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婷 《华章》2011,(22)
本文着重从产业集群对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所获得优势方面入手,分析其对于投资活动的积极作用及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的方式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风险因素、政策因素、成本因素、市场因素和集聚效应.基于湖北省1988-2009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就影响湖北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集聚效应、开放性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环境管制等区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湖北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区位因素是第三产业发展水平、集聚效应和经济发展水平,实行相对严格的环境管制不会阻碍外商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3.
在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及区位选择上,国外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但在实践中,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和区位选择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可割裂开来单独分析。中国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进行产业选择时,要充分考虑东道国的宏观影响因素和行业影响因素;在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等不同市场,中国应结合其不同区位特点和中国行业实际,在对外直接投资时做出合理的产业选择。同时,我国不同的产业部门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上也应有所区别和侧重。  相似文献   

4.
本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结合漳州市的实际情况,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漳州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外资的数量逐年增加。然而,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现了内外资双溢出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为何还要持续引进外资呢?为了解决这一疑团,就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经济增长效应、技术外溢效应、资本形成效应、就业效应和进出口贸易效应等五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结合漳州市的实际情况,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漳州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企业在东盟直接投资领域和形式的不断拓宽,对其投资侧重领域及处理现存的问题也因国而异,因区位因素和企业自身性质的不同而择优选择,从而得到最佳的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8.
FDI行业集聚效应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某一行业大量聚集,不断加强与本地企业合作联系,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行业技术外溢并且形成行业创新网络体系的一种外部效应。本文从行业的角度对1999--2006年国内15个行业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计量结果表现出明显的行业差距。由此,得出以下结论:第一,FDI对于中国行业整体的集聚效应明显;第二,采掘业、制造业等9个行业集聚效应为正,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这些行业已经产生了良好的集聚效应,促进了相关行业技术外溢并且形成了行业创新网络体系;第三,农、林、牧、渔业等6个行业集聚效应为负,证明FDI在这些行业目前还没有形成显著的集聚效应。同时,也说明了这些行业吸收FDI的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9.
陈敏 《考试周刊》2012,(28):188-190
作者对1983—2007年全国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观察散点图建立计量模型,利用EVIEWS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检验、分析,运用格兰杰检验方法对模型进一步改进,实证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就中国的现实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外商直接投资是重庆市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在经济全球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国际国内背景下,评估外商直接投资对重庆经济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外商直接投资与重庆市经济发展、资本形成、就业和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重庆经济增长和资本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就业,并对国际贸易做出了贡献.在此基5出上,本文提出了重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流动与产业集聚和扩散存在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尤其是自新经济地理学将产业空间分布纳入主流经济分析框架开始,劳动力流动对产业集聚和分散的研究逐渐朝着更加接近现实经济的方向发展。在回顾相关理论背景和模型的基础上,对劳动力流动、产业集聚和扩散之间相互影响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对文献进行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12.
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分析指出,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有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潜力、东道国与我国的贸易关系。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区域应选择东南亚地区,发达国家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和非洲及拉美国家。  相似文献   

13.
由于理论前提的截然不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不相容的。尽管许多学对两个理论的融合进行过积极的尝试,但成果并不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如果重拾长期被新古典经济学忽视的国际分工思想,并把这一思想沿着杨小凯等人的思路进行展开,那么,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就将融合在统一的分析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14.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外资拉动型产业集群也存在外资根植性差、与本地企业关联度低、外资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压制内资企业的利益空间、集群发展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集群的环境建设,增强内、外资企业的配套关联度,提高外资的社会网络根植性水平,同时要积极推进本地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建立并维护集群内自律机制,改善内资企业在集群内的不利地位,避免内资企业间的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15.
在考虑常用控制变量的前提下,实证分析发现,地区GDP总量、人均GDP与城乡收入差距对FDI区位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前两个因素对FDI的流入量有正向的影响,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则对FDI的实际利用量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一结论的政策建议是,一方面短期内不能过分依赖FDI向中西部流动来减少地区差距,而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可以通过减少城乡差距,来增加对FDI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FDI)快速增长,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对江苏省利用FDI基本情况介绍的基础上,对FDI的主体分布、投资动机、产业选择、区位投向等进行解析,并就今后江苏如何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是一种以经济分工理论为基础,充分发挥当地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模式,依次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西藏已经具备参与经济分工的基本条件,认为西藏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发展各种产业集群,如矿产资源产业集群、农牧产品产业集群、手工业文化产品产业集群、生态旅游产业集群、贸易服务产业集群,最后,指出西藏在参与经济分工建立产业集群应处理好的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产业总体上呈现出集聚态势,其特点表现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专业化产业的逐步发生集聚态势,而与之配套的辅助产业在空间上仍然表现分散化的态势。生产要素的地区差异不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集聚的原因,而区域新技术投入、新产品的开发、产品的出口、原有的产业优势、产业外部联系等等因素以及规模经济因素是长江三角洲产业集聚的真实原因。继续引导区域技术投入和新产品开发的区域分工,促进区域以优势产品和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才是提高长江三角洲产业竞争力的合理之路。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对分工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是与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历史性社会关系视域的不断生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现实的物质生产出发,以分工为理论中轴建构起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特别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性分析与批判。但与《资本论》中对分工的科学认识相比,此时的分工还是一个具有局限性的概念:首先,在对政治经济学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以经验性的社会关系视域来理解分工,将消灭分工视为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其次,并未区分狭义的工场内部分工与广义的社会内部分工,从而遮蔽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层面剩余价值生产的剥削性质;最后,从经验性的分工与所有制关系出发的“历史科学”的建构尚无法实现对人类历史发展内在动力的科学揭示以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性认识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