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位朋友打电话告诉我,她的孩子进入三年级学习后,对写作文不感兴趣,见了语文老师就怕,哪天有作文课孩子前一天就愁眉苦脸,写出的作文三言两语。她询问我:该怎样让孩子轻松地写作文,喜欢语文课?这种情况确实发生在很多进入三年级后的学生身上,学生不喜欢写作,表现为习作心境差,长此下去,怎能学好语文呢?心理学告诉我们,心境是“一种具有弥散性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情感和情绪’的特殊形态。心境不是关于某一特定客体的内心体验,但能在一定时期使人的一切体验和心理活动都染上同样的情绪色彩。良好的心境使人有万事如意之感,…  相似文献   

2.
《玲玲的画》内容浅显,语言朴实,非常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文中爸爸意味深长的话语是学习重点,要使学生懂得生活中许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换个角度看问题,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玲玲的情感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玲玲的情感线索,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换个角度想问题的思想方法,把主题教育渗透其中,明暗交替,做到润物无声。一、话题导入,激发探求欲望上课伊始,教师出示玲玲的画像:“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你们…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78):43-44
语文学科是一门和人的心灵直接对话的学科,它最贴近学生的情感和生活,然而在现实中,许多语文老师时常抱怨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甚至拒语文课于千里之外,许多学生也反映"爱"上语文课好难,学好语文更难,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个让老外们啧啧称赞的方块字在学生眼里却是无味的,一篇篇意味隽永的美文在学生的眼里却是枯燥的。这让每一个语文老师心痛,更让每一个语文老师深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能让学生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将会"爱"上语文,学语文,运用语文,可是,怎么做才能拉近学生与语文学科的距离呢?就此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析。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基础学科,同时也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每一位热爱语文教学的人都想把自己的语文课上出语文的味道,让学生愿学、乐学.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使语文课具有浓厚的语文味、且又能吸引学生呢?无论是诵读、品味、还是练习中情感的撞击、升华,都是释放语文魅力的手段,把这些都融合在一起,让语文课堂流溢新鲜的活水!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们经常听到很多老师都说,现在的课很难上,众口难调越来越不知道怎么上语文课了,试问,上课的目的是什么?为听课者上吗?为公开课而上吗?为表面精彩而上吗?这正反映出时下的语文教学有太多的功利色彩和随大流主义而迷失了语文课的方向,这种现象尤其表现在阅读课上,因此,我们需要追本溯源,寻求阅读教学原生态,让阅读教学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6.
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何谓语文的本色,又何谓本色语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既然如此,为什么有的老师说:"语文越教越难教了!""语文越教越糊涂了!"……语文课怎么啦!看来,语文课又该重新审视、又该自我反思了.  相似文献   

7.
施兆琴 《语文知识》2014,(10):67-68
“视点、质点、远点”是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王开东提出的重构语文课堂、探寻文本价值的新途径,也是“苏派”名师曹国庆等人的语文教育新思想。它让教师在有“章”可循中思索如何把好语文课的命脉,不浮夸,不虚无,不功利,不走场,将应试的阴影排除,还学生一个活泼生动才思飞扬的训练场,使他们的知识、思维、智慧、能力、素养、情感都能得到培养,让语文的文本教学与教育价值踏上最合理的加速轨道,从而让“大语文”的思想走人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世界。笔者很心仪这一理念,对课文《柳叶儿》进行了“三点”探究。  相似文献   

