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指引下,我欢天喜地地来到了人间,同时也给冯氏家族带来了福音及快乐,一个男孩子就这样平安地"问世"了.  相似文献   

2.
古文字学(甲骨学),训诂学(考据学),历史学,人类文化学等学科的成果证明了中国避讳的实质及其起源.从地下发掘的材料,传世典籍材料,以及人类文化学的研究材料,证明避讳的产生是由于先民们的性忌讳而产生的,它的起源应当是在由母系时代到父系时代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3.
除古汉语语音系统重新构拟这一大工程外,高本汉还写了不少著作研究汉语理论和汉语史。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写了《中国语与中国文》一书,分析了中国语言与文字的不同特性,以及二者之间在历史演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他解释古代文字的起源与变迁,足以打破“六书”的陈见。他在论述汉语的词形变化、白话文中的助语词变化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他指出汉语语音进化的基本趋势是语音的单纯化。1926年,高本汉又出版了《中国语言学研究》一书,这是他在挪威人类文化比较研究会上的发言稿,主要阐述对中国语言文字特质的看法。中国语言文字是一种单音缀在孤注语,大多数的单音节词只有一个音缀,音缀在拼法上有许多限制,如词的起音和尾音,现在的任何一种方言都不含有复辅音的拼法,缀在末尾的辅音也只限于很少的几种。其次,他还提出了研究中国语言学的方法和途径,即对古汉语语音系统进行实验性分析和重新构拟。此外,他还讨论了中国语言改革的问题,介绍了胡适、钱玄同等“五四”钜子对汉语语言改革的激进态度,但认为他们仍然用旧文字写新文学不足效法。他感到文字的改革只有完全采取纯粹的音标系统才可能取得成功,而旧文字写的书则让专门的学者研究。在语言改革的过渡时期,采取汉字注音的方法解决书写与阅读的问题。19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在闭幕当天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发表公报。15日授权新华社发布《决定》全文。在中国的政治格局中,新一代领导人执政后的历次三中全会往往是其首次亮明施政思想的重要会议,是中国此后改革发展的总路线,因此得到外媒的极大关注。本次三中全会的会议时间在2013年10月29日的中共政治局会议上确定,因此,外媒对该次会议的集中关注聚  相似文献   

5.
谭雅彤  高波  王连春 《职业圈》2008,(17):158-159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踏入复杂的社会环境后是否能够顺利成长的关键过渡时期,对学生的一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把握高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对学生的高校生涯负责,是文章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踏入复杂的社会环境后是否能够顺利成长的关键过渡时期,对学生的一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把握高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对学生的高校生涯负责,是文章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工作任务即是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与此同时,深入融合党建设的总体需求,组织执行总路线并以问题作为核心,将党建工作的任务以及难点问题,一一细化成具体的项目,采用项目化的管理方法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着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文章首先分析高质量项目化党建管理的实践思路,其次,从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用高质量项目党建助推高质量项目管理的实践策略以及优化项目党建管理质效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维生年问题学术界始终存在不同意见,在对这一问题之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倾向性意见。认为王维生年为公元699年,并用内证来证明此观点。对其他说法的不妥之处亦进行简明辨析,以期将这一学术问题的研究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赵爱军 《职业圈》2013,(29):119-119
了解和掌握驻省外员工思想动态。稳定员工队伍,发挥员工潜能。是山东高速集团河南许禹公司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公司课题组在双因素理论、九型人格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基本步骤,对课题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得出了。三位一体。的稳定员工思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时光的脚步,渐行渐远,似乎少年时的记忆,有的已不再那样清晰,但有的却深深地镶嵌在脑海里,永远也不会抹去。还记得,在我童年向少年过渡时期,家,也从森林的外缘,迁入更深的原始密林里——一个新开辟的林场。举目四望,周围全是密密麻麻的  相似文献   

