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有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肚子里如果有着渊博的学识,那么他的气质自然会不同一般。的确,读书可以让人养成儒雅的气质,因为书籍博采百家之灵气,荟萃文化之精髓,古今中外的万千气象都云集其中。下面所展示的一些名人名言和阅读感言。是我班同学从古今中外的书籍中汲取的一丝丝“灵韵之气”,相信大家在读过之后一定会有所触动。  相似文献   

2.
“《安恩和奶牛》,从这篇课文的题目里,你读出了什么?”课堂上,我问孩子们。“我读出了人与动物的平等”,“我读出了温馨”,“我读出了亲密”,这些答案都很契合教参的解读。“你呢?”我转向一个平时很少发言的小男孩。他站起来,垂着眼,小声地说:“我读出了孤独。”孤独?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真的能理解什么是孤独吗?于是我追问到:  相似文献   

3.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苏轼)“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韩愈)“年小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王安石)的确,人都必须学而知之,读书是求知的必由之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4.
最近全国文学青年中掀起了一股“汪国真热”,汪国真成了文学青年心中“诗坛王子”。《汪国真抒情诗选》、《汪国真诗集》、《汪国真校园诗选》等诗书成了市面上最畅销的书,不仅小青年见此诗书爱不释手,就是许多中老年人也欲一睹为快。步入诗坛时间不长的汪国真写的诗为什么能在我国诗坛上刮起“飓风”,产生如此之大的“轰动效应”呢?其诗为何能产生如此之大的沁人心脾的艺术魅力呢?就这些问题,本文拟从诗歌的特征角度对他的诗歌创作做些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案例一一、寻找特点: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普罗米修斯是一个怎样的神。(学生读后很快从文中找出关键词语“勇敢而极富同情心”)二、验证特点:哪些地方表现出他的勇敢,哪些地方表现出他富有同情心?找出相关的段落练习朗读。三、读出特点:你能把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富有同情心读出来吗?指名抓住关键词语读出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富有同情心。四、强化特点:教师强调,从“无火”可以看出他极富同情心,从“盗火”“、受罚”“、获救”可以看出他很勇敢。所以说,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勇敢而极富同情心的神。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勇敢”和“富有同情…  相似文献   

6.
假如我是你     
当我批评老师“你班的常规太乱”时,我能从她的目光中读出“你带一回班让我瞧瞧”;当我指责老师情绪急躁、缺少方法时,我能从她那不耐烦地一甩头中读出“你执一回教让我看看”……是啊,话好说,活儿难干。可我干的就是“挑刺儿”的活儿。进退两难的我,常为摆脱不了这份尴尬而苦恼。清晨,两位家长的交谈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们家孩子回家老说老师最喜欢辰辰。”“我们家孩子也这么说!哎,你说是不是老师都偏向呀?”偏向是教师之大忌。我们一再强调要爱每一个孩子,怎么还会有教师让孩子那么明显地感到教师偏向呢?我来到辰辰所在班,带着情绪加…  相似文献   

7.
蒋岭 《特区教育》2011,(11):44-45
对于任何人来说,读书不仅可以促进知识的积累,还能学习到如穿衣、吃饭等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到关怀周围的人事物、扩展生活的经验。书读多了,人就会得到滋养.气质就会与众不同,正所谓“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似文献   

8.
能读是福     
姜维群 《教师博览》2004,(11):49-49
读书是家门之幸,是个人之福。千金能买良驹宝马.但买不来想读书的心气儿。中国有句俗话,畜不过三代。为什么说殷富之家过不了三代?因为从第二代就开始享受了,吃喝嫖赌挥霍,谁去读书?“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副对联大户人家都刻在大门上,出来进去让人去读去想去咂滋味.惟有“诗书”能把家业传下去。这是有先例的。中国近代大学梁启超很崇拜清代名臣曾国藩,认为他是教育子女的典范,甚至编录了一本《曾正公嘉言钞》以教育儿女。梁启超告诫子女:“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梁本人一生苦读勤写,虽仅活了56岁,但述有一千多万言,至于他读  相似文献   

9.
从王国维的哲学思想及其创作角度来看他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认为“有我之境”体现了他的悲观思想而反映为忧患与伤感之情,“无我之境”则是王氏渴望超脱“有我”之苦楚,进入一种“无欲”“无我”“天人合一”之境界。这两种境界是王国维集诗人与哲学家气质于一身的体现,也正反映了他的两种不同的思索宇宙人生之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古人把诗书子集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诗书味之“太雯”,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文章均为千锤百炼、精心推敲的佳作,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引导学生读出“美”味来。  相似文献   

11.
张载认为“人性”本于“天性”。他把“人性”分为两个层次,即“气质之性”和“天地之性”。“气质之性”是善恶混杂的低层次状态,“天地之性”是久大永恒的完美状态。要达到理想的人性就应该从“变化气质”出发,不断祛除“气质之性”中的恶,使“天地之性”充分发展。由“气质之性”向“天地之性”发展的过程就是“成性”的过程。从实践层面讲,这一过程的主要途径是“知礼成性”和“学至成圣”。  相似文献   

