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山鼻祖,他的山水诗以自然山水为独立、客观的审美对象,对山水景物精细刻画,营造画境。他的山水诗表现形式绮丽,声色并妙,表现出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开拓了诗歌的新境界。谢灵运在山水诗领域所展现的审美特质与运思模式对中国的山水诗史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谢灵运对山水文化的推进表现在他对山水园林的建设和山水诗文的引领两个方面。他将山水诗从玄言诗中分离出来,使以自然山水为独立表现对象的诗歌成为具有独立审美意味的文学形式;他的庄园建设和庄园山水诗,对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发展和园林艺术的发展都有着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3.
谢灵运对山水文化的推进表现在他对山水园林的建设和山水诗文的引领两个方面。他将山水诗从玄言诗中分离出来,使以自然山水为独立表现对象的诗歌成为具有独立审美意味的文学形式;他的庄园建设和庄园山水诗,对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发展和园林艺术的发展都有着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然山水是中国诗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意象,而其山水诗在诗歌中完全确立地位主要还是归功于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是自然山水诗的"开山鼻祖"。《楚辞》对谢灵运诗歌的影响是十分深厚的,谢灵运对屈原的身世具有认同感,这对他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他继承发展了兴寄的艺术手法,将情、景、理三者结合在一起。谢灵运的诗歌开启了后代山水诗歌繁荣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刘长卿是唐代大历诗人中较有影响的一位作家,是盛唐到中唐的过渡人物。他对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的"定型"起了重要的作用,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很大。文章重点讨论刘长卿诗歌情景交融的表现方式及意义,并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从中看到刘长卿在情景交融上的独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山水诗是指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和表现对象,抒发诗人对山水的感受的诗歌,它是人们对自然景物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达到一定水准的反映。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创作的先河,他的山水诗歌作品洋溢着清新恬静的蕴味,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对后世古典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于山水诗,我们传统的欣赏习惯是要求其逼真、入画。而李白的部分山水诗以其动态的山水观照突破了传统山水诗的恬淡空灵的境界;而其部分接近传统的山水诗又不同于我们一贯给于他狂放的评价而达到内敛的心灵境界。这从一个角度又展示了李白诗歌风貌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杜濬处在明清交替这一特殊时期,其诗歌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杜濬诗歌的特点在他的山水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自然山水中的一景一物,都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国破家亡、入世无门等遭遇,造就了杜濬山水诗中一种独特的意象——“孤”,其诗中的一山一水,大都被蒙上了一层悲清的面纱,较之其他遗民诗更深婉。同时,这奠定了杜濬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历经迁谪,忧患平生,然而却长期被归入“山水诗人”之列。其源盖出于皎然,他说:大历中,词人都在江外,皇甫冉、严维、张继、刘长卿、李嘉祜、朱放,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已有。吾知诗道初衰,正在于此,何得推过齐梁作者。刘长卿果是窃占山水风物的“山水诗人”吗?以下试从三个方面粗陈管见。  相似文献   

10.
谢灵运作为时代美学思想变迁的敏锐感受者,是第一个在诗里用全力刻划山水的人,完美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他的山水诗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为成功的美学实践之一。谢灵运在山水诗领域所展现的审美特质与运思模式对中国的山水诗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谢灵运和陶渊明分别开创了山水诗和田园诗,到唐代,王维、孟浩然继承发展了陶谢诗歌的题材和创作风格,在描写田园风光的同时渗入山水景物的描绘,使山水诗与田园诗得以合流,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维的山水诗以其清新隽永,富于韵味,历来被尊为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代表。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五言诗体为其大宗,其他七言、杂言诗歌也有一定数量。对其为数较少的七言山水诗从诗体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王维对传统山水诗有开拓之功,对后世的山水诗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山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题材,以山水名胜为观照对象的山水诗是中国诗歌史上源远流长的一个诗歌流派。综观六朝经典山水诗作,总结出其时山水诗具有游览性、审美性、体物性、新变性四大特征,而与之对应,六朝山水诗亦体现出动态美、境界美、物色美、形式美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王维的山水诗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典型代表。山水意识是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通过观照山水以获取美感的心理活动,山水诗是山水意识的产物,中国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自然景物为审美对象的诗歌作品。王维的山水诗体现了中国山水诗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李白本不是“山水诗人”。他也没有写多少山水诗。但他为数不多的山水诗却在古代山水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为什么呢?赏读他的《望天门山》,似乎找到了一点答案。  相似文献   

16.
<正>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起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并在南朝至晚唐兴盛起来。山水诗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他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出来,而且加强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其著名诗人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诗人们把细腻的笔触投向  相似文献   

17.
刘应秋的山水诗是对安康地域山水的诗意描写,也是诗人行踪游览景点的记录与感慨。其山水诗有传统山水诗歌的隐逸避世情怀,更有咏怀抒情、历史兴亡等人生思考,这是对山水诗的新变。  相似文献   

18.
在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史上,谢朓是比“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的诗人,也是比同时代人提供了更多有益东西的诗人。在南齐一代,谢朓的诗歌成就最高;他的诗歌,在南北朝中后期的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个山水诗人,他对南北朝中后期以及唐代山水诗的发展,影响比较深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诗歌还一再得到伟大诗人李白的赞赏。要对南北朝中后期文学进行深入研究,要对我国山水诗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对谢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做些探讨,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黄仲则是清代毗陵诗派的核心人物,一生游历颇广,与山水结缘,纪游山水诗是其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黄仲则游历及描摹的对象来看,主要有江浙山水、荆湘山水、安徽山水及北国山水。在江浙山水中,仲则对杭州西湖情有独钟。荆湘纪游山水诗是仲则湖南之行沿途所作诗歌,主要包括江西、湖南、湖北三省。皖游山水诗中,主要由太白遗迹组诗、名山组诗以及记录诗人游历所及的皖地各处风光的诗篇组成。北国山水诗则围绕着齐鲁、京师、晋陕山水风物展开。黄仲则纪游山水诗风格多样,早年山水诗奔放恣肆,才气横溢,诗风近李白;北国山水诗慷慨苍凉,有幽燕气;其最大特点是重情,主观感情色彩较重;但其中也不乏纯粹的审美之作。  相似文献   

20.
孤独意识、隐逸情结及宗教情怀是刘长卿山水诗歌的三大情怀,也是值得探索的地方。科举失利、两遭贬谪、衔冤入狱,以及诗人自身的性格是刘长卿孤独意识之源。官场的险恶使得刘长卿渴望隐逸宁静的生活,然而对社会对国家的忧虑意识使刘长卿始终跨不出“出世”的步伐,隐逸思想却更加浓烈。当时盛行的天台宗对刘长卿影响很大,与僧人、道士颇多交往,使他有追求超出凡尘的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