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洪云 《考试周刊》2009,(33):61-6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的四个主要内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语文就是生活,语文教学应该充满智慧和活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丰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真正做到把每个学生都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阅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翻开新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可以看到: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且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才能更好地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6.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还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课程、教育评价体系要求语文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着学生个性的塑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和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良好个性品格。就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怎样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如何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阅读教学,笔者作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刘蠡寒 《教书育人》2007,(12):28-30
《语文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阅读目标更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感受和体验,这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旬”“做出自己的判断”等中小学中九个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中可见一斑。显然,《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目标和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真正落实“有效教学”理念,就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情操,还可以实现能力的迁移。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  相似文献   

11.
黄丽娟 《云南教育》2007,(11S):23-24
语文课程是母语教育课程,阅读教学是母语教育的主阵地。一般性的阅读,只需披文得意,而语文教学的阅读,则必须意文兼得,即在领悟人文内涵的同时学习文本的语言文字。这样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个性,即所谓“把语文的根留性”。《美丽的小兴安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描写了小兴安岭景色美不胜收,课文语言凝练精当,  相似文献   

12.
孟默 《广东教育》2011,(10):27-27
导读 何谓个性化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熏陶感染作用,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近几年的阅读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13.
[情境说明]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从而提高其整体阅读水平,最终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它不仅为学生略读提供方法和技能,而且直接关系着《语文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实现,关系着语文教学重难点的有效处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从而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深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语文教学目的能否完满实现,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针对阅读教学,《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小学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是多元的。”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文本,因此,阅读教学应该彰显个性,回归自我。阅读课堂上,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善于捕捉学生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质疑与生成,引导学生个性化地与文本对话。在尊重学生介性感悟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董晓宇 《今日教育》2004,(11):15-17
当前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错误倾向:一味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远的。重视语文丰富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特点,更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明确指出:“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后文简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据此,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学生的阅读个性,是指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后文简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据此,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学生的阅读个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