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用眼睛“说话”,用眼睛“传情”,用眼睛“解惑”,使其作为语言的辅助手段,让学生受到启迪和教益。教师要在课堂上正确地运用“眼神”,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内心的活动,要能从学生的眼神变化和面部表情上,“听”到他们无声的语言。比如,当学生的眼睛总是凝视着某一点时,多半是思想开了小差;  相似文献   

2.
从俄罗斯贝加尔湖周边地区到中国的赤蜂市兴隆沟遗址和朝阳市牛河梁遗址都存在的玉与人眼关系的情况,学者认为是“以玉示目”或“以块示目”习俗。本文对玉头、玉璧仿生原型试作探讨,笔者认为古人特别重视“目”窍器官,所以用玉示目,用璧仿眼。玉璧的中空部分酷像眼睛的瞳孔,玉璧形状酷像人的眼睛,所以古人造出了玉璧“眼睛”。  相似文献   

3.
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眼神的运用尤其重要。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能传神,传情,传递心灵的各种信息。中国戏曲表演中有句谚语:"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这就充分的体现了眼神对于表情的重要性。眼神在声乐表演中同样很重要,以眼传情,以目传神,才能使作品有了灵动的感召力。本文就以声乐舞台中眼神的应用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1“视线”就是“光线”,“光线”就是“视线”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视线是日常用语,指的是人用眼睛看物体时人眼与物体之间假想的直线。而物理上所描述的光线,指的是从光源发出的或从物体表(界)面反(折)射出来的光线在真空或别的透明物质里传播时经过的路线,简而言之,就是光的传播路线。不区分这两个概念的意义和用法上的不同,常常会在解答物理问题时出错误或闹笑话。如在解释“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这一现象时,说“眼睛发出的视线被挡住了”,“眼睛发出的光线不能射到……”显然都是错误的;前者不仅和后者一样把眼睛当作会发光线的物体(光源),而且还把“视线”这种假想的直线当作光线来对待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非弹性“轻绳”是较为常见的约束物体,其物理特征是柔软、质量不计和不能伸长.从力作用的角度看,轻绳所产生的拉力总是沿着绳子并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因此能对绳两端被约束的物体产生作用而改变其运动状态;从做功的角度看,根据绳子所约束物体的情况不同,既可以对被约束物体做功,也可以不做功;从拉力产生的持续时间看,被约束物体的状态改变常有“渐变”与“突变”两种形式;不同的变化方式,使系统机械能的转变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通过两例来讨论“轻绳”瞬时做功的特点及分析要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确,眼神是人的表情最富于表现力的部分,它能够表达出许多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奥妙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眼神对学生进行暗示、传情,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用眼神批评每个班级有五六十个学生,在课堂上,难免有些学生违反纪律,或看课外书、写书信、传字条、或交头接耳、嘻哈说笑,或心神不宁、发呆发愣,或调皮捣蛋、与老师为难等等,这时候老师该怎么办呢?有的老师可能会因为课堂纪律被扰乱而对犯事的学生大加斥责,甚至暴跳如雷,有时还可能判断不准是哪个学生捣乱而错误地批评了其他学生。这样表面上…  相似文献   

7.
卢健 《湖南教育》2004,(22):19-19
眼睛是心灵之窗,是人体会“说话”的器官,人内心的喜馨哀乐等微妙的情感变化都可以通过眼神来表达。正因为眼睛能传神,能表达细腻的情感,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眼神来调控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例如,上课伊始.教师以亲切、热情的眼神跟每个学生“问好”,使  相似文献   

8.
从俄罗斯贝加尔湖周边地区到中国的赤蜂市兴隆沟遗址和朝阳市牛河梁遗址都存在的玉与人眼关系的情况,学者认为是“以玉示目”或“以块示目”习俗。本文对玉头、玉璧仿生原型试作探讨,笔者认为古人特别重视“目”窍器官,所以用玉示目,用璧仿眼。玉璧的中空部分酷像眼睛的瞳孔,玉璧形状酷像人的眼睛,所以古人造出了玉璧“眼睛”。  相似文献   

9.
胡炜 《陕西教育》2003,(3):44-44
成功的教学艺术总是与美的教学情感相伴,教学过程从根本上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交流水平有多高,教学效果就会有多大。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精神需要,就能产生极好的教学效果。”要“触及”学生,就是要“以人为本”,就必须动之以“情”。首先,要以目“传情”,用眼神和学生交流。这种交流必须是充分的“感情”。要“一往情深”,要给学生以艺术享受。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眼神,会使学生情绪高涨,才思敏捷;而一个讥讽的斜眼,一个轻蔑的吊眼,将使学生无地自容,一…  相似文献   

10.
有目共睹     
【说文解字】目,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就是画一只眼睛,初造的字作横写状,肖似人和动物的眼睛,目眶呈橄榄形,中央是圆形的珠眸。随着汉字字形变化,篆书里“目”的眼珠被拉直成线,圆形变成方形,整个眼眶由横向到竖向,变成了长方框。这样,原来象形的眼睛倒像是一架梯子或者书柜了!目,尽管不像眼睛的形状了,但是它的意义却没有改变。其基本意义:(1)表示人或动物的眼睛。如“有目共睹”“目不转睛”“目中无人”“目瞪口呆”等成语里都是表示眼睛的意思。(2)表示眼睛的功能——观看。如“目空一切”“目无全牛”“目无余子”等成语都是表示看的意…  相似文献   

