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认为企业公益广告是以注重与公众心理沟通的一种"和谐性广告",它是现代企业理念重构与构建长远发展动力的一个内在契合点.中国的企业公益广告具有一定的商业特征,但并不悖于公益广告"非营利性"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由于工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了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响应,公益广告作为一种有力的工具应运而生,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行为的缺失.因此,我们应正确看待国外企业公益广告.  相似文献   

3.
刘聪 《职业圈》2008,(2):50-51
文章认为企业公益广告是以注重与公众心理沟通的一种“和谐性广告”。它是现代企业理念重构与构建长远发展动力的一个内在契合点。中国的企业公益广告具有一定的商业特征,但并不悖于公益广告“非营利性”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王琨 《职业圈》2008,(6):19-20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由于工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了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响应,公益广告作为一种有力的工具应运而生,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行为的缺失。因此,我们应正确看待国外企业公益广告。  相似文献   

5.
叶广苓 《文化博览》2005,(12):58-59
1956年,我7岁.我感到家里发生了什么大事. 我从外面玩回来,母亲见到我,哭了.母亲说:"你父亲死了."我一下蒙了.我已记不清当时的自己是什么反应,没有哭是肯定的,从那时我才知道,悲痛至极的人是哭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广告按照内容分为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两大类。商业广告旨在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公益广告旨在为公共利益服务。二者目的不同也直接导致了语言表达形式的不同。该文应用人际功能理论,使用AntConc辅助工具,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将二者对比分析,旨在为广告商如何使用适当的语言手段来设计商业及公益广告提供例证。结果表明:商业广告多使用陈述句与祈使句,情态动词使用频率较低,且倾向于利用产品、品牌名称或非人称形式代替人称代词;公益广告则多使用陈述句,中低值情态动词使用频率高,且多用人称代词进行表述,特别是第一、第二人称的使用频率高。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初,我刚到市委宣传部工作.一次与当时的市委主要领导到北京出差,他对我说,你有时间去看看伊春走出来的女画家王剑兰.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王剑兰的名字.于是我抽出时间,按领导告诉我的地址,在西二环一栋楼的六楼不到10平方米的画室里看到了王剑兰.当时她正聚精会神地伏案作画,以至于家里来了人她都没发现.看到这个场景,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对艺术十分投入和执著.这时我就想,一个文弱女子是如何走出大山、来到京城作画的,而且还小有名气?  相似文献   

8.
"文革"时,人家都说所有的人都是愈斗愈瘦,惟有我是愈斗愈胖,精神饱满,满面红光.记得当时管牛棚的老K问我是用哪股子反动精神支撑着,我说我这是血压高,血往上冲,脸色就红,这叫回光返照.他一听,放心了.  相似文献   

9.
他说永远听从我的话   我出生在吉林省怀德县大泉眼村,父亲在郑家屯开粮店.当时的驻军一度住在粮店,驻军统领张作霖和我父亲结识,相交很好拜了把兄弟.张作霖看我读书很用功,常夸我是女秀才.后来,他向我父亲提亲,说他大儿子很听话,肯上进,将来也要在军队发展,需要我这样的女秀才帮助.……  相似文献   

10.
我对中国的兴趣始于2008年初,我在高中完成了汉语入门课程.当时,去学习一门既难懂又难学的语言,我的同学认为这很不可思议,甚至用他们的话来说很愚蠢.记得我坐在高中的图书馆里,看着电脑上满是奇怪的字符和注音,我才意识到那是拼音.我立刻被迷住了,那天的晚些时候,回家我告诉父亲自己对普通话的迷恋."总有一天中国会统治世界",...  相似文献   

11.
从新闻传播史上来看,公益广告(PSA或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兴起于上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为了加强对国内外民众的传播效果,美国政府成立了半官方性质的"战时广告委员会",专门制作以战争动员和宣扬美国价值观为主题的公益广告,通过各种印刷媒体和广播媒体向国内外受众传播美国的  相似文献   

