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误区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简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也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但人的一切活动不一定都是实践。人类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包括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的社会实践具有二重性,它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辩证统一,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辨证统一,科学性和价值性的辩证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重复性和创造性的辩证统一。深入探究实践的二重性,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人类实践活动既是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对立的基础,又是使对立双方联系起来的桥梁,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这就必然要求人们在从事实践活动时必须坚持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论知识的客观性和社会性的内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的客观性本质上是主客观一致性和主观际一致性的统一 ,而实践的社会性本质上是实践主客体间的一致性和实践主体间一致性的统一。知识的客观性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5.
意义的产生与从事实践活动的主体以及主体所使用的语言符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主客体交互作用的实践是意义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产生的真正根源,语言符号只是主体在表达其思想时所使用的一种蕴涵一定意义的载体和外在形式。意义产生于人类的实践,同时又服务于人类的实践,有关意义问题的理解与解释应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意义理论研究应以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实践相对于语言的意义来说更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实践的内涵全面而辨证地反映了主客体交互作用的动态关系,因此,意义的基本单位是实践,而不是西方意义理论研究者所认为的语词或言语行为。一定的意义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对于语言意义的判断和理解必须紧密结合与实践不可分割的语境来考察,可以说,意义的判断标准是与实践密切相关联的包含各种主、客观因素在内的语境。意义是既具社会性又具个性的一种矛盾集合体,它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与此同时,意义是既具主观性又具客观性的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它既是确定的,又是模糊的(非确定的)。在一定程度上说,实践的社会性及其既具客观性又具主观性的二重性特征决定了客观性与主观性是意义诸多特征中最为重要的一对,甚至可以说,有些特征本身就是由意义的客观性、主观性特征所决定的。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客观性和主观性是意义最为基础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客观真理的辩证探析黄世江一、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凡真理性的认识,其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就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人...  相似文献   

7.
探讨高中语文测试评价中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平衡问题。语文测试评价既需要考查学生的主观能力,如文学鉴赏、表达能力,又需要客观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和阅读理解等技能。然而,传统的语文测试评价往往偏向主观或客观,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准确、全面。对此,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总结了主观性和客观性评价的优缺点,并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测试评价中实现二者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的实践,是一个结构复杂并具有多重规定的矛盾体系,由此决定了它必然具有多重属性,如主观性、客观性、能动性、普遍性、直接现实性、中介性、社会性、历史性、绝对性、相对性、多样性、系统性、具体性、过程性、科学性、价值性、重复性、创造性,等等。深入探究这些属性,是把握、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价值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客观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从来没有割裂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而孤立强调某一方面。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新成就并没有证伪客观性原则,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仍要以承认客观必然性为前提  相似文献   

10.
真理是客观的 ,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这一提法带有明显的片面性 ,它歪曲了真理的本质 ,造成真理问题的模糊不清和诸多理论上的矛盾。真理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其本性是主观符合客观  相似文献   

11.
作为认识论基本范畴的实践,相对于认识的特点是:(1)中介性。指实践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环节,勾通精神和物质的桥梁。(2)客观性。实践是感性的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过程和结果等都是客观存在的。(3)直接现实性。实践使人的愿望、要求、计划等超出观念的范围,取得外部现实性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一、不能把“规律的客观性”等同于“物质的客观性”简析 :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因为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又是有规律的。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所以作为物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的规律 ,也必然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从根本上讲 ,就是因为构成规律的各种要素是客观的 ,规律发生作用的物质条件是客观的。因此 ,肯定规律的客观性与肯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完全一致的。但“一致”不意味着“等同” ,因为物质不等于规律 ,客观实在性也不等于客观性 ,它们分别有不同的规定性。所以 ,只能说物…  相似文献   

13.
道德既包括道德规范等社会客观要求,也包括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等主观操持,道德既具有道性又具有德性,既具有他律性又具有自律性.道德的道性是指道德规范的客观性和道德实践的合规律性,道德的德性是指道德规范的属人性和道德实践的合目的性:道德的他律性是指人的道德实践行为受一定外部条件的限制,具有外部制约性,道德的自律性是指人的道德实践行为又是一种自觉自为行为,具有自觉自为性.辩证统一的道德本性要求新时期我国高校德育创新:坚持"道论"与"德论"相统一;坚持"得道"、"体道"与"行道"相统一;坚持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以科学的实践观为理论基础,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关系问题。实践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实践过程就是其客观性和主体性由对立趋于统一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也是辩证统一的。在辩证统一关系中理解主体性和客观性,在辩证统一关系中运用主体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才能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也才能更好地认识主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发展都与人类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基础与发展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成效检验的有效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完成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对象化,才能转变人的思想意识。实践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等基本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应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属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实践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也是心理学的一个根本原理是,人的心理、意识,乃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这就是说,人的心理、意识这种现象,既有其主观性,同时又有其客观性,这一点已是人所共知的了。但是,如何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这一问题:心理、意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两种性质之间以及它们的诸多种表现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对这种关系的不同的理解对心理学中的重  相似文献   

17.
杨军  徐涛 《嘉应学院学报》2014,32(12):32-34
人的活动包括客观实践活动和主观认识活动,实践主体-实践客体统一于人的客观实践活动之中;认识主体-认识客体统一于人的主观认识活动之中。实践客体是自然存在,认识客体是实践活动。正确把握马克思的认识客体观有助于解决一系列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物质只有客观性,没有主观性”的论点,在我国传统的哲学教科书中一直被当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而予以坚持。对此,我不敢苟同。我以为,否认物质主观性,只是旧唯物定义的看法,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客观性,从通常的意义看,就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属性。按此推理,主观性就是在人的意识之内,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属性。物质只有客观性,没有主观性,就是说物质只在意识之外,不能在意识之内存在,物质决定精神,不能被精神所决定,  相似文献   

19.
真理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真理的客观性表现在真理具有来自于外部世界、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物质内容。承认并坚持主观真理论,就是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真理观  相似文献   

20.
《现代技能开发》2009,(10):47-47
职业教育价值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多元性与层次性、主体性与社会性、可评价性与复杂性等基本特征。(1)客观性与主观性特征。职业教育价值从本质上讲,就是职业教育这一客体与人和社会之间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以及对这种关系的评判。(2)多元性与层次性特征。职业教育具有满足人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多种需求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