11.
多角度地看一个物体才能把握这个物体本来的全貌.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物体就得到这个物体的三税图.这里“看”有时是用眼睛看.有时是用心“看”.要把握“看”的门道.  相似文献   

12.
一、“视线”就是“光线”,“光线”就是“视线”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视线是日常用语,指的是人用眼睛看物体时人眼与物体之间假想的直线·而物理上所描述的光线,指的是从光源发出的或从物体表(界)面反(折)射出来的光线在其真空或别的透明物质里传播时经过的路线,简而言之,就是光的传播路线·不区分这两个概念在意义和用法上的不同,常常会在解答物理问题时出错误或闹笑话·如在解释“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这一现象时,说“眼睛发出的视线被挡住了”,“眼睛发出的光线不能射到……”显然都是错误的;前者不仅和后者一样把眼睛当做会发光…  相似文献   

13.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每天都会看到许多眼睛,每个人的眼睛都各有特点.鲁迅是很重视写眼睛的,祥林嫂、阿Q、闰土,他们的眼神或迷茫或木然或天真,他的作品中,每个人的眼神,都是心灵的写照,每个形象都给人刻骨铭心的感受,最难忘的还是他们的眼睛.鲁迅笔下的形象,眼神总能勾住我们的心神,鲁迅本身,深邃的眼神,总让人感觉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鲁迅是作家、思想家,小学生习作写不出那么高深,但从中可以仍领会一些理念,眼睛的变化透视着人物的内心,不同人的眼睛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会留给人无限的遐思,引着学生向前走.  相似文献   

14.
《小读者》2003,(11)
眼神是心灵之窗,心灵是眼神之源。眼睛是人体中无法掩盖情感的焦点。眼球的转动,眼皮的张合,视线的转移速度和方向,眼与头部动作的配合,所产生的奇妙复杂的眉目语,都在传递着信息,进行着交流。古人就认为,观察人的眼睛,可以知道人的善恶。人的心底是善是恶,都能从无法掩盖的眼神里显示出来。现代研究发现,瞳孔的变化是人不能自主控制的。瞳孔的放大和收缩,真实地反映着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若一个人感到愉悦、喜爱、兴奋时,他的瞳孔就会扩大到比平常大四倍;相反的,遇到生气、讨厌、消极的心情时,他的瞳孔会收缩得很小;瞳孔不起变化,表示他对…  相似文献   

15.
眼睛与眼镜     
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通过眼睛后成在视网膜上的是一个倒立的实像,但是人的感觉却是正立的实像。这是因为人的眼睛与生俱来就已习惯于这种感受:看物体时,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人们的感觉就是正立的实像。正常的眼睛既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其中的晶状体是一个焦距大小能够变化的凸透镜。当眼睛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表面的凸出程度变小,焦距变大,如图1(a)所示。当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表…  相似文献   

16.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混合时会发生热传递现象.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通常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可用公式Q—l,,l凸t来计算.1.公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和单位,,l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是“干克”.凸t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量,单位是“”C”.当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凸t—tZ-t;(ti为物体的初温,t;为物体的未温);当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时,乙t一2;一Z。…  相似文献   

17.
一、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热放热型在解答这类计算题时 ,常遇到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了多少摄氏度及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到多少摄氏度的问题。这类题目往往由于一字之差使得不少同学由于“了”和“到”不分而出现错误 ,所以 ,切实理解“了”和“到”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到多少摄氏度指的是物体后来的温度即末温 ,它是一个状态量 ,用“t”来表示。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了多少摄氏度指的是物体的温度改变了多少摄氏度 ,也就是物体温度的变化量 ,它是一个过程量 ,用“△t”表示。此类题可用公式Q吸 =cm…  相似文献   

18.
初次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学生受生活经验和直观视觉的影响,只能说出2/4用来表示,而对用1/2来表示不能理解。从中,我认识到两点:一是学生初步理解“整体”时,首先依赖于生活实际的具体经验;二是以学生当时的认识水平看,学生根本不明白整体的意义。那么,怎么实现从把一个物体到把一些物体看成整体的认知突破呢?经过深入研究,我...  相似文献   

19.
方位词“上”和“下”的空间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位词“上”或“下”所表示的空间位置,主要由它们依附的名词所代表的物体的物理形状和几何形状来决定。物体的使用面和使用部位的不同,造成方位词所表示的空间位置和意义的不同。方位词“上”一般可以表示“上面”“下面”“里面”“表层”“深层”“方面”“上级”“上方”“角度”“范围”“部位”等空间位置和词汇意义。方位词“下”相对比较简单,可以表示“下方”“下部”“下面”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达 《考试周刊》2014,(29):182-182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舞蹈演员的眼睛更是情感传递的桥梁,没有眼神的传递,就没有与观众的交流,就无法感染观众、获取观众的认可,就失去舞蹈传情的内涵,更失去感染人和教育人的意义。出色的舞蹈艺术家能通过对眼神较好的运用,把握自己的内质和艺术情节的展现,用生命中代表情感的眼神流泻出火一样炽烈的激情,完成艺术形象与个性的结合,产生震撼人心的、美丽大雅的天姿与神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