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过电视系列片《追求》之后,那几十位植根于齐鲁大地的科学家的形象和情操,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之中。他们历尽艰辛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又一次雄辩地证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伟大的真理。《追求》摄制组先后采访了被山东省政府命名的“科技拔尖人才”72位(含56个专业),其中不少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  相似文献   

2.
《科技档案》2008,(1):34
一位意大利科学家发现。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言,简单地散散步,或者时常参与负荷适当的体育锻炼,就可以降低老年痴呆的几率。  相似文献   

3.
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苏步青文选》,是该社组织出版“中国著名科学家文选”的第一部,自公开发行以来,已听到一些评论,其中谈得较多的是,这部文选编辑指导思想正确,其内容能为较多数读者所接受。笔者认为,科学家文选不同于科学家论文选,在注重学术成就反映的同时,应力求较全面、真实地反映这一位科学家,并让更多的不同层次的读者易于了解。这一  相似文献   

4.
孩提时代最喜欢看的杂志之一就是《人物》,感觉那里的人物那么神奇生动而富有感召力,他们是人类的精英和出色代表,人类最精彩的故事史就是由他们来谱写的。长大后对传记类读物就情有独钟。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它是传记文学作品具有无限魅力的最本质的原因。中国是传记类作品的出版大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众多的优秀作品,直至今天,我们的传记文学和传记类图书仍然是出版的主要热点之一,时有佳作问世,精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眼前的这本《走进科学家》便是其中之一。作者黄健借“工作之便”和几十位著名科学家交上了朋友,走进了他们…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100位科学家故事》和《中国古代科学家画像》出版座谈会4月3日在北京举行。这两套青少年科普读物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共同组织编写绘制。收录的我国古代科学家,都是中国乃至世界科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在科考行动中,科考记者的身份具有双重性--既是科考队员,又是记者.这种划分其实很浅表,要做一名职业科考记者,他所承担的角色远比这复杂得多.他更应该被定义为一位项目管理者,一位技术能手,一位科学家助手,一位运动员,当然更是一位科考队员和记者.  相似文献   

7.
这本是一个没有收购行为的季节,但7月初的形势却改变了这一状况,美国B&T公司和Adams娱乐媒体公司相继易主。现在,一位潜在买主又向伦敦出版兼包装的公司Quarto的表明了它们的收购意向。  相似文献   

8.
正李怀宇这本《知识人》价值,不仅仅在于她为我们勾勒了十六位台湾"知识人"的形象,更是因为她对中国文化、知识人群体进行了一次很有意义的"补充"和"开拓"。很荣幸,2012年我读的第一本书,是这本《知识人:台湾文化十六家》(以下简称《知识人》)。对于"知识人"这一说,我不知道有没有官方或坊间的定义,宽泛一点来说,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都应该算是知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长江日报社、安徽日报社、深圳商报社、哈尔滨日报社等单位编辑的《历史的奇迹——’98全国抗洪抢险新闻摄影评选获奖集》,日前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本大型精美画册,由穆青题写书名,范敬宜作前言,收入新闻摄影佳作300幅(组),56家报纸刊用照片的精彩版面及其总编辑们的署名文章,50位优秀摄  相似文献   

10.
一篇学术论文引发的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在瑞士IBM公司从事研究工作的瑞士籍科学家J.G.Bednorz博士和德国籍科学家K.A.Müller教授在实验室里发现了一种氧化物陶瓷材料在低温时电阻变成零的奇异现象。两位科学家预感到,这可能是一种全新的高温超导材料。于是他们很快把实验结果总结成一篇短文,投寄到美国著名的《物理评论快报》(Physics Review Letters)去,不幸遭到拒绝。当时,科学家均把寻找新型高温超导材料的注意力放在金属和合金材料上。陶瓷材料能导电,特别是有超导现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荒唐”的。两位科学家坚信自己的发现是有创造价值的,于是改投  相似文献   

