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是丰富多样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因人而异,因材而异,不能恪守成规。下面几种对话形式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德育新教材设计,重在吸引学生与之对话。鲁洁教授说:“教科书在儿童面前就好像是跟他进行对话的另一个人,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一个与儿童不相关的‘他’,而更像是一个面对儿童说话的‘你’,这个‘你’是和儿童相对的,能够激起和它热忱交往的朋友、伙伴。”学生与德育教材文本对话如何实施?“对话”怎样才能获得最佳效益?基于策略层面的思考,“两者”对话,宜采用“追踪问题”“理解倾述”“反思内省”等三大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不是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研读文本的成果、讲解阅读知识与方法,或是师生双方狭隘的问答这样的单向信息传递过程,而是要在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之间建立多元互动的信息通道,进行信息沟通,并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人,也是学习阅读的主人。为此,  相似文献   

4.
张文 《甘肃教育》2008,(16):36-36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确定学生为阅读主体,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  相似文献   

5.
那个春色十分的日子 ,我款步走进高二(1)班教室 ,将与学生共度两个课时。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玛蒂尔德的性格。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因此决定由此入手 ,通过分析情节 ,了解人物命运 ,把握决定命运的性格因素。在简单的导入之后 ,我转身挥笔板书了五个小标题———“梦项链”“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假项链”。让学生通读课文之后 ,在相应的地方分别填上它们。接着我“指导”学生逐层研读 ,讨论我精心设计的问题。如“梦项链”部分 ,我提出两个问题 ,并要求学生寻读相关语句 ,了解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梦境以及梦境萌发的土壤…  相似文献   

6.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教师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的交流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文本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作者促膝谈心的对话过程。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关键是如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以及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对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倾听,二是言说。倾听,包含倾听文本和倾听他人;言说,是学生、教师将倾听文本的结果进行交流。要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落实到每次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重视文本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以帮助学生理解全文,在不断品味中理解语言的准确性,增强语感。  相似文献   

8.
9.
读书要把书看成动态的,有灵性的东西,要调动自身的经∞验去进行心灵的交流。阅读教学不也正是读书吗?课堂作为学生读书的场所,老师首先要保证学生能独立、充分、深人与本对话。而对话需要在学生正确读通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对话中读懂章,受到情感教育.获得启迪.学到知识……使体验与本的情感更靠近.使感悟与本的内涵更吻合。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可以理解为教师与文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而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所有对话的最终目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文字,读懂文字,与读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才能读懂作者的心声,从而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才能听到学生发自肺腑的感言,发自内心深处的赞叹.  相似文献   

11.
12.
文本是课堂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是一个个敞开的文本,是一个等待发掘和探究的未知世界,具有生命的灵性。而阅读一篇课文就是学生与文本、与文本作者一次次对话的过程。正是通过学生的解读与阐释,才打开文本意义结构的封闭形式,使其获得活生生的具体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巨大的空间,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亲历阅读过程,多元解读,与文本直接“对话”。  相似文献   

13.
14.
前不久,笔者听了一堂《秋魂》的公开课,学生初读课文几遍以后,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初读体会,有10个同学踊跃发言,现摘录其中4个同学的发言如下: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笔者听了一堂《秋魂》的公开课,学生初读课文几遍以后.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初读体会,有10个同学踊跃发言,现摘录其中4个同学的发言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曾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就是放飞心情、感悟生命的历程,处处涌动生命的灵性.语文教材是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真正的对话应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多角度、灵活地体味文本中动态的、有灵性的东西,并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17.
【问题呈现】案例一:《燕子》教学片断。师:燕子的羽毛是怎样的?生:(齐)乌黑光亮的。师:燕子的翅膀呢?生:(齐)俊俏轻快的。师:尾巴又是怎样的呢?生:(齐)剪刀似的。师:这样的燕子给我们怎样的印象呢?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改理念。引领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最能体现自主探究的策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文本所涵盖的资源,获取语感的积累。帮助学生将解疑与感悟结合起来,引领学生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文章主要从三个层面谈谈如何引领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19.
案例一:《燕子》教学片断。 师:燕子的羽毛是怎样的? 生:(齐)乌黑光亮的。 师:燕子的翅膀呢? 生:(齐)俊俏轻快的。  相似文献   

20.
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新的理念":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阅读的过程本就"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而这个对话过程是个体阅读活动中的一种情感体验,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