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白纻舞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歌舞形式,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配合或咏赞白纻舞的歌诗——《白纻辞》也受到诗人的青睐而盛行一时。在七言诗处于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大量拟制的《白纻辞》对七言诗的发展、成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白纻辞》提供了新的七言形式,在篇章建构、题材、用韵及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开拓。  相似文献   

2.
白纻歌舞,这是古代吴地的一种吴歌吴舞,它以身着当地特产之白色苎麻衣这特定风格而定名,属清商曲;其歌舞时,伴以丝竹之乐,舞种为拂舞,即拟凫鸠之动姿。舞姿则轻柔飘逸;其源,则为古代祭神之“巫舞”,六朝以后则渐为民间歌舞,广泛流行于民间。 古代吴越楚地区流行白纻舞,这在孙吴至唐宋而明代,均有明确记载,孙吴时代,轰动全国的《白鸠拂舞》(《白纻舞》),亦即盛行  相似文献   

3.
元代散曲<白苧歌>的渊源要追溯到我国古代著名的乐舞<白纻>歌舞.从<白纻>歌舞演变为散曲<白苧歌>经历了乐府<白纻歌>、宋词<白苎>和元代散曲<白苧歌>三个阶段.<白纻歌>是配合<白纻舞>表演的歌曲,在唐代被广泛传唱,于宋代演化成词调<白苎>.<白苎>词调在被用作杂剧、诸宫调等唱调过程中,逐渐由词转化成了散曲<白苧歌>.  相似文献   

4.
《白纻歌》是著名的乐府歌曲,源于三国时的吴地,从三国时期到唐代传唱了数百年,唐代曾风靡一时。考察唐代音乐发展变迁的情况、《白纻歌》曲调及辞旨、辞体,可以认为,唐代《白纻歌》存在两个"版本",《白纻歌》在实际表演中有和声和送声。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课文《阿房宫赋》,注“歌台暖响,春光融融”为:“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注“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为:“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注这四句话为:“歌台由于歌唱呼出的气而暖起来,如春光之融融;舞殿由于舞袖引起的风而冷起来,如风雨之凄凄。”很明显,课本注释对王力先生的注释既吸收又有所修正。吸收有二:1.将“歌台”与“舞殿”两句分开解释;2.“冷”与“风雨凄凄”是因为“舞袖引起的风”所致。修正有一:将王力先生“歌台由于歌唱呼出的气而暖起来”修正为“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笔者以为,王力先生和课本的注释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这四句话应作“互文”分析并且运用了“通感”手法。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语文》教材中选了杜牧的《阿房宫赋》,文中对“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这两句的注释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意思是说.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融融,和暖。‘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意思是说,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笔者认为注释脱离了原文的句法结构.只串讲了大意.特别是认为“响”是动词,当“响起来”讲。有失偏颇。[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杜牧《阿房宫赋》一文中有这样两句:“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新教材解释为: “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笔者认为,这样解释有点牵强,因为它脱离了原文的句法结构而串讲大意,认为“响”是动词,当“响起来”讲。  相似文献   

8.
说“折腰”     
“折腰”就是平常所说的弯腰,《西京杂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宠姬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河见腰部有着相当强的柔韧性。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人民,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青海、宁夏、甘肃等省(区)。口头文学发达,民间演唱形式“好来宝”、著名舞蹈“安代舞”、“鄂尔多斯舞”,民歌《红旗歌》、《嘎达梅林》、《牧歌》、《挑好马》、《赞歌》、《小黄鹂鸟》等,流传极广。民歌特点是:歌词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的歌与舞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颂》诗歌与舞相应而不相兼,歌者自歌,舞者自舞;《雅》诗歌与舞关系亦密,且与宴者可以既歌又舞,但属于自娱性舞蹈;《风》诗则缺乏歌与舞相兼的证据。“诗三百篇”不都是舞辞,只有《颂》诗中有舞词。  相似文献   