8.
<正>熊芳芳的《生命语文》一书中讲到,这是"她对语文和学生进行生命观照独到的教学发现和认识,是她对文本世界和生命形态的语文课堂的独到的深层启悟和洞察。"就是这本书,让我对语文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语文教育有了更高的追求——教学如何能让学生与作品人物进行生命对话,如何能以文章为媒介让学生与自己的生命对话;如何用语文来唤醒生命、滋养生命、丰富生命。曾经为了高考,语文课变成了肢解课文,变成了习题训练,变成了模式教学……我们以功利的心态,发现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应该时而活泼欢快,时而沉静严肃,时而奔放豁达,时而温婉细腻,并伴有浓浓的书卷气息和淡淡的儒雅气质。在这样的语文课上,学生始终伴随着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始终有一种美的享受和热爱语文、学好语文的情感愿望。但如今的阅读早已悬坠了沉重的世俗功利,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教学也是情感教育,这个说法并不新鲜,可惜很多老师不重视它,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知识课、语言课、说理课,置学生的情感教育于不顾。但看着语文教材上一篇篇形质兼美的文章,我们怎忍心荒芜了学生的心田?老师是架起学生和教材的桥梁,如何触动学生的感情,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从而体现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意义呢?一、捕捉感情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是精神的宠儿,她与功利无缘!"就精神一词而言,语文课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精神世界中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传授学生知识,开启学生智慧,训育学生身心,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爱好、性格、特长,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自由健康地成长,应该是教师崇高师德的最佳体现。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从引导学生的情感入手,以积极的情感为动力,让他们自由地徜徉在充满情感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12.
最近读到严华银老师的一段话:"我们有的,只是疯狂应试的功利和浮躁,当月考和周考已然成为语文教学的常态,我们的语文还能有什么?"这些话,真是一言击中时弊。功利和浮躁一直影响着语文教学,深受其害最甚的是作文教学。江苏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提出的要求之一是感情真挚,即表达真情实感。可是当下社会,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甚至教师,有几个人不认为分数才是最重要的?当分数占据了一切之后,情感会立足何处?或许我们无力改变现状,但是我们至少应该坚守语文的阵地。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的气场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她能让学生在语文的芬芳中涵养心性,提升智慧。好玩的教材、好玩的教学方式、轻舞飞扬的情感是形成语文气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语文焦虑情结不仅阻碍了学生的良性发展,严重打击他们的自我表象,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使学生不愿意去探讨语文问题和完成语文作业。逃避语文的焦虑情结,成为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绊脚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也有焦虑:语文课,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我们究竟应该建构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呢?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既回归了语文知识本身是情感载体这一属性,又关注了学生主体性这一教学的重要原则。因此语文教学中淡化功利性,突出语文素质应是语文教学的本质。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被当作“工具课”,也就是相当于科举时代“学而优则仕”的敲门砖。现在仍旧盛行为高考服务、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现象,语文课要实行教化功能、发挥道德教育作用的主张。一般说来,这些主张有其现实的合理性,但是,这样急功近利的结果,在历史上造就了多少范进、孔乙己,而在现实中又造成了多少青少年的“高分低能”,缺乏了文学修养却只具有应试的本领?这种情况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们强调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活动远离急功近利,加强素质培养,超越功利目的、功利态度,促进语文养育,让学生在寓教于乐、怡情养性、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过程之中,逐步达到各种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自由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淡化功利、超越功利,以突出语文素养。孔子在齐国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183;述而》),这是音乐艺术的境界;海涅在1848年5月,抱病到罗浮宫向维纳斯女神诀别,...  相似文献   

16.
课改以来的语文课,人们多关注于情趣,至于理趣,即理性思维似乎遭受了“冷落”,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语文课要有两种趣味——情趣与理趣。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有感动,又有感悟,才是完整的语文课。语文课不同于一般性的文学欣赏,只需体验情感,愉悦情感。学生阅读课文,进去了还得跳出来,即学生在课文里经历了一番情感体验以后,跳出来能冷静地对课文作一番思考和评价,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思考得越深刻,越能表现理性思维的水平。如果学生学了课文能得到某种理性的启迪,使人越学越聪慧,学生也就感到愉悦,感…  相似文献   

17.
玲玲坐在教室里,脸朝着讲台,眼睛盯着正讲得自我陶醉的语文老师.她看见老师的嘴快速地一张一合,可耳朵听到的只是水流的声音--语文课她一句也没听进去,她感到大脑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18.
她的语文课常常被学生视为所有学科中最生动和最受欢迎的。她教过的学生在走向社会后,仍然把当年的语文课作为高中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她培养的学生中“写作高手”层出不穷,“高考高分”者也层出不穷。她所任教的高三班级不仅在高考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在全国及市级比赛中也频频获奖。皋玉蒂,上海市曹杨二中的语文特级教师。无论人们对她独特的教学方法和鲜明的个性,有过多少质疑、多少争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她用她对“大语文”的执着与激情点燃了无数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她用她的博学与审美的眼光给予学生一片令思想和情感自由飞翔的天空。  相似文献   

19.
玲玲坐在教室里,脸朝着讲台,眼睛盯着正讲得自我陶醉的语文老师.她看见老师的嘴快速地一张一合,可耳朵听到的只是水流的声音--语文课她一句也没听进去,她感到大脑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部分是科学,部分是艺术,所以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一个美的使者.在传道授业解惑时,我们应努力用美学观点陶冶学生的情操、心灵,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的审美能力的人,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健康的审美观念,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意识,也就是美育的实施.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升学考试等重压下,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在教学中,不少教师注重传授系统知识,开发学生理解能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却不注重学生的兴趣、价值,轻视情感经验的积累,轻视情绪感受能力、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不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是出色的表演艺术家,在语文课上,努力创设美的情境.语文课需要合乎逻辑的思考,更需要生动形象的感染.在语文课上,教师用各种手段,创设某种具体、生动、美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激动、愉快的情绪.美的情境色彩绚烂,情深意浓,充满诗情画意,能使学生如坐春风,如饮甘泉,在愉悦中得到深刻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