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读姜夔的《扬州慢》,人们往往对“解鞍少驻初程”一句很少留意,以为不过是一般的交代而已。这样的解读,实在有点可惜。  相似文献   

3.
读姜夔的《扬州慢》,人们往往对“解鞍少驻初程”一句很少留意,以为不过是一般的交代而已。这样的解读,实在有点可惜。[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对姜夔《扬州慢》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老版全国通用语教材第五册注释为:“(人们看见因金兵南侵而遭)毁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那种破坏正常生活的)战争。”新版普通高中《语》第三册,依然采用旧注。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小序以洗练的语言,凄婉的音节,为读者交代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和千岩老人的评论(以为有《黍离》之悲)。它是一篇不可多见的声情兼美的小品。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8—9期刊发的刘兴桥老师《(胡同文化)的“文化”究竟作何解》(以下简称“刘文”)一文对“文化”一词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刘老师能看到“众人未见之处”,敢于质疑探究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刘老师认为,《胡同文化》中的“文化”含义不同于《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文化”的  相似文献   

7.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一句中“坚明约束”,课本解释为“坚,固定。明,明白。坚明作约束”的定语,约束,名词”。我认为不够确切。“约束”为“名词”,具体指什么应明确,现代汉语中的“约束”为动词,这是难点,根据文意应是“信约”、“盟约”。“坚明作约束的定语”说法欠妥,应作谓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信约明确而固定”。  相似文献   

8.
有老师提出在教温庭筠的《望江南》时,查阅了一些资料,却没有看到有关“白蒴洲”的理解,认为“白蘋洲”是什么不太重要。  相似文献   

9.
王子欣 《语文知识》2002,(11):42-42
《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有“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的句子。其中“鸡鸣”一词,很多老师在讲解时,均释作“鸡叫”或“公鸡-叫”,这就与诗的原意大相径庭了! “鸡鸣”是古代表示时间单位的名称。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时辰,除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表示外,还有一套表示时间的名  相似文献   

10.
说“竖子”     
中学语文《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各种课本对竖子的解释是:“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项伯辈。”先说竖子。说它是骂人的话,言重了。《左传·成公十年》:“公梦疾为二竖子”。《史记·蒯通传》:“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遂成竖子之名”。《战国策·燕策》:“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史记·平原君列传》:“白起小竖子耳”。《吕览·必己》:“故人喜,具酒肉,令竖子为杀雁飨之”。《晋书·阮籍传》:“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以上这些例子,“竖子”并没有“…  相似文献   

11.
也说“棹”     
读了贵刊2001年11期谢刚老师的<什么是"棹">及"编后记",我也来说说"棹". "棹"是划水引船前进的工具,似"桨"而不是"桨",与"桨"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2.
汤广文 《学语文》2006,(4):44-44
近日笔者在阅读《名作欣赏》(2003年第8期)时,其中有一篇分析《陈情表》艺术的文章《感天动地赤子情》,作者把《陈情表》中“舅”释为“母亲的兄弟”或“妻子的弟兄”不一样,“舅”能否释为“外公”?  相似文献   

13.
蔡婉 《湖南教育》2004,(10):26-26
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要使学生领悟诗歌意境,教师应在自己深入领悟意境的前提下用心营造情境,以最真切的语言感染并启迪学生,引领学生用心感悟,披文入情。我在教姜夔的《扬州慢》时,摒弃了直白的讲解,设法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领悟,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4.
15.
《山居秋暝》是王维写景抒情诗的力作,不少人认为,尾联中的“随意”一词作“任凭”解,如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林庚、冯沅君先生的《历代诗歌选》等都是这样注解的,不少的赏析文章也是这样认为的。如作此解,“随意”二句则意为:春天的花草任其凋谢吧,秋色亦佳,王孙念此自可相留。这种解释,表现了作者对春景的—种毫不留恋的态度,我个人认为是欠妥当的。  相似文献   

16.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词小序“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2000年12月第2版)注曰:“[《黍离》]《诗经·王风》中的篇名,首句是‘彼黍离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悲叹宫室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  相似文献   

17.
袁从润 《学语文》2005,(5):46-46
《曹刿论战》记叙了历史上著名的弱鲁战胜强齐的长勺之战的全过程,重点写曹刿的战略见解和言行,再现了古代政治家的远见灼识与卓越军事才能。然而文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的注释值得商榷。课文将“虽不能察”的“察”注为“明察”。将“必以情”的“情”注为“实情”,  相似文献   

18.
姜夔是南宋重要的词人,《扬州慢》是其代表作,关于《扬州慢》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一。前人论词主要铱据小序所谓“有《黍离》之悲”,即士大夫怀念故国宗室的政治情怀。但笔者认为,《扬州慢》一词所表迭的情调,关系到词人自己,关系到扬州这一特别的城市。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