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冬青 《教师》2010,(24):35-35
一、让导入新课成为语言学习的热身活动 1.创设语境.激发语感式 如《荷花》一课的导入,教师可以先创设语境,让学生用四字短语来形容荷花,再课件呈现荷花图并伴随背景音乐,学生欣赏荷花,教师随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学生在赏花中进入了美妙的荷花世界,沉醉其中。  相似文献   

2.
课程标准如春风吹遍神州,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在它那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充满了人文关怀.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现以《荷花》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来谈谈新课标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荷花》是一篇语言生动优美的课文,文中作者以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按照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看待花时的感受。全文不到四百字.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文情兼美,别有情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词,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观察荷花的基础上,通过口头语言,表现荷花的美。2.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提高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语言———结合看图 ,品味“挨挨挤挤”“冒”“展开”“露出”“饱胀”等描写荷花美态的词语和“有的……有的……有的……”“……一大幅活的画”等句子的内涵。2.审美———在创设情境中欣赏荷叶茂盛和荷花绽开的美态。3.情感———能展开丰富想像 ,以各种形式的朗读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并能背诵。教学难点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美态 ,体会荷花的美。教具准备荷叶图、荷塘美景录像、荷花的各种姿态图 ,习题投影。教学过程一、导语上一节课我们观察了图画 ,并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 ,仿佛闻到了荷花的清香 ,这一节课我们来到…  相似文献   

6.
《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读之如品美酒.愈品愈觉浓香醇郁.让人陶醉其中;读罢掩卷思之,溶溶的月色.田田的荷叶,亭亭玉立的荷花铭刻心中。《荷塘月色》的语言可谓有一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恰到好处的美。诚然,语言是文字的载体.这里我们从四个方面赏析一下《荷塘月色》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7.
我国以其悠久的荷花栽培历史,丰富的荷花品种资源及众多的赏荷景点,成为世界荷花的栽培中心.荷花在我国的广泛种植形成了一种以文化带动旅游、以科技带动发展的荷花产业带.大足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大规模的荷花种植与悠久的佛教文化相得益彰,在延伸荷花文化、发展农业经济、开发农业旅游等诸多方面,均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课始,重在感知 正式讲课前.老师要给学生展示一幅荷花图.并配以音乐伴奏,从形象上直接给学生以美术的、音乐的美感.如果能插入一段荷花由荷包到荷花盛开的科教影片.或播放一段由自己利用FLASH软件制作的表现荷花盛开过程的动画片.则更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不过.展现配有音乐的荷花图.其目的是让学生感知荷花之美.教师要注意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欣赏荷花的形象美引渡到课文的讲解上去。例如,可以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材中的课文用词精美、语言生动,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品析重点词句,会使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美,同时丰富语言积累并逐步感悟和运用。1.抓关键字,赏语言美。如《荷花》一课中叶老在描写白荷花时写道“: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生问道“: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呢?”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姿态各异的荷花图片通过大屏幕呈现给大家并问道“:从这个‘冒’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结合图片,联系上下文思考后纷纷回答“:我体会到了荷花的多。“”我体会到了荷花的勃勃生机。”学生的回答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而忽…  相似文献   

10.
《荷花》以朴实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池荷花的美景,并通过想象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文章共有5个自然段,前3个自然段叙述荷花的香、多、美,是荷花静态美的描绘,为后面作者的联想作准备,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在教学中要通过仔细看图,图文结合,启发学生联想,把学生带入充满诗情画意的荷花美景之中,课文理解的难点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1.
爸爸。我说。其荬我没有什么想说的,只是很久浚有喊这个称呼了.我想叫你.我梦见荷花开了,就是我们家门口的。你带着我过马路,手和手.是一起的。爸爸我们是去看荷花吗?荷花,是像我的鼻血一样的红色,它玷污了,我的梦。爸爸我为什么总是流鼻血?你教我的抬右手臂的办法不再奏效,我只有昂起头。荷花也  相似文献   

12.
朱剑 《考试周刊》2015,(47):45-46
《荷花》这篇课文运用优美的文字向读者传达荷花的美及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同时欣赏荷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培养学生审美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美、感受美、欣赏美,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美感。  相似文献   

13.
营造语文课堂浓浓的语文味,以无穷的韵味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增智怡情,是语文教学的最美境界。一、含英咀华,咀嚼语言的意蕴文本语言一字一词都传神,一标一点总关情。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涵咏字词,至关重要。笔者在教学《荷花》时,关注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其神其韵。都因一“冒”字。然而“冒”字虽内涵丰富.却不易为学生所感悟。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我启发学生思考:“冒”字还可以换成哪些意义相近的字眼?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中,长、钻、探、伸、露、冲等一系列的字被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14.
漫话荷花诗     
综观历代诗人所写的荷花诗.除少数是直接赞美荷花本身以外.大多是托物言志。以抒发诗人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15.
付秋莲 《湖南教育》2005,(21):37-37
《荷花》是人教社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本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如春风吹遍神州,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在它那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充满了人文关怀,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现以《荷花》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来谈谈新课标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荷花》是一篇语言生动优美的课文,文中作者以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按照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不到四  相似文献   

17.
教学语言对语文教师而言,是极好的煽情、启智工具。语文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优化教学语言,使教学语言更凝练、更优美、更富艺术性和感染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信步走入知识的殿堂。在《荷动》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共生、交融,使学生能够深刻领会作者把自己想象为荷花的情不自禁,有位教师通过这样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这荷花真香啊!它香气幽雅,沁人心脾,怎能不深深地吸引‘我’前去观赏呢?这荷花真美啊!  相似文献   

18.
我的家乡在阆中。阆中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荷花村。每到荷花盛开之际,人们总会不约而同地赶来,欣赏这场荷花盛宴。又逢荷花开.妈妈照例带着我去参观荷花。一路上欢歌笑语。我们终于到了荷花村。哇!好大好大的一片荷花池.都快连着天啦!  相似文献   

19.
《荷花》虽是一篇不足400字的精致短文,却把荷花写得异常生动、有趣,给人以美的感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想象,来感受这种美呢? 一、引发视觉想象,感知画面美图画是形象化了的语言,触发想象的媒介,是学文的凭借。教学时先出示一幅荷花教学图:“满池荷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语文课的发言中往往暴露出一些语言缺陷,这是正常现象,而且可能是好事,教师据此开展的教学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成为发展学生语言的良好契机。如果处理得当,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位教师,在《荷花》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荷花的样子,一个学生说:“有一朵荷花很像一个羞耻的小姑娘。”“羞耻”一词,显然运用不当。这位教师没有采取简单纠正一下的做法,而是对全班学生说:“这位同学把荷花比成小姑娘,比得很好。什么样的小姑娘呢?她说是‘羞耻’的小姑娘,谁能帮她找到一个更恰当的词语呀?”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