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李铁属于“新生代”实力派作家。他不仅成功地表现了当下的现实生活,更使生活获得了形而上的意义,这就是对悖论层面的介入。悖论在文本中主要呈现为三种形态:时代与个体因素的相悖,愿望与结果的相反,感觉和现实的相对。作家以悖论独具的本质——无解——揭示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又赋予生活以意义。其根源在于作家博大的同情心、深刻的思想和顽强的理性精神.小说也由此“具有了令人生畏和令人深思的品格”。  相似文献   

2.
京派小说还乡的情节类型,可分为归来的模式与归来—离去的模式,这种情节模式蕴涵着反思启蒙理性的文化诗学内涵,京派作家徘徊于都市与乡村的文化心态,对现代小说美学有着独特的意义与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从生命化的角度,较为深刻地探讨与研究了沈石溪动物小说内在的美学意蕴。本认为,对动物小说内在生命化的美学追求,是沈石溪艺术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与灵感。通过“猎狗情结”、“狼王意象”、“红奶羊境界”的美学归纳,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提升到一个生命哲学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小说美学,是对小说艺术,从美的角度,作哲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研究。在这方面过去基本上是一个空白。叶朗同  相似文献   

5.
民族艺术的变化如同其生成一样,是多因集合性的,过程性的.面对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民族艺术如何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者认为,依据民族艺术发展的特性与规律,无论任何时候,要切实体现或张扬其特有的美学品质,都不能脱离自身的民族文化生态;而实现民族文化生态优化,则是当代民族艺术实现可增长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相似文献   

6.
淮河岸边的怀远,有芦花飞白,杨花似雪,荆涂二山,榴花似火。尤其是荆山有卞和洞,又名抱璞岩,抱玉岩,闻名于世。相传价值连城的卞和玉(又称和氏璧)产于此处。祝兴义就是在这样一个乡土风情的文化氛围里成长起来的。他就象质地纯厚的石璞在乡土文化、时代生活和艰难人生的琢磨下形成的一块良玉,闪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高尚情操的熠熠光彩。又如蚌孕珠,他把经过人生痛苦含蕴的美质形成艺术,贡献于世人面前。并且是借助于中国传统的美学意象传达出来。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典型意象大都蕴含某种母题,蕴含着深广的文化意识与美学意味。把意象引进小说是祝兴义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他的代表作都是采用这一手法,从而增强了小说艺术魅力,还由于他采用传统的美学意象,加深了作品的传统文化和美学内蕴。“玉璞”、“蒹葭”、“杨花”是祝兴义小说中的三个典型意象,它们不只是构成祝氏小说中的典型风物,  相似文献   

7.
美学是以一定的哲学理论为基础对审美关系和审美经验作出分析和解释的理论,审美关系的价值表现即审美意识形态,与一般意识形态相比较,两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着实质性的区别,人科学领域的重要话题逐步从认识论领域转移向美学领域,而美学理论和美学思维对于思考和解决现代社会人类所面临的严重危机可以提供积极而建设性的意见,因此,美学在现代人科学中的地位及作用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Calvino),因其“作家们的作家”的美誉日益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兴趣与关注。卡尔维诺的文学成就既在小说创作,又在小说美学。他在代表性论著《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以五个关键词的新颖形式凝结并予阐发了自己的小说美学。  相似文献   

9.
“我真不知道,妈妈,在她行将就木的这一天还会爱的那么沉重,像她自己所说,那是刻骨铭心的。我觉得那简直不是爱,而是一种疾痛,或是比死亡更强大的一种力量。假如世界上真有所谓不朽的爱,这也就是极限了。她分明至死都感到幸福,她真正的爱过”。这是张洁作品《爱是不能忘记的》里的一段话。作为一个当代女作家,她的这篇作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表现了艺术的悲剧之美。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小说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的《沉沦》出现在一九二○年的文坛,其独特的内容和格调,立刻惊世骇俗引起轩然大波。到一九三六年的《出奔》止,郁达夫以表现自我,感伤咏叹的基本风格,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家。作家兼评论家的郁达夫,在十几年的小说创作中有着自己的艺  相似文献   

11.
埃及、两河流域及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既有其共同性,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特征。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历史背景下,自然地理环境为每个民族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和可塑性,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立极的少年小说具有阴柔与阳刚并济的审美艺术风格,动静结合、粗犷与细腻相融合是其审美艺术风格的具体表现;立极小说运用现代“文明”疗治少年人的心理“疯癫”,具有促进少年对自我生存状态的自觉,对认知范式的丰富和更新,对情感体验的关注和优化等审美文化功能,对少年内在文化环境的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试论生态文明的历史方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文明不是取代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而是贯穿所有文明形态(从渔猎社会到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智能文明)始终的一种基本结构.智能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只有形成新的生态文明,智能社会才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西方现实主义小说人物造型以塑造著名典型为最,那么,中国古典小说人物造型则以传神为最.原因何在?其主要缘起便是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评论有着自己的传统、特色、标准和审美观.中国美学和文艺评论特色何在?谓其能近取诸身,以文拟人;以文拟人,斯形神一贯,文质相宣矣.故中国小说人物造型的最高境界,便是为"同中之异"传神写照,且能表现其细小、微妙之"神"差.小说家过人之处亦正在此.能为人物传神写照,则其跃然纸上,气韵生动,可以不朽矣.  相似文献   

15.
试论生态文明在文明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社会结构中,生态结构是为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人的正常生存和发展提供保障的层次,构成了社会有机体的“物质外壳”。人类活动的积极的进步的成果在生态结构上的积淀和表现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独立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外的一种文明形式,并对他们具有重大的制约性的影响。同时,生态文明具有自己的价值形态、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政治形态。总之,生态文明是一种独立的文明形式,社会的文明系统就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构成的。  相似文献   

16.
经典小说的基本构件是人物、情节、环境三大元素。细致地塑造人物是经典小说的中心任务、应有价值和特有功能,巧妙地设置情节是其文体特性、独特追求和重心所在,生动地描绘环境是其特殊要求、基本品格、根本目的。这些方面基本上体现了经典小说三大元素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7.
《美学四讲》一书是李泽厚先生20世纪80年代的美学专著之一,通过对"积淀"、"文化心理结构"等理论的分析,阐释了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观,建立了人类学本体论美学思想,并对中外各派美学思想作了一些适当的回应。  相似文献   

18.
"小说"从诞生之日起便笼罩在经史话语的巨翼之下,历史变迁不曾从本质上将"小说"推向中心位置.以目录学上的"小说"为导引,对<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的著录思想和由此呈现出的"小说"在目录学上的定位作新的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取代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的论断是不能成立的,但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可以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将人类文明划分为"天人合一"文明、"天人相分"文明、"天人和谐"文明,"天人和谐"文明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既是一种文明形态又是一种基本的文明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