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道德教育的新取向,是道德教育促进人格完满发展的新方向.但是,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作为新的发展方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误区.因此,有必要对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念进一步思考,以促进道德教育更好地实行.  相似文献   

2.
胡塞尔、哈贝马斯等现代西方哲学家将生活世界精辟地阐释为人们获得生活资料、生活经验以及进行交往的场所,也就意味着它同样可视为道德教育的起点和道德教育的归依.当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诟病之一,就在于道德教育与大学生生活世界的背离,从而导致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世界主体性的消泯和生活世界积极内容的弃落.因此,源于生活、为了生活,回归现实生活世界,才有助于大学生道德教育摆脱虚无,走向本真.  相似文献   

3.
论生活中的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于超越感性人生与找回人的尊严之需要,在由理性而带来的科学与技术的帮助下,人类成功地完成了对自身栖居于其间的自然世界的征服,确立了人类的中心地位。然而当人类正陶醉于征服自然世界的辉煌之时,人自身被物化,反而受到物的奴役,人的生活以及维护这种生活的稳定与和谐的道德体系也为技术所肢解而变成残章断片。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分离长达数世纪之久,东西方道德教育面临着同样的主题:回归生活世界,重建有魅力的道德教育。一道德教育疏离生活的表现1.道德教育的科学化道德教育的科学化主要是指人们在对待道德教育时,不仅没有把它和一般的知识性的教学活动和对待物的生产加工活动区分开来,而且还有意为之,认为道德教育也应该自觉以无往不胜的科学世界和科技理性为指导,努力发掘道德教育中的客观规律,然后通过理性的计算予以控制,最后达到学生能按道德规律行动的目的。道德教育成了像自然科学教育一样的知识授受或思维、认知能力开发的过程。它用科学主义的眼光来审视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视为可以在生活之外单纯依赖科学的加工而进行的过程,从而表现为对道德、道德教育之生活、实践本性的遮蔽、对道德教育之丰富内涵的化约和裁剪。雅斯贝尔斯曾经做过这样的假设:如果设想我们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生活世界是鲜活而富有生命意义的,为道德教育所必需。原初的道德教育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但后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道德教育偏离发展轨道而逐渐脱离生活世界。道德教育只有走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才能体现道德教育的真谛。因此,教育工作者应注重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  相似文献   

5.
胡晓霞 《教育与职业》2008,(17):120-122
文章对生活世界、道德教育和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道德教育进行了解读,并对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具体运作进行构想,认为生长起点是生命教育,前提是自由教育,环境氛围是隐性教育,而让学校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桥梁应是交往教育。  相似文献   

6.
学校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学校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生活世界是学校道德教育鲜活的“教育场”;回归生活世界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学校道德教育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关注德育主体的现实需要,培养生活中的德育主体。  相似文献   

7.
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应与生活世界密切相联,以生活世界为基础,在生活世界中进行。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用日常的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代替科学世界的道德教育,而是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在动态的生活世界中进行道德教育,并在适应的基础上超越现实生活世界,走向一种未来的可能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8.
生活世界与道德教育之间的关联具有存在与价值的双向维度,把握生活世界的基本特点是确立道德教育基本原则的前提所在,建构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又是面向生活世界的必然要求。从德性修养论的角度看,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既强调道德教育应该以现实生活为首要根基,又突出了道德教育对于提升日常生活的价值层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对当前道德教育现状的反思和对生活与道德教育之关系重新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看到,学校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主要原因。道德教育要回归现实生活,在生活世界中进行有德性的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自人类文明伊始,道德就与人类如影随形,它整肃生活的和谐有序,呵护生命的静静流淌,牵引生命走向最终目标——幸福。而道德教育对理想人格的健全、德行的培养成就人类生活由理想走向现实,人们呼唤走向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与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并不必然导致道德教育的高效,根源在哪?笔者认为传统的道德教育偏离了道德教育的本质,离开道德教育的本质来谈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是隔靴搔痒,道德教育应当走上回归生活世界的寻根之路,即以道德教育本质为出发点来探寻其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道德教育的新取向。是道德教育促进人格完满发展的新方向。但是。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作为新的发展方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误区。因此,有必要对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忿进一步思考,以促进道德教育更好地实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高校道德教育脱离实际道德生活的状况,分析了"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的内涵、特征,并提出了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刘伟伟 《文教资料》2010,(20):131-132
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新时期人类精神的重要发展趋势。然而不幸的是,现行的道德教育却更多的是以与生活世界的剥离为特征的,道德教育处于危机之中。要摆脱此种危机,道德教育必须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并要对生活世界进行批判性的重构。这成为未来国际化时代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具有双向互动性:生活世界构成了道德教育活动的背景;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意味着道德教育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性重构。道德教育应回归真实的而不是理想的生活世界,开放的而不是自我封闭的生活世界,充斥价值冲突而不是故意掩盖矛盾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5.
学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并不必然导致道德教育的高效。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仍然需要对一些问题作出回答:生活世界中的道德是应如何生活还是事实上如何生活;基本的道德认识是把道德看成是道德德性还是权利;“做人”的道德规范是否完善。在现代性条件下,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关切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关切道德规范背后的道德权利教育;关切“做人”的道德规范的教育。这些问题不解决,学校道德教育即便回归生活世界也无法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6.
高校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是道德践履的土壤,道德教育不能离开生活场景,不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来。高校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必须通过具体的道德教育模式建构,才可能由应然转变为实然。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模式是一种生活化的道德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全新特点体现在目标建构、内容建构、过程建构和评价体系建构之中。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所要回归的生活世界是充满意义的世界。行走在意义世界中的人是道德生活的主体,并在道德生活的实践中追求超越。正是基于道德生活本身的意义性,道德教育有意义既具有个人价值又具有社会价值。有意义的道德教育是内在于生活的道德教育,以生活这本大书为教材,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了生活而教育,使道德融合于生活,从而实现过一种有道德的好生活。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作为网络公民的的话语变迁,给网络公民道德教育带来了现实冲击,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网络公民道德教育的成效.建构话语分权,掌握网络公民道德教育的话语主导权;关注生活世界,完善网络公民道德教育话语的内容体系;拓展优势话语,提高网络公民道德教育话语的叙述张力,是网络公民道德教育话语建设的应然面向.  相似文献   

19.
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源于生活的需求,这就注定,作为维系社会和谐与人的发展所必需的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世界而孤立地存在。分析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澄清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探寻道德教育究竟应该如何面对生活,对于促进道德教育与生活的良性互动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并超越生活是当代人走出唯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是21世纪高校道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价值取向之一.对道德教育时间性、空间性、价值性的哲学之思,目的就是要提倡高校德育对大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生命的体贴,放弃传统道德教育灌输不可质疑的、既定道德观念的做法,转向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尊重大学生道德判断的权利,引导大学生自主生成道德观念,培养生活着的有道德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