11.
由新加坡华人作家谢克编辑的《新华作家百人集》最近已出版。这本文集均是谢克从过去为《香港文学》组稿9个“新加坡文学特辑”中精选出来的。这100位作家包括不同流派不同文学团体的成员,涵盖老、中、青三代的男性和女性作者的作品,手法不同,风格各异。从这本书可以概括了解近十年新加坡华文  相似文献   

12.
德国科学家最近宣布他们正在研制一种全息立体光盘,它的容量将是传统光盘的200倍,而数据读取速度将是DVD的100倍。德国BAYER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聚合物。由于这种材料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可用立体方式记录信息,因而大大提高了数据存储容量和读取速度。德国科学家认为他们的这一成果5年内可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德国科学家研制万亿位级全息立体光盘  相似文献   

13.
《记者摇篮》2007,(4):41-42
3月4日是星期天,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佳节。这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打破了节日的安宁,这次暴风雪天气不仅考验着我们滨城的公共体系,也考验着我们每一位营口电视人。据气象部门介绍,这是自1951  相似文献   

14.
练兵场,和平时期“刀光剑影”的战场,军队战斗力跃升的主阵地,是最能展示军队军威和官兵风采的“窗口”,也是极富新闻“宝藏”的沃土。作为一名军事记者,应更多地走进这片精彩的天地,这块富有的沃土去开垦、耕耘,用我们的笔为其鼓与呼。 步入军事知识殿堂领悟训练报道真谛 一位哲人曾说过,想驾驭它,首先要读懂它。所以,要走进军事训练报道的精彩世界,首先要学会读懂军事训练这本教科书。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要读懂训练这本教科书,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唯有勤奋学习,这个学习包括军事理论、知识、技能以及训练组织、指挥、管理等…  相似文献   

15.
圈外的建树 1994年4月17日,新华社做为通稿播发我采写的“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消息,由于它具有极其重大的新闻价值,此稿被评为1994年新华社好稿和中国科学院“科星”奖一等奖,但这仅仅是一位记者所得到的荣誉,与这一重大发现本身的褒奖无涉。因为“重大地理发现”与“重大地理发现报道”毕竟是两码事。但我要说的是,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发现上,我既是重要的发现者之一,又是这一重大独家新闻的报道者。当然,我的最初发现是在科学家深入考察的论文中,后又经过科学家  相似文献   

16.
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通往科学家之路丛书》(第一辑)近日与广大读者见面。这是一套写科学家人生的丛书。作者通过大量真实、生动的故事 ,反映了六位中国著名科学家的人生道路、人生追求和人生哲理。其中包括《大地之子———地质学家李四光》、《生当作人桥———桥梁专家茅以升》、《以身许国取神火———核物理学家王淦昌》、《离哥德巴赫猜想最近的人———数学家陈景润》、《美是这样筑就的———建筑学家梁思成》、《他发现了大峡谷———科学探险家杨逸畴》。这套丛书从六位科学家的青少年时代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写到他们在…  相似文献   

17.
这本手册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用不着我多加介绍 ,看看本书编著者的名单就会有个认定。编著者的学识和经验是令人信服的。有人也许怀疑他们不过是挂名而已。我要说 ,不是。他们不是挂名 ,像现在流行的那样 ;而是实干 ,这几位一直都是干实事的。这本手册为什么以作者和编辑为对象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周刊》2004,(48):91-91
“第六感觉”历来就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但一直没有严格的实验证明它的存在。现在,英国威尔士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一位全盲的男子居然能识别他人脸上的表情,这为科学家揭示第六感觉的奥秘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当了多年编辑,编了上百本书,很少有一本能像《科学人生》这部书稿这样感动我。我几乎忘了自己是这本书的责编,完全沉浸在这50位科学家的故事中。当我一口气读完书稿后,才想起要从头开始做文字编辑工作。 究竟是什么,这样感动着我? 书中的50位科学家,年龄相隔两三代,专业各异,经历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仅占领了科学的制高点,也站在了人  相似文献   

20.
我也许是<中国记者>忠实读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了,我只有15岁,虽然订<中国记者>只有一年时间,但是我已经与<中国记者>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有一种拿起放不下的感觉,尽管这本杂志上有好多术语我不太懂,尽管这是一本专门为业内人士量身定做的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