11.
成语“邯郸学步”中的“学步”究竟学的是什么?在东汉赵壹《非草书》中最新发现有“赵女善舞,行步媚蛊,学者弗获,失节匍匐”的文献书证记载,明确说是赵女舞步.这应该是当今学界最新书证发现,解决了一直困扰学界多年的一桩历史谜案.首先梳理“邯郸学步”典源演变定型过程,综述学界当前典型观点,介绍《非草书》中该书证文献发现过程,最后从舞蹈发展史、“行”、“步”、“舞”字源及相关早期文献等全新角度,重新对“邯郸学步”典源进行诠释辨析,最后得出“邯郸步”应是当时一种民间舞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试析舞蹈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周身疗法”,主要是利用舞蹈的周身传导性、顿挫性、柔软性和刺激性等特点进行点面结合的训练,同时兼顾人体头、颈、胸、腿、髋等部位,使其在连贯、流畅、有节奏、有韵律、有情感的综合情境下得到周身传导与锻炼,利于人体健康,从而增强身体在空间中的自由,恢复身体与自己的亲密联连。本文围绕舞蹈治疗的功能性、舞蹈治疗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各学科交叉等方面对舞蹈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价值及舞蹈治疗教学进行相关探讨和分析,为更进一步普及舞蹈治疗教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赵幼珍 《幼儿教育》2012,(Z3):17-20,37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舞蹈教育通常以基本功训练、三大民间舞、幼儿舞蹈为主要内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舞蹈教育要采用适宜的策略,以促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舞蹈素质和能力,掌握一定的舞蹈素材,掌握幼儿舞蹈表演、创编与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4.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编导创作是实践性的活动过程。本文结合实践从舞蹈动作、舞蹈创作构思和舞蹈构图三个方面阐述和分析了如何进行舞蹈的创编。  相似文献   

15.
舞蹈对人的身体、心理、生理有明显指涉,影响复杂。客观看待和研究舞蹈教学与学生身心素质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舞蹈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但不是决定因素。舞蹈教学会给学生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学生身心素质对舞蹈教学具有反作用,应高度重视身心素质与舞蹈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关于“红舞”的研究非常欠缺,滞后于红色文化发展热潮,研究“红舞”的历史演进概况,发掘其不同时代的特性,在当前甚有必要。中国“红舞”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均有鲜明特色,体现在:1919--1949年,以“革命救亡”为本色和主题的“红舞”启蒙和发展;1950--1965年,以“生产建设”为内涵和主流的“红舞”演进和突破;1966—1978年,强调“政治斗争”、“个人崇拜”的“红舞”样板化和异化;1979年至今,“复古”与“创新”冲荡交织的“红舞”新生和兴盛,把握“红舞”的发展概况和不同时代的美学特性,能为今天的“红舞”编创提供学理依据和思想创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舞剧创作的探索阶段。舞剧《鱼美人》的音乐既借鉴了欧洲舞剧音乐的创作技法,也在民族风格应用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在舞蹈编排方面,《鱼美人》也进行了芭蕾民族化的探索,开启了芭蕾艺术中国化的道路,对中国舞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的多元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以人的身体作为物质媒介,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不仅可以用芭蕾的训练方法,也可以用中国古典舞和古典身韵的训练方法,还可以在训练中加入现代舞的训练方法,使舞蹈基本功训练与舞台的关系拉得更进,在训练中更具表现力,对舞蹈演员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英歌舞和花鼓进行舞蹈形态学比较表明,其相似性极低,英歌戏的戏曲和武术表演也不是源自花鼓。萧遥天推论英歌源自花鼓的5个论据及其论证皆不成立。英歌舞的主要渊源是武舞和南拳武技。  相似文献   

20.
美是舞蹈的本质,失去美的特征的舞蹈也就会失去它基本的品格和艺术功能。舞蹈教学实际上就是美育,在舞蹈训练中既要强化美感意识,又要把握规范动作,注重美感训练,达到舞蹈美感训练和素质教育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