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目的是提高中小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任务驱动课程教学法正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的需要,它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党全国人民特别是教育战线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灵魂,它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贯穿始终,因而必须在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全面推行。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目的是提高中小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任务驱动课程教学法正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的需要,它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一段时期以来,农村中小学按部颁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部分学校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出现偏差,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走进了误区。其主要表现是过分强调活动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忽视学科课程教学;以特长培养替代学生素质提高,忽视学生全面发展;以局部替代整体,忽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以上这些,导致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偏离素质教育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当前,农村中小学应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防上步入误区。具体说来,要注意…  相似文献   

5.
孙东升 《考试周刊》2014,(40):13-13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这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要求体育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全新的教育观念、多元的知识结构、综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健康的人格等基本素质,适应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对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要成为称职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就应积极提高师德修养和学科文化素质,做到德才兼备。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一起成为中小学教育课程结构的两大支柱。在小学开设活动课,是实施国家新的课程体系、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必将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活动课的主要特点是活动性和实践性,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它同学科课程相辅相成,对于扩大学  相似文献   

7.
黄玉红 《学周刊C版》2011,(12):166-166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经历了各种课程改革,渐渐地由原来的以应试教育为主转变为目前的以素质教育为主,更加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方面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各个中小学校在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涉及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结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和管理等一系列变革,是一项全面而深刻的教育改革,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之必需。面对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这一大环境,做为中小学教学研究和学科业务管理的教研室,如何重新认识自己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以适应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这是摆在每一位教研工作者面前一个十分严肃的课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研究、去思考、去实践。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课程设置要体现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创新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系统基础工程来抓。一是课程设置要体现“创新性”。要设置“创造性”课程,研究活动课程中的创造性,构建创造心理素质的目标体系。二是课程设置要适应“综合化”。中小学要以“整合式综合课程”为主,注重以语、数、外、计算机等四门基础工具学科为核心的综合,使“综合化”课程的设置,能真正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的教育。三是课程设置要加大美育比重。中小学要加大开设美育课的比例,真正使美育在中小学创新教育中发挥培养中小学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感心理,提高道德品质,增进知识技能和开发智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的涵义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提高全体公民基本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思想。而在中小学实施的素质教育,是按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是开发中小学生潜能,训练和提高其生理、心理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新课改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的广泛深入,学科教学正从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的素质教育发展。语文作为中小学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理解、思辨能力的重要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讲,阅读教学则是提升语文学习兴趣,激发语文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教学活动,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更新语文教学策略,以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推动学生阅读素质的提高。新课改的理念是实现人本化的教育,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的落脚点和归宿。随着  相似文献   

12.
正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构、实施,是中小学实现教育目标,立德树人的最主要工作。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程理念得到了普遍认同。基础教育课程逐渐走上"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轨道。要求中小学开设的各门课程,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1]。新课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的工作奠定了基础。由于种种原因,学科课程的教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奠基工程.素质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核心.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初中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能力发挥了作用。英语不单单是一门学科。更让学生具备交际能力,拓宽思维,受到思想教育。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改革中 ,研究性课程作为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 ,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进一步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 ,在深化课程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研究目标 ,把握内涵 ,全面推进研究性课程的实施 ;二是拓宽思路 ,更新观念 ,探索研究性课程的思想精髓 ;三是以研究性课程在教学中的成功实践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音乐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干渠道,它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我们必须真正树立音乐学科教育的新理念,与时俱进,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王润华 《教师》2008,(20):103-103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使青少年得到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素质的提高,最终必须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每一个学生都应是较高素质的体现者。“3+X”模式推行以来,学科间的渗透更加密切,这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也给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学科间的渗透,加强素质教育,成了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黄光华 《中学文科》2007,(10):31-32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文化、科学技术、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全面素质的教育。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德育和智育高度统一的课程。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许多学校一直把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知识课来看待。为改变传统的惯性思维,应把素质教育引进思想政治教学之中,那么怎样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政治教学中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师范教育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中小学教师的重任。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师范院校必须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师范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应重视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自觉性和强烈的求知欲,重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精神力量。活动课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增强学生对中小学教育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强化活动课  相似文献   

19.
学校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课程的地理学科,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对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其优势地位是别的学科不可代替的。为使初中地理素质...  相似文献   

20.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中的重点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