12.
“腹有诗书气自华”、“厚积而薄发”,这些至理名言告诉我们,读书对一个人的气质、品格、修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影响学生一生的一件大事。一个人一旦对读书有了兴趣,就可以自我完善“终身教育”,就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相似文献   

13.
从王国维的哲学思想及其创作角度来看他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认为“有我之境”体现了他的悲观思想而反映为忧患与伤感之情,“无我之境”则是王氏渴望超脱“有我”之苦楚,进入一种“无欲”“无我”“天人合一”之境界。这两种境界是王国维集诗人与哲学气质于一身的体现,也正反映了他的两种不同的思索宇宙人生之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安娜 《吉林教育》2004,(3):45-45
1.走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从你的语言中读出你的爱。有一句话说地好:“蹲下来与学生说话,让学生平视你的眼睛,从你的眼神和语言中读出你的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语言,都在学生心中有很重的份量。学生都希望他的老师跟他们说话时目光在自己身上,甚至老师蹲下来目光与他的目光在一条水平线上,他们都希望他的老师的脸上  相似文献   

15.
最近听了两位教师执教《普罗米修斯盗火》(苏教版)一课,两位教师教学设计不同,教学效果各异,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请看两个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案例一:1.寻找特点: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普罗米修斯是一个怎样的神?(学生读后很快从文中找出关键词语“勇敢而极富同情心”)2.验证特点:哪些地方表现出他的勇敢?哪些地方表现出他富有同情心?找出相关的段落练习朗读。3.读出特点:你能把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富有同情心读出来吗?指名抓住关键词语读出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富有同情心。4.强化特点:教师强调,从“无火”可以看出他极富同情心,从“盗火”、…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你养过小动物吗?你喜欢小动物吗?你能向我们介绍你喜欢的小动物吗?本期训练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让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流露在你对小动物外表的描写之中,好吗?1.青蛙模样挺怪。瞧,头呈三角形,嘴巴宽大,两眼大而突出;没有颈,头部紧紧连着躯干,躯干短而宽,背面有一对背侧褶。2.头戴一顶黄帽子,一身翠黄相间的羽毛,一双小眼睛总是如黑宝石般炯炯有神,一条光滑漂亮的细长翎毛翘在尾翼。要问它是谁,它就是我家的小虎皮鹦鹉——“翠玉”。同样都是外表描写,仔细读读,你读出不同的味了吗?从文字表达来看,你觉得哪个作者更喜欢他的…  相似文献   

17.
一、文气说 “文气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早在先秦时期,孟子就提出了“养气说”,他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他解释道:“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同上)孟子提倡养气主要是强调作家要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要以“义”养气。《淮南子》中对气的认识则进一步发展,认为气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今人之所以眭然能视,营然能听,形体能抗,而百节可屈伸,察然能分黑白,视美丑,而知能别同异,明是非者,何也?气为之充,而神为之使也《淮南子·原道训》,这里认为人之所以能“视美丑”、“明是非”是因为有气充实于其中,气使人具有了审美的感觉。真正把气引入文学理论则始于曹丕。他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他把“气”视做文学作品的灵魂,并从创作主体所具有的独特的“气”来考察文学气有阴阳,则有清浊,因而文学作品之“气”也有刚柔。文学作品之“气”的产生依据于作家本性,是不能强制使其改变的,曹丕在这里讲的“气”主要指作家的气质,而这种气质是自然禀赋的,它决定着作家的创作风格。后来,刘勰和钟嵘继承了这种理论,进一步充实  相似文献   

18.
眼睛     
郭敏  赵桂珠 《初中生》2009,(3):48-48
每个人都长了一双眼睛。有人这样描述:“XX有双漂亮的眼睛,长睫毛,双眼皮,眼仁又黑叉圆,水汪汪的。”在他们看来,眼睛是美的标志。有人见解不同。说:“好看有啥用?你能从他的眼里读出他的奥秘吗?”在他们看来,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觉得这话确实有道理,所以注意去细读每一双眼睛。  相似文献   

19.
姜夔以“精神”、“风神”论书和以“气象”、“韵度”论诗,在根本上都是主体神采风貌的体现。诗书可观人之精神性情,创作者的涵养直接决定诗书的意格。作诗须含美刺义理,书写须依点画施设情理,诗书虽形式变化多端而义理法度不可乱。同时,他又主张不被重形式之今法所缚,精思悟人以自成一家。书论中笔法的萧散洒落、“尽字之真态”和诗论中的“天籁自鸣”、“无见乎诗”,均通向了“自然高妙”的审美旨趣。在反对雕刻、“剥落文采”之后,最终形成了中和平淡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0.
一、读“云房子”。享受美1.读出“美”。上课伊始,我出示词语:“傻傻地横着、美美地开着、笑眯眯的太阳、水汪汪的蓝天”指导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我说:“这些词语给你什么感觉?你能想象出它们的样子吗?你能读出美的感受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