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J·J·Schwab,1909~)教授。他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探究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J.J.Schwab,1909~)教授,他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指出,教师的新技术和习惯,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为了提高民族素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  相似文献   

3.
"探究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J.J.Schwab,1909~)教授.他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物理学的教学中,教师不应是传统授业、解惑,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如尝试以"探究学习"为模式而教学的"自来水电阻率的测定",就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探究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J.J.Schwab,1909~)教授。他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指出,教师的新技术和习惯,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邹小燕 《考试周刊》2009,(28):180-180
“探究性学习”的倡导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J.J.Schwab)教授在1961年哈佛大学举行的纪念演讲会上作了题为《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Teaching of Sconce as Equiry)的报告.提出了与发现法相似.但更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Equiry Learning)法。他强调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性学习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指出,教师的新技术和习惯,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谌登玉 《贵州教育》2010,(10):36-36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理念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引导、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很多问题:有“经验”的教师会把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分类,适时引导学生开展几次探究活动,搞几个专题训练,结果探究问题成了“探究题海”;或仅限于探究性学习的“一招一式”,其操作流于形式;另外,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结果性知识的获得,而忽略了探究的过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无从谈起。笔者以为,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应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7.
黄志 《辅导员》2010,(2):63-63
“探究学习”的倡导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潘铁军 《课外阅读》2011,(9):162-162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中尝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实践和研究。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努力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和实现学习目标。为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主体”与“主导”的有机统一,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尝试着在我的信息技术教学上采取了一些方法,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努力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物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用“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通过学习把握过程而获得物理知识,使学生认真对待物理概念的学习,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参与学习、指导学习的“探究学习”模式要求。  相似文献   

10.
唐春 《时代教育》2007,(7Z):132-132,135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新一轮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生命科学,  相似文献   

11.
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合作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许多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没有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主探究学习的提倡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施瓦布教授,其强调了学生学习方法和过程的自主性探究,他认为探究过程与方法的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创造力,且指出教师的教育教学不是命令学生进行学习,而是教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自主探究式教学主要指的就是学生在学习原理以及概念的时候,教师给出一定的问题及实例,让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思考、观察、讨论等方法进行单独的探究,自已发现并且可以掌握相应的原理的学习方法.将自主探究式教学应用至职高数学的教学当中,可以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可以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促进数学学习的进步.在职高数学的教学中不单单是要学生可以学到学习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  相似文献   

13.
“探究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他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指出,教师的新技术和习惯,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刘宁 《高中数理化》2013,(22):36-37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恰当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这是新课程提倡的目标,也是学生建立终身学习习惯和健康发展的需要.面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倡实施探究式教学.而要提高每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合作学习是目前采用的一种具有创新的教学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而为 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 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故此教师不应是传统授业、解惑,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是在“探究学习”为模式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下的“课题学习”在数学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因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而“课题学习”正是以解决问题的活动为主线,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有利于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精神等等.所以我们需要认识“课题学习”的特点和探索“课题学习”的有效教学技能,笔者对“课题学习”做了初步探究,希望和同行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18.
1 “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含义和基本结构高中数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是着眼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运用探究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 ,主动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的是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 .本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 :通过多种媒体设置问题情景 ,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此基础上 ,采取引导、点拨、释疑、评价等多种教学手段 ,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的主体活动是 :通过模仿、观察、实验、类比、联想、想象、抽象…  相似文献   

19.
项目式学习能改变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从问题产生到思考探究再到结果呈现,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开放的,是学生自主完成的.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本文以“白银分割”教学设计为例,着重研究项目式学习中如何生动而活泼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新课程非常重视知识结构的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积极倡导学生从发现中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要求无疑已得到广大地理教师的认同。在具体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一些地理教师虽然也知道应该突出对学生进行地理能力的培养,但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以避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能力培养浅薄和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