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指明了教育不能脱离人性。寻求人性与教育的关系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违背人性的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的一种压迫;同时也改变高等教育的功能。教育一方面要完善和丰富人性,另一方面要在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生存质量,使人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等方面有所“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指明了教育不能脱离人性。寻求人性与教育的关系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违背人性的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的一种压迫;同时也改变高等教育的功能。教育一方面要完善和丰富人性,另一方面要在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生存质量,使人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等方面有所“为”。  相似文献   

3.
人文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教育是弘扬人性,强调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精神的高度抽象乃是强调人之所以为“人”。而控制自然、主宰自我生命、以“类”的生存和发展为最高行动准则则是人之为“人”的主要体现。与此相应的人文教育自当是从这三个方面促进人性之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人性的发展角度,结合历史经验和心理学原理,归纳出了“人性本贱”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严教育、从早教育、危机教育、生存教育和自我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三生教育”是以人为本,关注人整体的教育理念,它将教育从生命的关怀扩展到了对生存和生活的全面关怀.因此,以“三生教育”理念来指导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有助于促进其“人性”与“物化”的统一与融合,进而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促进其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人性”是作为“兽性”的对立面提出来的,指的是与人的理性、良知相联系的、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的积极美好的东西。“人性”是人的类特性,它不分阶级,全民共有,是人类思想文化在人身上影响的结果。因此,人的自然属性不是共同人性。共同人性是指不同国家、不同阶级的人们之间所存在的某些共同的思想意识及其行为的总和。从人性和共同人性的特点和所包含的内容看,它们两者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7.
人性提升:教育管理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性提升的意义 (一)人性提升:现代教育的中心 现代教育的能力本位,人性提升体现在人才规格上,张扬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智力、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也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强调的“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将其解释为“认知”、“做事”、“共同生活”和“生存”四个要素。  相似文献   

8.
白涛 《陕西教育》2011,(1):83-83
自从人类有了真正意义的教育开始.“教书”和“育人”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我们应努力去挖掘“人性”知识.建构数学“人性”知识体系,加大“人性”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使他们从小就能做个文明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9.
卢梭颂扬人性“善”,批判社会“恶”。“善”的人性假设发展了教育上的“自然主义”倾向。但人性中的矛盾使“至善”变成“虚伪”,成为束缚人的囹固。对“善”的理论假设以及现实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理念的“虚假”;误导出一大批与现实分裂的“人”,延长了这些人的社会化过程;而这个漫长过程是以“人”的巨大痛苦为代价的。当今教育应从卢梭的“矛盾”中吸取教训,以减轻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从现实生存到价值生存——教育提升人性之意义探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引导人性中的社会性生成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教育亦作为一种价值实现活动,是人寻求自身意义与价值实现的过程,教育需要更多地关注人的生存问题。人性中特有的社会性决定了人要适应现实环境、关注自身的现实生存,而人性的自我超越性又决定了人在面对现实环境时会力求做出适度改变,实现价值生存的意愿。教育自身的独特性则引导人从现实生存向价值生存迈进,从而达到人性完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一、教育产业化与教育的人道在汉语中,道即探究“元首”寻求“本质”的意思,那么人道也就是探求人的根本、人性,其中包含的是人对自身的生命、生活及生存状态的自觉关怀与责任。英语中用“hu-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都是有思想、有主见、有实践能力的社会的人。马克思的人性观是从哲学的高度对人本质所做最高的理论概括,它为我们科学的认识人、教育人、发展人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的简要阐述,并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点为基础,分析了人性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以及对“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 对人性的思考 :教学是一种传递人类生存艺术的活动 ,是一种发展和创造人的活动 ,思考教学问题不能离开人性。对于“人性”这个复杂概念 ,教育中主要凸现三点 :(1 )人的主体性。填鸭式教学把人当成了器物 ,应试教学把学生当成了奴隶 ;(2 )人的情感性。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伴和着爱心、关心和荣辱心进行的 ,冷冰冰的重复训练是无效的 ;(3)人的发展是个性化的 ,班级整体教学重共性、轻个性 ,造成了班内教学资源享受的不平等 ,人为地阻碍了部分孩子的发展速率。只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变成解放人性的原野 ,那么 ,就自然会千方百计思考减轻学…  相似文献   

14.
方方是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优秀小说家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方方曾以世俗立场“原生态”地描写普通百姓粗鄙化的生存现状,以及僵化庸俗的现实对人的愚弄、迫压和异化而享誉文坛,成为“新写实”派代表性作家。在新世纪小说创作中,方方实现了对自己的超越,体现为叙事的变化,即从描写入的生存困境和人性异化到表现“人的生存命运”、“人性之困”和“人道主义”等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5.
所谓“肯定教育”,就是建立在人的心理需求和人的社会性特征基础之上的,与“批评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外,最重要的需求就是被尊重,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可以说,这是人的社会性特征的具体体现,也是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人  相似文献   

16.
人文教育含义相对较宽 ,人性教育意旨较深。人性教育与人文教育有着不解之缘 ,人性教育形成人文教育的“课程方法”,现实中的人文教育则有“人文教育”的异化现象。人性教育不满足于人文知识一般性的授受 ,强调扌契渗于人性、人情的深层进行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教育 ,使人文教育真正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经过现代诠释、转换的“良知”、“良能”是构筑“人性圆周”的“圆心点”。对人文知识的人性还原 ,对文化规定的人性反省 ,对自我抉择的人性提升 ,是人文教育须重视的方法原理  相似文献   

17.
被誉为“中国创业教育破冰之旅”的全真环境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已实施五年。全真环境创业教育是适合人性的教育;是促进人的主动性发挥的教育;是提升人的生存质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终极”是通达人的内心,期求人的卓越,还是为满足当下的社会生活,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然而现阶段有些教育改革的主张对教育目的的模糊描述,混淆了完整教育与科学技术知识教育、教育的根本向往和教育达标等诸多问题。教育的扭曲、人性的平庸呼唤理性人文教育的回归,知识、教育内容、教育目的和完美结合是现代教育的诉求,“人”的完善与圆满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9.
人是主体性的存在,“在”是其本体论涵义,即人作为一种生命存在者,他的出现是自在与自为的结合,是此在与共在的实现。人不是抽象的,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的人,只有在社会以及附带构件中才能彰显其生存状态。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局部能反映整体社会中人的存在镜像。正如马尔库塞对现代社会的“单向度”定位,现代教育也难逃其咎。以肯定性思维为其内核,以普遍性与同一性为特征,以实用与功利为实在目标,以规训制度压抑人性,这些构筑了现代教育的“本真”,即“现代教育神经症”——一种“异化”状态。反思意在解构与建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彰显人的生命存在是教育的本初旨趣。  相似文献   

20.
人是主体性的存在,“在”是其本体论涵义,即人作为一种生命存在者,他的出现是自在与自为的结合,是此在与共在的实现。人不是抽象的,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的人,只有在社会以及附带构件中才能彰显其生存状态。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局部能反映整体社会中人的存在镜像。正如马尔库塞对现代社会的“单向度”定位,现代教育也难逃其咎。以肯定性思维为其内核,以普遍性与同一性为特征,以实用与功利为实在目标,以规训制度压抑人性,这些构筑了现代教育的“本真”,即“现代教育神经症”——一种“异化”状态。反思意在解构与建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彰显人的生命存在是教育的本初旨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