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澄 《中小学电教》2007,(12):54-54
<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特别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些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4.
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把"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  相似文献   

5.
王宏 《教师》2013,(31):83-83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与新教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1月发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将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目标,作为一名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者,为了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那么如何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课呢?以下是笔者教学实践心得。  相似文献   

7.
一、明确任务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知识爆炸年代,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  相似文献   

9.
刘晶 《青海教育》2009,(9):91-91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异质分组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学科共通能力,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为此,我们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研究》,对我校信息技术课进行了异质分组教学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完成四个主要任务。第一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  相似文献   

12.
现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使学生在学习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但是在我们平时的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其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作文是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获取的信息)来表达自己的所  相似文献   

14.
程雷 《中学教学参考》2013,(29):122-122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信息技术课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整个信息技术教学中,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可见,"练"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最为有效的学习途径。下面笔者就针对如何提高上机实践课的效率做一些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一、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信息素养的困惑自2000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来,信息素养成了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尽管经过了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多种理论学习,广大教师还是普遍感觉信息素养是一种很难用语言表述的抽象概念,导致教师的信息技术课会偏向两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的唰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中应用信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可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里,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写上这一段话,充分说明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作为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必须正确理解“信息素养”的科学含义并在教育教学中紧紧抓住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这一中心任务来制定教学策略。 一、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5,(82):120-12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基础。作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从教学环境(软件和硬件)、教师及学生等方面阐述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张腊梅 《学周刊C版》2011,(10):107-107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主要从探索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和注重学科整合等方面论述了在信息技术课上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