昧,就宋加洛瓷器之磁州窑风格的观察与欣赏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王继锋 《收藏》2006,(4):66-67
近年笔者在收藏古陶瓷过程中,收集到几十枚古权,铜、铁、陶、瓷、石等材质均有。铜质古权以元代最为精致,瓷质古权期以明代的最具艺术魅力及研究趣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2.
霍秉诚 《收藏》2006,(4):65-65
西夏王国的主体民族党项很早就生活在祖国的西北大地。唐朝末年党项族首领拓践思恭建立了地方割据政权,九传至李继迁时,势力大增,四处侵惊宋朝边境,地盘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3.
王志军 《收藏》2007,(4):48-49
红绿彩瓷器是指在已烧成的瓷器釉上以红、绿诸种低温色釉绘成装饰图案的瓷器,后来它衍生出在白釉以外的其他釉色上饰以各种纹饰的彩瓷。  相似文献   

14.
石雨 《收藏》2008,(10):38-39
近两年,以济南、上海、景德镇和高安相继召开四次元青花研讨会为标志,社会上对元青花的收藏和研究持续升温,这是一件好事。但笔者感到“元青花热”中存在一定的偏颇、偏激甚至茫然、盲目的成分。相当一部分藏家和专家,或缺乏深入研究,或带有门户之见,或夹带自身利益,各自观点尖锐对立,有的还呛出浓烈的火药味,更多的收藏者只能隔岸观火,既插不上手,也插不上嘴。一时间,民间究竟有没有元青花?元青花到底好在哪儿?元青花该如何鉴定等基本问题,似乎都成了莫衷一是的“悬案”。常识和辩证法都告诉我们,说民间不存在元青花,这肯定犯了绝对化的错误。但多数否定者恐怕也不会绝对到这个程度,他们更想强调的是,民间元青花极少或很少。因此,对民间有无元青花的讨论,最好限定在“很少”或有“一定存世量”的判断上。  相似文献   

15.
程绍斌 《收藏》2006,(9):58-58
捡拾古瓷残片是我安度退休时光的方式。一日,在城郊一处依山傍水的工地,星星点点的残瓷碎片苦干,返家洗净擦干,分类整理,仿佛在触摸历史,破译古陶瓷蕴藏的文化内涵。修然欣赏其图案纹饰的精美艺术之同时,几番拼对比试,竟成全器。啊!  相似文献   

16.
佟莹 《收藏》2010,(5):2-3
外销瓷回流进入收藏市场.已经成为近来颇受关注的一个现象。2010年2月4日至5月9日,由首都博物馆与北京福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清代外销瓷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共展出192件(套)精品,是一次集中感悟清代外销瓷的难得机会。  相似文献   

17.
孟旭辉 《收藏》2008,(12):58-59
清《景德镇陶录·卷七》收录有《古窑考》,其中介绍“秦窑,唐代烧造,今甘肃之秦州也。相传器者碗杯之属多纯素,亦有凸鱼水纹者”。近年天水及邻近地区新出土耀州窑青瓷多被民间鉴藏界称为“秦窑”或“安口窑”,但基本上可判定为耀州窑烧造。“安口窑”亦称“华亭窑”“陇上窑”,窑址在今甘肃华亭县安口镇,北京故宫博物院和甘肃、陕西的文物工作者曾进行过窑址调查。从实地考察和传世瓷器分析,天水徽县一带确有古瓷窑存在,在徽县地方文献上也有多种记载。徽县古名河池,北宋升为徽州,清代降为县,与古代天水(秦帅1)曾有隶属关系,当地窑业可纳入秦州窑研究。本刊欢迎天水当地藏友提供秦窑的线索和实物,以早日厘清该窑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8.
林俊 《收藏》2010,(9):43-47
汝瓷是北宋后期在河南汝州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窑烧制的供皇宫御用的天青釉瓷器。现从以下诸方面分析汝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谢映明 《收藏》2007,(2):60-61
水车窑,又称梅县窑,梅县水车窑,是唐代专烧青瓷的古窑。1982年11月,由我国著名古陶瓷专家冯先铭来临现场考证命名。窑址多分布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水车镇瓦坑口(今水车大桥西端)、罗屋坑和南口镇崇芳山等地。完好器多见于畲江镇古墓,梅州市各县亦有少量出土,如平远县出土有双系罐,蕉岭县出土有箕形砚和四系罐等。  相似文献   

20.
顾欣 《收藏》2006,(4):103-103
花钱门类洋洋大观,绚丽多彩,寓意深广。作为一个载体,它所赋予有关于中华民族的民俗民风、神话传说、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涵,几乎无所不包。其中不少深刻的寓意令人玩味无穷。面文为“鼎甲蝉联”、背文有“连科”与鼎霹(jiǎ)图案的吉语大花钱即是其中之翘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