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雁是中国古诗中吟咏较多的物象之一。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便有咏雁的诗句:“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小雅·鸿雁》)。”三国时魏国诗人应场的《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则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一首较早的以较大篇幅咏雁的诗。雁为候鸟之一,秋凉之后往南飞,春暖时节向北归,《吕氏春秋》便有“季秋之月”“候雁来”,“孟春之月”“候雁北”的说法。唐代诗人韩愈的《鸣雁》诗也有“嗷嗷鸣雁呜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的诗句。  相似文献   

2.
胡银元 《文教资料》2007,(34):65-67
雁,作为一种较特殊的审美对象,引起了无数文人的吟咏,自《诗经》以降,咏雁诗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诗人借咏雁来表达自己的羁旅之情,相思之苦,离愁别恨,具有凄苦感伤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3.
仝波 《阅读与鉴赏》2010,(3):5-5,12
在中国词史上,南宋张炎的《解连环·孤雁》、明代高启的《沁园春·雁》和清代朱彝尊的《长亭怨慢·雁》同被称为咏雁名词三鼎足。其中,南宋张炎的《解连环·孤雁》又以其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4.
一般人心目中的“雁”就是“鸿雁”.也即大雁.因为黎民百姓不是动物学家.不可能把形形色色的鸟种区分得邪么清楚。但从科学角度说.“雁属”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雁形目——鸭科中的一个属.该属的鸟;在中文中通常被称为“雁”。它有鸿雁、灰雁、粉脚雁、豆雁、白额雁、小白额雁、斑头雁、雪雁、细嘴雁、帝雁等10个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自然界中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独特的属性,词人吟咏物象,就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作精心细致地刻画,以求做到形神兼备。然而优秀的咏物词,不仅要形神兼备,还应有所寄托。南宋张炎的《解连环·孤雁》、明代高启的《沁园春·雁》和清代朱彝尊的《长亭怨慢·雁》才被称为咏雁名词三鼎足。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研究》2010,(1):71-71
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浙江省从2008年开始启动“领雁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培训3.5万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校长,覆盖全省4862所农村中小学。从一开始。浙江省委省政府就把“领雁工程”列为一项民生工程。省委书记赵洪祝专门与“领雁工程”学员交谈,关心他们的学习与培训生活;省长吕祖善则作出批示,一定要把“领雁工程”抓实抓好。  相似文献   

7.
狼心女孩     
起雁觉得阿萨很贱。阿萨的妈妈在夜市摆摊卖内衣裤.据说她生阿萨之前是做“那一行”的。起雁第一次见到阿萨妈是在学校办公室.她牙齿很黄.但笑起来竟依然是媚眼如丝,她就那么一边笑一边不停地对学校老师描述起雁的恶行。  相似文献   

8.
雁意象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人物我相亲的审美体验过程中,几乎没有哪一个文学意象.象雁这样被赋予了浓重的民族传统文化心理.民俗心理中的“雁文化丛”也不只是同履山、雁荡、雁塞、雁浦、雁城等诸多地名有关,其作为一个心灵化了的重要符号,展承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心理.雁意象与怀乡恋旧作为农业民族安土重迁的天性,中国古人永恒的情保之一是怀乡恋旧。始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袁鸿”即成为历代流民离乡背井四处漂泊的代名词.鸿雁具有超越空间的能力,流民游于征夫戌卒等却不能,雁遂成为古人寄托桑排之怀的空中使者.t宋书…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保证农村教育质量,培养一批农村教育的“领雁人”,促进全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从2008年开始,浙江省实施了为期三年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对3.9万余名农村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开展了校际问的教师交流.以保证农村学校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到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0.
李霞 《现代语文》2010,(3):58-58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  相似文献   

11.
《渔家傲》注:“〔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仔细推敲,觉得这条注释甚有不妥之处。首先,把“衡阳雁去”解释为“雁去衡阳”,其中的“去”字究竟应该作何理解?是当“离开”讲,还是当“去到(飞往)”讲?如果当“离开”讲,便成为“雁离开衡阳”,这显然与范仲淹原词的意思大相径庭。如果“去”当“去到(飞往)”讲,即“雁去到(飞往)衡阳”,意思倒是通。但这样解释,一来与“去”的古汉语词义不合,二来把“雁去到(飞往)衡阳”说成“衡阳雁去”,这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汉字溯源法”,认识“雁”“初”“眉”“斗”“即”“寒”等字;会写“北、南”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  相似文献   

13.
意外的结尾     
“雁儿疯了!,”当我听到这一句话时,眼中的泪水无声的滑落。仿佛就在那一刹那.时间停止了走动,叶片停止了飘摇,只有我的泪水满脸流淌。那句“雁儿疯了”,拨乱了我的心弦,每一次呼吸就像用针一次次刺痛了我的心!  相似文献   

14.
教育科研基地建设是新时代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教育科研质量、推动学校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与创新举措。在对教育科研基地的内涵与功能做出清晰界定的基础上构建的“头雁领航”地方教育科研基地建设模式,由“雁头”(核心理念与建设目标)“、雁心”(基本宗旨)“、雁翼”(创新路径)、“雁尾”(评估体系)有机组成。在教育科研基地建设与实践研究中,创新教育科研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头雁领航”的作用,带领基地学校以科研助力教育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了“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产生了一批显性化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15.
实施省“领雁工程”的背景和培训实践,证明开展省“领雁工程”是个“双赢”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唐代边塞诗中“雪”与“雁”两种意象同构于一诗的现象作了探讨,以翔实资料引证,否定了“雪”“雁”不能共存一诗的观点,指出“雪”、“雁”诗中共存的依据及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雁,貌不惊人,类不珍稀,却以其独有的特质,牵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千百年来,诗人词客钟情于雁,托慨于雁,吟咏不绝,形成了独具民族审美特色的雁文化。“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诗·小雅·鸿雁》),这是最早的关于鸿雁的感喟:“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雁是信用的象征;“天近易回三辅雁,地高先得九州秋”(袁枚),雁又意味着时令季节的变迁;听“平沙落雁”,看“雁排长空”,我们愈能真切地感受到雁与中国文人精神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8.
关键期是指人的某种潜在能力存在于人的一生的某一特定时期中.由于环境恰好提供了某种特定的刺激.就能使之得到最好的发展。最早引用关键期这一概念的是奥地利习性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K.洛伦兹。他用人工方法孵化灰色雁并日夜与灰色雁呆在一起以观察它的生态.但当把这只灰色雁放到它的伙伴中间时.发现它不与伙伴一致行动.而是独自追赶洛伦兹。洛伦兹把这个现象称为“印刻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以来,我省把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2005年至2007年,组织实施了“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省21万名农村教师享受了免费的全员培训。2008年开始,组织实施了旨在培养农村教育教学领雁人的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全省共培训3.5万名农村骨干教师,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会认“孔、雀、锦”等10个生字,学习书写“物、牢、猫”等8个字。2.复习多种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3.理解“翱翔”“雁群会写字”“唱不休”等词句的意思,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