12.
1992年,我与弟弟刘永好在美国访问了一个月.我们考察了匹兹堡,这里一直是美国二战后的钢都,但此时,这里的钢铁企业大部分都在撤离.我也第一次听到了"产业转移"这个词.我当时就想,10年后这些产业应该会转移到中国,届时我也应该有进入这些行业的机会.此时,我们正在国内建设第一个投资才几百万元的饲料厂,根本没有资本做重化工业.但这个理想就此埋下了.  相似文献   

13.
雪瑶 《职业圈》2004,(9):22
大学毕业后,我应征到一家大公司做秘书.我现在改行做形象设计,还真得感谢那时我的老板.她是位四十多岁的女士,就是审美力太差,她的服装都是几千、甚至上万元一套的,但她不知道自身的特点,常常穿得不适合环境,扬短避长.好好的衣服被她穿得不伦不类.一次,当我知道她晚上要参加市长的晚宴,忍不住对她的着装提了几条建议,当时她用狐疑的眼光看着我,我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相似文献   

14.
那年我上初二的时候,读到了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外国一个小男孩,晚上从学校跑回了家,就为了给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们",结果把父母感动得一塌糊涂.当时看到这里,心里很是激动,要是自己也能这么很"壮举"地来一次,不知道爸妈心里会是多么高兴.  相似文献   

15.
郑亦工 《职业圈》2005,(7):22-24
我连死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1959年,我出生在山西省忻州地区原平市崞阳镇下丰洼村,下丰洼是一个洼地里的小村庄.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有四个孩子,我的姐姐比我大9岁,我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因为孩子多,家里的光景并不太好,所以孩子们都用功读书.我的姐姐弟弟学习都很好,但我的成绩中等,我从小喜欢拉二胡,远近闻名,考入名校范亭中学后,成了校乐队的队长.高中毕业时部队看中我,免试去当文艺兵,但我不想受纪律的约束,就回了村里.当时,中央号召农民致富,我就到煤矿上当小工,给附近的耐火土厂搞推销,唉,要是我到了部队上,就不会站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16.
《职业圈》2013,(13):43-43
我自己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TCL,当时我是进公司的第43名员工,当时很多人问我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企业成功有什么方法?我回答说,实质上奔着一个大目标走,通过不懈地努力,大家都是可能成功的。当然这30多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了一大批企业和企业家,但也有许多企业和企业家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走过来,我自己的体会是支撑我们走到今天,主要有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17.
《职业圈》2006,(11):79
我是浙江仙居人,我叫丁尔立,现在是个成功的商人,近日在看《生意经》时看到有关济南爱迪公司张晓雨老师的报道,记忆的阀门被打开.和张晓雨的结识是因为她当时在全国废水提炼白银行业里的名气.那还是1996年的事了,那时我还是靠死工资维持生计的制镜厂工人,但不甘心平庸的我心中一直有梦想.我大量地学习、阅读相关信息,希望我有一天在厂里有所作为.一天,在看到一篇文章中提到针对制镜下角料的再利用--可以提炼白银.  相似文献   

18.
我和老公原来都在机关上班.他在进出口贸易公司工作,接触人比较多,时间一长就不再满足过那种平淡的生活.他想出来闯一闯,创一番自己的事业.当时我劝他考虑好再做决定,可他对我说"难道你想让我一辈子在这里闷死啊!"于是我们一起办了停薪留职,来到天津开始了我们的创业.  相似文献   

19.
公司最近召开了一个评审会,议题是可再生能源中心的园林规划.在会上,几位专家的方案为我们打开了一些新思路,正当大家聚精会神地听专家讲解方案时,几位年轻的员工一会出去一会进来.我发现他们几个状态不对头,注意力不集中,而且他们的进进出出也干扰了其他参会人员的注意力.我对他们的这种"会场的随便"非常反感,当时就批评了他们,并为此事向专家们赔礼道歉.  相似文献   

20.
1960年,我11岁,正是能吃饭不能做事的年龄,我隔壁的一家人,因为父亲在菜场工作,能经常捡一些老包菜叶子回来,特别叫我们羡慕.这包菜叶已老得发蓝,即使是当时卖菜给人家也应该打掉,但打掉是打掉,旁人捡不着,只有在菜场做事的人有这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