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送灵归祖仪式“尼木措毕”曾经广泛流存在川、滇、黔、桂彝族人民的民俗生活传统中,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今仅有凉山彝族地区保留得较为完整,它是彝民族的永恒的“心灵图式”,是彝民族共有的族群记忆和历史积淀,是难得一见的人类非物质文化的“活化石”,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2.
族“尔比”与格言、谚语基本相似,但是其适用范围比格言与谚语大得多。“尔比”是彝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与积累起来的人生哲理,它凝聚着彝族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尔比”的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在实际生活中,自觉用“尔比”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彝族人民的一个共同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尔比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中反复验证的经验总结,与谚语的特征相类似,但涵盖面比谚语大得多.本文从凉山彝族地区传统文化的瑰宝“尔比尔吉”来探析彝族人民的婚恋习俗及观念,从哭嫁歌、姑舅优先婚等方面着手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彝族是中华民族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西南民族人口最多、分布区域最广的少数民族。四川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自古以来,凉山彝族代代传承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以后,大小凉山彝族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独特的彝族民风民俗也体现出其价值。但是,由于历史、自然、人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凉山彝族民风民俗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多年来形成的婚姻习俗中的高额彩礼、厚葬铺张浪费、频繁的人情礼等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凉山彝族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工作。因此,研究凉山彝族婚丧嫁娶消费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对加快推进凉山彝族脱贫攻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凉山是彝族最为聚居的地方,凉山本土彝族传统的丧葬习俗以火葬为主。居住在都市的凉山彝族即“都市凉山彝族”虽传承了凉山本土彝族的丧葬习俗,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对凉山本土彝族和“都市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进行比较研究,是全面认识凉山彝族丧葬习俗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在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中心区域”的汉族地区,社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汉族家庭在物质、精神、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步,那么作为少数民族的彝族他们的家庭是否也发生了相同变化呢?本文在调查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对凉山彝族家庭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现阶段凉山彝族家庭的发展状况及出现的问题,并简要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旨在对凉山彝族家庭和社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尔比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中反复验证的经验总结,与谚语的特征相类似,但涵盖面比谚语大得多。从凉山彝族地区传统文化的瑰宝"尔比尔吉"来探析彝族人民的婚恋习俗及观念,从哭嫁歌、姑舅优先婚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43项彝族传统体育项目各自具有自身的起源、特点和功能。通过对凉山地区目前开展较好的彝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从文化资源和旅游业的角度对它进行诠释,探讨分析其具有与生产生活相联系、满足彝族大众和游客观赏及资源向资本转换的功能;教育功能;民族融合的功能;促进彝族大众参与和游客参与的功能;历史上扮演的军事功能。探讨分析其凉山彝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对凉山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变;对凉山的旅游业的发展和凉山旅游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凉山彝族舞蹈是彝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舞蹈动作以模仿劳动时的动作为主,其形式丰富多彩。凉山彝族舞蹈是对当地地域特征的充分展现,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一路走来经历了坎坷和艰辛,促进了凉山彝族舞蹈的嬗变,促进了舞蹈表演形式的创新,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特征,是社会条件下发展的具体体现,展现出了凉山彝族舞蹈的现代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大姚彝族因支系较多,服饰各异,每个支系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形成了自己彝族服饰的特殊风格。各种服饰的款式、装饰纹样和装饰品都是同他们民族的历史、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婚姻恋爱等联系在一起的,它包含着特定的社会内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民俗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减贫实践与民族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问题,通过剖析减贫实践和凉山彝族民间信仰文化、制度文化、生态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对立统一,探索建立符合现代生活并能够与凉山彝族传统文化调适的本土化减贫机制,促进凉山彝族文化的现代转型,防止减贫实践陷入“内卷化”困境。  相似文献   

12.
节庆是人类社会各个民族普遍传承的一宗重大的显形文化事项。在节庆族群活动中,它具体而微地涵盖了文化的三个层面,即物质、精神和行为,其中服饰是最引人注目、最赋予情感特征的表达形式。本文基于彝族节庆文化的视角,从民俗事像、文化意念和审美趣味等方面,探讨在传统节庆时节的服饰民俗与生活状态及审美意义,以期对彝族节庆服饰艺术的传承和现代设计能起到积极的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凉山彝族地区在1956年民主改革后,从奴隶社会过渡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政治、经济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凉山彝族习惯法对凉山彝族现实社会生活仍存诸多影响。1956年民主改革前的凉山彝族习惯法与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等级制度、家支紧密相连,严格维护着等级秩序、奴隶主的财产权利及家支组织,体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对民主改革前的凉山彝族习惯法有所认知,一方面可以了解现今少数民族群体内部关系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基础,积极去保留符合时代需求、有利于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习惯法;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国家法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进行有益地变通提供参考,从而实现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族"尔比"与格言、谚语基本相似,但是其适用范围比格言与谚语大得多。"尔比"是彝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与积累起来的人生哲理,它凝聚着彝族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尔比"的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在实际生活中,自觉用"尔比"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彝族人民的一个共同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楚雄彝族服饰的色彩,是彝族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的色彩对比强烈、大胆、绚丽耀眼。从其服饰表现的色彩上,可以发现历史演变、民族心理、宗教崇拜等方面在楚雄彝族服饰中所蕴涵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16.
楚雄彝族服饰的色彩,是彝族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的色彩对比强烈、大胆、绚丽耀眼。从其服饰表现的色彩上,可以发现历史演变、民族心理、宗教崇拜等方面在楚雄彝族服饰中所蕴涵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17.
四川凉山彝族传统教育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进行的非正规社会教育模式,即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二是在专门的教育设施中进行的专门教育模式,即学校教育。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凉山彝族学校教育发展缓慢,直到1956年民主改革前,还徘徊于现代教育的门槛外。因此,在民主改革前,非正规的  相似文献   

18.
<正>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散发着浓厚的彝族文化生活气息。“诺苏”是彝族中人数最多的一个分支,在地域上主要分布在大小凉山。诺苏姑娘的服饰艳丽古朴,非常独特。她们上身穿右衽大襟衣,下身穿着摆动的百褶裙。上衣常用挑、绣、镶等多种手艺技法制成羊角形、漩涡纹等传统图案,而百褶裙也由多层鲜艳的色布拼接而成。裙的上半部分随身,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载体和彝族心理特征的外在表现形式,对彝族服饰的“族徽”功能、社会交往中的非言语功能进行了阐述,探讨了彝族服饰与彝族民间文化的关系,揭示了彝族服饰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卢比”是彝族对谚语、格言的统称,由于读音的差异,有“鲁比”、“禄币”、“尔比”等不同译法.“卢比”在彝语里是“智慧语”之意,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它集中体现了彝族人民的传统价值理念,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彝族“卢比”加以整理和研究,并遵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批判继承原则,将彝族“卢比”这一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光大,对于彝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