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3 毫秒
1.
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但在社会对优秀设计人才的需求与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之间存在诸多矛盾。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主动与社会接轨,调整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卢春洁 《考试周刊》2009,(29):196-196
一、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最初受纺织业快速发展的影响.高校设置的艺术设计专业一般多为染织设计、图案设计等。到后期为适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与社会市场的逐步放开,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的逐步扩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开始供不应求,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开设艺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的学科不断丰富,艺术设计教育规模急剧扩大。除了各高等艺术专业院校外.各综合院校也纷纷开艺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增长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入实施改革,从而促进教育水平的高级化,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同现代企业、现代社会走向融合,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设计实践大舞台中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4.
面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深入思考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如何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深入认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革新的重要社会意义,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深化教育改革。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要结合地方区域特色及地域经济文化实际,形成独具自我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与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市场化、产业化--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旺盛需求为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创造了有利的运行和发展环境.艺术设计职业教育走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是职业高校与市场、经济、科技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改变了高校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同市场、经济、社会、科技相脱节的状况.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需求,艺术和市场的结合点在设计,设计的核心在于构思,好的构思是发明、是创新,艺术设计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生产力.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与市场、产业的紧密结合更新了职业教育观念,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改变了艺术设计职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对职业教育的学科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进入二十一世纪,艺术设计教育已经踏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设计的影子,从产品、包装、制造行业到文化行业,设计体现在了人们日常的衣、食、住、用、行等各多个方面。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量倍增,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也倍感压力,培养出的高校人才就必须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是目前在艺术设计专业的  相似文献   

7.
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是高校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一个重要要求,另一个重要要求是培养和塑造具有完善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设计人才,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平。将时代性和文化性融入整个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之中,对于大学艺术设计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是高校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一个重要要求,另一个重要要求是培养和塑造具有完善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设计人才,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平.将时代性和文化性融入整个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之中,对于大学艺术设计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的发展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该以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建立创新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同时,文章就建筑院校开办室内设计教育的新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对实用型艺术设计人才需求量的增大,怎样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并探索出一套能够不断自主更新以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一大研究课题。文章针对这一课题提出了以提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检测、自我总结的方法来进行对相关课程设置、基础课教学、设计课教学、授课方式等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策略及未来走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转型期对于教育问题的战略强调.带动了高等院校成人教育的相对勃兴。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应发挥优势,积极促进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校地合作"模式,有利于厘清学校与地方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为学校的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方和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要求不高,课程体系建设不系统、制度设计不健全;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保障不足;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将人才培养和地方人才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开设与地方社会经济结合紧密的课程,设置高校与地方融合的创业性课程,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选修课程,培养大学生兴趣和特长;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角度,打造特色专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构建基于"校地合作"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基于"校地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指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抓好组织架构设计和制度建设,要围绕学生党员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化工作和继续教育活动,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路子——"院企支部共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高校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高校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中面临的问题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积极探讨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南京8所高校的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发展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与其角色期待之间存有偏差,这主要是由社会冲突所引发的角色冲突、学校审美素质教育缺乏实效性,以及大学生角色扮演能力欠缺等原因造成的。为此,社会要净化大环境,为大学生审美实践营造良好的氛围;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角色定位教育和角色建设工作;大学生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角色学习和角色实践,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在其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愈加复杂,因此大学生"特殊群体"人数逐年递增。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特殊群体"及其特点进行分析,探索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层面上,构建较为完善的大学生"特殊群体"援助体系,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7.
试论能力形成的逻辑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成能力的基本要素是个体的经验,经验的逻辑过程,是个体形成品格品位和能力层次的基本依据。这一切都是个体社会实践的结果。高等教育若强调培养人才能力,就必须研究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强化社会实践过程和解决社会发展中各种问题的责任感,使人才培养和大学自身引导社会发展的各种教育环节得以延伸。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巨大学习、生活及就业压力而引发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单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很难解决这些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起来,这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形势,必须认真分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坚持党建科学化,在发展党员工作、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优化组织设置和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有利于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应遵循世界潮流,更新思想,转变观念,确立“终身化、民主化、个性化”的大学生体育观,与健康教育、生活教育相结合,与未来社会接轨,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体育相联系的新体制,这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在新形势下全面展示体育育人功能的关键所在,因此,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项目选择就要充分考虑学科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形成多科形式交叉组合的课程结构群;课程设置也应该突破现有的平面结构,拓展成为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这就要求大学体育教师思想必须适应新形势,要更新自己的观念,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发挥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要注重体育教育的文化性、娱乐性和健身性,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体育文化知识的兴趣与能力;此外,还应进行专项性或有深度的学习,教师还应该适当提升学生的理论高度,引导学生学会对体育比赛和运动美学更高层次的欣赏,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与灌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