11.
变电站运行资料信息化的全面实现必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因此如何做好过渡期间变电运行资料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实际介绍了变电运行资料管理工作的要点和经验,为变电运行资料管理实现快速、顺利信息化过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五四时期,曾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百家争鸣。第一次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百家争鸣出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其原因究竟是什么?目前没有人进行过系统的、有说服力的探讨。我认为五四时期之所以会出现百家争鸣有以下一些原因。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关键时期。美藉华裔学者张灏先生称1895年到1927年为中国思想的过渡时期。我在《社会结构变迁和近代文化转型》一书中称这一时期为中国社会的进一步转型时期,或加速度转  相似文献   

13.
清代初中期西学影响经学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传入中国的西学对于清代初中期经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是一个自晚清迄今,一直受到众多学者关注的重要历史问题。西学是否影响经学?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层面以及达到了何种程度,这些问题皆成为了该专题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诸多学者的努力下,伴随着研究视域和方法的不断创新,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即尝试着对近百年来学界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对不同阶段的研究特点进行概括并就其中主要研究成果做出述评。  相似文献   

14.
论上古礼制与文体的生成及《尚书》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古社会经历了一个从原始宗教礼制发展到国家政治制度正式确立的变革时代,与此相应,国家治理思想观念的转变即导致了由言说行为方式生成的文体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宗教性文体到政令性文体的演进过程.其间的过渡时期,便是在殷末周初之际,载录这一时代巨变的古文献是<尚书>,因而,<尚书>"六体"也鲜明地体现出了原始宗教性和政令性合而为一的文体特征.<尚书>是一部政教合一的上古文献.  相似文献   

15.
刘杉  方明豪 《文化学刊》2013,(3):139-144
受众对媒体的偏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偏见来自于媒体的报道偏向,也源自受众对媒体的主观认知偏差,即所谓的"敌意媒体效应"。敌意媒体效应研究近些年在西方学界不断深化拓展,但在国内研究领域却鲜有提及。对此,本文将对敌意效应理论加以简要介绍,并进行本土化解读:一方面用案例说明这一理论在国内传媒研究的适用性;另一方面探析其在媒介效果研究的理论拓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模式及其变迁——史学史视野中的唐宋变革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宋变革”问题自 1910年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氏正式提出后 ,逐步成为唐宋史领域内吸引众多学者关注的一个问题 ,时至今日依然如此。近年来 ,对“唐宋变革”问题研究史的回顾也在进行。美国方面 ,包弼德 (PeterBol)先生的《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史的变化为主》一文对美国学者的研究情况做了比较详尽的说明。① 发表在《中国史研究动态》上的日本学者宫泽知之的《唐宋社会变革论》一文简要介绍了战后日本学界有关唐宋变革论中涉及经济关系层面问题的研究情况。②日本学者丸桥充拓的《唐宋变革史研究近况》一文对最近的日本学者唐宋变…  相似文献   

17.
正对境内外智库机构涉华研究结论进行报道和传播,是中国媒体涉外新闻报道的重要构成。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不同智库机构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化到对地方案例的关注,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发展变化及突发事件,越来越零距离、无障碍、快时效地进入国际社会视野。从国情实际出发,对源于境内外智库机构和意见代表的涉华舆论加强针对性研究,在新闻传播实务中突出危机发现、问题切入和主张  相似文献   

18.
阎江 《文化学刊》2008,(4):87-92
从东莞卖懒仪式与歌谣的历史考察来看,愈是早期社会,其仪式象征意义愈强,愈到后代,仪式意义愈弱。但过渡的阶段永远存在,过渡时期的不确定性也不会消失,卖懒歌谣的变迁、民俗象征符号的替代都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卖懒的本质意义。在阐释卖懒案例的意义时,歌谣传统的取舍,以及传统如何在特定社会环境下与其他文化层面互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戴健宾 《职业圈》2007,(19):55-56
体育文化的功能及价值关系到体育文化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对它进行研究具有深远意义.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文化价值就是在于人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1993年。Auty(1993)在研究产矿国经济发展问题时发现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并第一次提出了“资源诅咒”(ResourceCurse)这一概念之后,很多的经验研究文献在国家层面上对资源诅咒假说进行了验证和分析,但由于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合理性问题和指标衡量问题的存在,使得国外学者对“资源诅咒”效应的存在性持有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