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剑波  梁桂 《广西教育》2008,(12):26-27
通过对中职生课堂不良行为调控的原则以及预防策略的探析,达到提高中职生课堂教学效果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不良行为通常源于寻求关注、反抗意愿、厌倦情绪或者自卑与排斥的心理。教师对学生行为动机的理解、对正常规范行为的限定,决定了教师生成的干预方式。根据不良行为本身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选择忽略、提醒、直接干预、暂停、个别谈话等策略合理应对,并制定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的课堂规则,带着爱和理解对待学生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而非从消极的角度强调对不良行为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课堂不良行为通常可以定义为:在课堂中发生,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简言之,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引起麻烦的一系列行为.通常包括对教师和学校的对抗态度,破坏课堂纪律以及不参与课堂活动等。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不良行为的产生有家庭、学校、社会及主观等因素,应对的策略应从与家长经常沟通,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加强心理辅导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农村初中问题学生道德教育方面有缺失,在课堂上出现很多不良行为,既影响了老师的教学进程,也妨碍了其他学生,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诸多重大影响之下,也逐渐减缓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本文笔者通过对农村初中问题学生课堂上的许多不良行为的归纳总结以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探讨出预防和矫正此类问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昌宏 《考试周刊》2012,(28):113-114
在学校体育课教学,尤其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不良行为时常出现,不但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影响极大,使得教师难以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且妨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为此,教师应该采取研究和教育的态度,灵活而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多数中职学校普遍存在课堂不良行为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中职学生的生源特点和心理状况引起的,对此应从课堂秩序入手,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专业课的德育渗透以收到良好实效。  相似文献   

8.
陈梅 《时代教育》2010,(6):205-205
本文通过对初中生不良行为的产生,从学校教育方面分析,提出了预防这些不良行为发生的教育方法,并指出学生的良好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关于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课堂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与人们对大学生期望的行为相去甚远,应切实引起重视。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不良行为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高职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特征,以及在课堂上存在的迟到早退、教室进食、听课睡觉、玩手机、打断老师讲课等不良行为,从强化学校的管理职责、强化上课老师的引导职责等方面提出纠正这些课堂不良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初中信息技术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于提升初中生的信息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关键性作用,有利于开发初中生的智力,拓宽初中生的知识面。但是,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应积极探讨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变化的特殊时期,生理迅速成熟,心理发展相对滞后,情绪多变,自制力低,思想不稳定,感情易冲动,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种种不利于学习的不良行为.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科学看待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善于驾驭整个教学活动的动态平衡,科学调控学生课堂注意力,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变化的特殊时期,生理迅速成熟,心理发展相对滞后,情绪多变,自制力低,思想不稳定,感情易冲动,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种种不利于学习的不良行为。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科学看待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善于驾驭整个教学活动的动态平衡,科学调控学生课堂注意力,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预防和矫正农村初中问题学生课堂不良行为必须坚持的原则有爱心灌注、坚信问题学生能够变好、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因人而异反复矫正原则;可以采用的方法有纪律强调、精彩吸引、旁敲侧击、佯弃、爱心提醒、激将、惩罚、学法指导、表扬感化、家庭配合等方法。要坚持不懈的预防和矫正农村初中问题学生课堂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5.
徐俊 《考试周刊》2010,(52):191-192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下三种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时不时地反复发生,这三种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但只要信息教师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特点,根据教育的心理学原理,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减少甚至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也能更好地教育学生、转化学生,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疾病,促进学生人格完善。  相似文献   

16.
找准了学科教学这个载体,在思品课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主要从新授课和复习课两大模块来探索如何利用学科教学这个载体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转化和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7.
张松霞 《考试周刊》2012,(78):181-182
初中生正处于少年期,是人生中一个美妙、灿烂的“黄金时代”。他们肩负着新的历史任务,面临着新的学习课题,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这一代人,和他们的父辈、祖辈相比,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丰富得多,因此具有与过去显著不同的特征。他们普遍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思想开放,主动性、自主性强,社交活跃,聪明能干,向往集体生活,希望得到鼓励。但由于他们所处的特殊时期和特殊地位,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初中生成长的优势.而且要看到存在的问题,找出令人担忧、烦恼的一面,查出原因,以便寻找对策,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对追求新奇有趣的东西有着莫大的兴趣,对于枯燥死板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抓起,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将新颖有趣的内容带入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抽象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融入课堂,培养学生扩散性思维,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一堂课成功的保障,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如铃声响过几分钟后步入教室,教师开始讲课时切切私语,手机接二连三的响起,听不进去课的同学照镜子、梳头发、打瞌睡等等。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对于这些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如果老师处理得当,将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反之,不但影响课堂教学秩序,还会引起师生对立使教学秩序无法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20.
有的教师为了完成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 ,往往无视或轻视学生的心理需要 ,针对这种情况提出 :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的求知心理 ;适当引导 ,调整学生的焦虑心理 ;改变教学方式 ,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 ;利用“最近发展区” ,维持学生的探究心理 ;设计教学空白 ,激发学生的创造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